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劲舞ldquo我们不红,始皇不

昨天是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

一大早,小编的朋友圈

就被一群会说唱的文物刷爆了。

这个短视频的标题很有意思,叫《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和广东省博物馆联合抖音短视频一起推出的。

话不多说,先戳视频感受一下↓↓

的确很“戏精”啊!一向严肃的博物馆文物,画风突变,这样集体卖起萌来,还真是让人招架不住。接连登场的国宝级文物堪称演技派,会比心,会跳“千年拍灰舞”,还会“98K电眼”,它们都是谁?

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个科普帖,

按照出场顺序,

依次介绍短视频中出现的

各大博物馆的文物“戏精”们。

文物姐妹花

明·潮州窑白釉观音立像

广东省博物馆藏

这尊手持如意的观音立像,头梳双辫垂于两肩,辫梢系巾带随体摇摆,腰束长裙,面庞丰润,整体高78.5厘米,体量较大,在明代人物瓷塑中很罕见,可以说是广东潮州窑瓷塑中的杰作。

唐·素胎双髻女侍俑

湖南省博物馆藏

这是一名年轻美丽的侍女。眉目清秀的她头略上扬,神态恭敬而专注。古代常以发髻“分尊卑、别贵贱、辨亲疏”,是社会地位的一种标志,同时发髻也随年龄变化而变化。这位侍女头梳双髻,这种将头发在头顶两边各扎一个小髻的发式,又称“双丫髻”、“双角髻”,是未婚年轻女子所梳,出嫁后要改梳发式。

她脚上穿的“云头靴”,鞋身隐于裙下,一步一摇,也是当时的时兴潮货。

会说话的“不倒翁”

元·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

浙江省博物馆藏

砚滴,也称水注,是一种文房用品,用于为砚台磨墨添水。这件舟形砚滴胎质细腻洁白,釉层肥厚、色粉青。是浙博“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新石器时期·玉三叉形器

浙江省博物馆藏

出自良渚文化(距今-年),因器物呈三叉形而得名。中叉有孔,上下贯通。三叉形器出土时均位于人的头部,中叉常和一枚长玉管相连,又往往与成束的锥形饰配伍,可能是冠帽上的饰件。这种器物形状独特,三叉平齐,底端圆弧,不太多见。正面浅浮雕和线刻神兽纹,以及卷云形底纹,背面光素平直。

叫我干啥?

新石器时期·陶塑人头像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这张一脸问号的大嘴巴人脸头像,出土于陕西黄陵县。以手工捏塑而成,制作粗率。披发,面部五官中的眼、嘴以孔洞表现,鼻梁隆挺,形象粗犷。与同类型的器物相对照,它们反映了新石器时代不同地域的先民在人物塑造、表情刻画等陶塑技艺上还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这件文物被制成“叫我干啥”表情包,在网络上疯狂传播。

他来自星星?

三星堆·铜人头像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年至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是中国20世纪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而在这里发展起来的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宝墩文化,下启金沙文化(见金沙遗址)、古巴国,前后历时约年,是我国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人类遗址重地。这里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经常被人说是“外星人”,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至今成谜。

唐朝世界巡回乐团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和

梳妆女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这件骆驼载乐俑是唐三彩伎乐俑中的罕见珍品,表现了一个以驼代步、歌唱而来的“世界巡回乐团”,有主唱、有伴奏,骆驼背上放置一平台。一般人坐在高高的骆驼背上都有点心惊肉跳,而这七个人却围着圈坐在平台边沿上演奏,个个神态坦然,中间女主唱正放声高歌。

跳“千年拍灰舞”的女俑,穿着绿地黄碎花裙子,头发扎成高耸的丸子头,造型可以说是相当潮了。这个“舞蹈动作”,其实是她对镜梳妆,左手持铜镜,右手似要装点额头。唐三彩一般用于陪葬,说它是三彩实际上并不只有三种颜色,而是指它的主要颜色是三种——黄、绿、白。

愤怒的小鸟

商·鸮卣

山西博物院藏

鸮(xiāo)是猫头鹰,卣(yǒu)是一种酒器,所以“鸮卣”合起来理解就是“猫头鹰造型的酒器”。这件萌萌哒藏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它的器盖与器身子母扣接,有四足,盖上有一捉手。整件器物圆润敦实,雄浑大气,又透着可爱呆萌,形似愤怒的小鸟。

猫头鹰是一种猛禽,夜间捕食,叫声难听,古人称之为鸱鸮(chīxiāo),似乎在古画、文物中没什么存在感。但在商朝时候,它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吉祥兽。

壶上有大事

战国·重金络壶

南京博物院藏

这把铜壶有三处铭文,分别位于口内、圈足内侧和圈足外缘。记载了战国中期的一大历史事件:燕王哙禅让,由相国子之执政,三年引起燕国内乱,在齐王的阴谋煽动下内战越甚,齐趁机发兵攻打燕都城,在“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的情况下大胜,掠获燕国王室重器。重金络青铜壶造型奇伟,纹饰华丽,集先秦金属工艺之大成于一身,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

电眼扑克脸

商代晚期·大禾人面纹方鼎

湖南省博物馆藏

这个有“98K电眼”加持的鼎是中国唯一以人面纹为饰的鼎,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重12.85公斤。颜色碧绿,器身略呈矩形,器身外表四周饰半浮雕的人面。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

此类方鼎流行于中原王朝的商代至周代早期,但作为最重要的礼器之一,通常只有王室贵族或方国首领才能使用。

我们不红始皇不容

秦·兵马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秦始皇兵马俑的豪华阵容包括了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等。这是车兵俑,身高1.82米,体格健壮,体态匀称。身上穿着战袍,套着铠甲,脚上蹬着战靴,头发挽成了偏向左侧的发髻。士兵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个个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汉朝声乐天团

汉·说唱俑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他们的高度在32至67厘米之间,神态各具,妙趣横生。乍一看,这些陶俑比例似乎不太准确,均张口吐舌,上身赤膊,挤眉弄眼,做击鼓状。汉代民间极为盛行说唱表演。这些表演艺人被叫做俳优,大致以调谑、滑稽、讽刺的表演为主。并以此来博得主人和观赏者一笑。当时的皇室贵族、地方土豪都会蓄养俳优,这些“开心果”往往随侍主人左右,作即兴表演。

优雅淡定哥

北宋·木雕罗汉

广东博物馆藏

木雕罗汉像造于北宋庆历五年至八年(-年),是由广州人及客居在此的连州、泉州、荷州、潮州人等捐资修造的,在广州雕成后再运至曲江曹溪。最初为尊,现存尊,散失尊,主要是毁于火灾。现存木雕罗汉像中,仍可见残存木炭。所用木材,多数为柏木,也有楠木、樟木、檀香木。

虽然这次咱们青岛博物馆的

各路文物没能上

《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

但我们也并非毫无文艺细胞,

看看北魏石佛造像唱的

一曲“青岛青岛”

话说,文物们究竟是如何被“抖”起来的?

为了让文物唱起歌跳起舞,七大博物馆要提供文物的图片授权,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再设计美化局部细节,再运用骨骼动画技术以及配音特效等,让文物动了起来。”

其实这不是我们第一次被会动的博物馆刷屏。

4年前,故宫博物院把《雍正行乐图》做成了动图,顿时“萌萌哒雍正”走红网络。

接着,故宫博物院又推出了以雍正的《十二美人图》为原型的动画,让大家领略了一把古代贵妇或观镜、或赏雪、或观蝶的宫廷生活。

这也不是文物们的第一个爆款短视频。

还记得今年年初爆红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吗?一集介绍一件文物,每集5分钟,毫无疑问的爆款文物短视频啊。

这两年,博物馆日益“网红化”,也日益“萌化”。

《我在故宫修文物》在二次元的B站爆红,修复钟表的王师傅一夜之间成为年轻人的新男神。紧接着是《国家宝藏》,带领着乾隆的“农家乐审美”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各家博物馆在微博上联手卖萌,像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自称“堆堆”,称金沙遗址博物馆为“小金”,被网友们戏称为“喜闻乐见”的线上“CP”(一对儿)。《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必杀技之一就是“萌”,三星堆青铜人像瞪着大眼睛对你说,“说我像奥特曼的,你别走”。

更别说早早走红的故宫淘宝店了,推一款卖爆一款,各个品牌排着队等着出一个联名款。博物馆的表情包们不遑多让,“你竟然敢打我”和“不如跳舞”等系列也是火得一塌糊涂。

对于文物动起来

很多网友表示:

这个,太好玩!

车狼_Autowolf:这个好玩,我一直在脑海里脑补过这些自带表情的文物活过来会多好玩拍一个中国版的博物馆奇妙夜会特别好玩吧

岸部多明:文物戏精大会?!!我要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xs/64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