每日一味药
川乌
川乌,中药名。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iDebx.的干燥母根。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瘀痛,阴疽肿毒。并可用于麻醉止痛。01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0-cm。块根倒圆锥形,长2-4cm,直径1-1.6cmn,栽培品的侧根通常肥大,直径可达5cm,外皮黑褐色、茎直立,中部以上疏被反曲的短柔毛。叶互生;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中部叶有长柄;叶柄长1-2.5cm,疏被短柔毛;叶片五角形,长6-11cm,宽9-15cm,基部浅心形,3裂几达基部,中央全裂片宽菱形、倒卵状菱形或菱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近羽状分裂,二回羽裂片2对,斜三角形,具1-3枚牙齿,间或全缘;侧全裂片不等2深裂,各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上面疏被短伏毛,下面通常只在脉上疏被短柔毛,革质或纸质。
02
功能主治
1、风寒湿痹,骨节疼痛:乌头性燥热而擅于止痛,故寒湿盛而痛甚者,尤为适用。
2、中风瘫痪,口眼?斜:乌头可与活血祛瘀的当归、五灵脂同用。
3、头风头痛、偏头痛:外感风寒,恶风头痛,及新久头风,乌头常与川芎、细辛、白芷、薄荷等同用,以祛风散寒止痛。
4、阴寒内盛,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与干姜、附子、蜀椒相伍,峻逐阴邪,温经止痛。
5、治痈疽肿毒,多作外用。
6、用于外科术前麻醉止痛。
7、治筋骨折伤,瘀肿疼痛,常与自然铜、地龙、乌药等同用,以散瘀止痛。
8、西医诊为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属风寒湿闭阻经络者,冠心病、心绞痛属寒湿闭阻者以及软组织损伤属瘀血阻络者等。
10.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止痛。
03
相关论述
1、《本经》:“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
2、《别录》:“乌头,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枧,又堕胎。”“乌喙,主风湿,丈夫肾湿阴囊痒,寒热历节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痈肿脓结。又堕胎。”
3、《珍珠囊》:“祛寒湿风痹、血痹。”
4、《医学启源》:“疗风痹半身不遂,引经药也。《主治秘要》云:其用有六:除集疾一也;去心下坚痞二也;温养脏腑三也;治诸风四也;破积聚滞气五也;治感寒腹痛六也。”
5、《纲目》:“助阳退阴,功同附子而稍缓。”
6、《本经逢原》:“阴疽久不溃者,溃久疮寒,歹肉不敛者,并宜少加以通血脉。”
04
注意事项
1、阴虚阳盛,热证疼痛及孕妇禁服。反半夏、栝楼、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服。
2、乌头服用不当可引起中毒,其症状为口舌、四肢及全身麻木,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头昏,眼花,口干,脉搏减缓,呼吸困难、手足搐搦,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血压及体温下降,心律紊乱,室性期前收缩和窦房停搏等。中毒严重者,可死于循环、呼吸衰竭及严重的心律紊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