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梅下寻诗,庭中看雪

本文转自「三联节气」

ID:slshjq

专注传统文化倡导生活美学

积阴为雪

大雪▊十一月中

大雪,积阴为雪,至此栗烈而大矣。

大河枯

严冬大河枯▊嫖姚去深击

唐贯休《塞下曲》:“严冬大河枯,嫖姚去深击。”“严”有“程度深”之义,“严冬”指极寒天气。

天地清寒

清冬洛阳客▊寒漏建章台

冬季万物萧条,天地间一片清寒,故冬天又有“清冬”之别称。唐皇甫冉《冬夜集赋得寒漏》:“清冬洛阳客,寒漏建章台”。

鶡鴠不鸣

▊求旦之鸟也

《吕氏春秋·仲冬》:“鶡鴠不鸣,虎始交。”鶡鴠不鸣,为大雪第一候。《礼记·月令》:“(仲冬之月)鶡旦不鸣。”郑玄注:“鶡旦,求旦之鸟也。”

鶡鴠,就是寒号鸟,也作寒号虫。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鸟,虽然有肉翅,但是主要用四足,不能远飞。李时珍说:寒号鸟是候时之鸟,形状像小鸡。夏天的羽毛有五种色彩,鸣声听起来像“凤凰不如我”,冬天会掉毛,看起来就像是雏鸟,鸣声就像“得过且过”。

寒号鸟的屎,气味特别臊恶,粒大如豆,集中在一处,是一种很名贵的药材,五灵脂。五灵脂味甘,性温,可以治疗小儿五疳、小儿惊风等。

北陆藏冰

日在虚危▊冰坚而藏之

《春秋左传·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杜预注:“陆,道也。谓夏十二月,日在虚危,冰坚而藏之。”《后汉书·律历志下》载:“是故日行北陆谓之冬,西陆谓之春,南陆谓之夏,东陆谓之秋。”

北陆本指太阳冬季所在的方位,后来被人们用来代称冬天。西晋张载《七哀诗二首》有:“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沉。”

穷阴向晚

▊穷阴旅思两无边

古人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故称“穷阴”。白居易在《岁晚旅望》写道:“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

蜡梅馨香

▊色似蜜蜡

蜡梅,也作黄梅花,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此物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名……凡三种:以子出不经接者,腊月开小花而香淡,名狗蝇梅;经嫁接而花疏,开叶含口者,名磬口梅;花密而香浓,色深如紫檀者,名檀香梅,最佳。”

咸菜茨菇汤

▊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在《故乡的食物》中写道:

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做“黄芽菜”,是外地运去的,很名贵。一般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菇片,那就是咸菜茨菇汤。或者叫茨菇咸菜汤,都可以。

……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我想念家乡的雪。

江干雪霁图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此幅《江干雪霁图卷》传为王维所作。王维的水墨画影响了中唐以后的山水画发展,特别是后来的文人画,都接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王维的影响。苏轼称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的文人画理论,把文人画的内涵,全部具体化于王维,称王维是南宗画之祖。

有评者评价,这幅《江干雪霁图》中不仅可以看到清悠淡远、萧索荒寒的意趣,更能体悟到画者深含禅机的诗境,使人油然而生静寂、隐逸、感伤和哀怨之情。

快雪时晴骨鲠于世

文/王晶

与雪有关的传统书画,最有名的要数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了。乾隆皇帝曾在帖前题“天下无双,古今鲜对”以誉之,并且与《中秋》、《伯远》两帖同置三希堂,为“三希”之一。

《快雪时晴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墨迹纸本,行书,四行,共二十八字。在王羲之传世摹本中,《快雪时晴帖》结字浑厚端正,点画圆劲,气息平和,相比于《兰亭序》、《丧乱帖》等可谓风格独具。

▲《快雪时晴帖》

前人早有考证,《快雪时晴帖》并不是王羲之的真迹,而是采用双钩填廓法(用一张透明的薄纸或是蜡纸铺在原作上描出轮廓,然后再将其摹在要复制的纸上,再用墨填满轮廓)的摹本。这样的复制品几乎与原迹一样,保持原作的笔法和章法,也最大程度传达原作的神韵,冯承素的“神龙本兰亭”也是这样制作的摹本。虽然如此,在真迹失传的情况下,这件距今一千多年的复制品还是堪称弥足珍贵。

快雪帖的内容是王羲之写给好友的一封短信:“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帖上是没有句读的,这样就给后人留下了谜题,于是漫漫长路多求索——

有学者将其断为: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以“不次”为翰札寒暄语。(见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王玉池著《王羲之》、庆旭《线条的连接之王系尺牍书风》等)

启功先生在《晋代人书信中的句逗》中将其断为:“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认为“力”是指出力的送信人,“不次”是不停留。

祁小春在《佳想安善,未必安善——小议启功先生的〈快雪时晴帖〉断句》一文中回应了不同的看法:“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意思为“一场快雪过后天气放晴,心情佳!想来你也安好。一些事情还未办妥,力所不逮”。

央视纪录片《台北故宫》对《快雪》的翻译综合了后两种,释为:山阴张先生你好,刚才下了一场雪,现在天又转晴了,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上次的聚会我没能去,心里很郁闷。你家送信的人说,不能在我这里多停留,要赶快回去,那我就先写这些吧。

古文之妙哉!面对28个没有句逗的字,见仁见智。也许,王羲之抬头诵:“快雪时晴,佳”,低头便沉吟:“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感叹大自然之妙,又想到了自己想得安善而不得的心结。时间有限,难以多言。而快雪,是不是一场及时雪,来去匆匆?也不一定,魏晋时“快”为“佳、好”的意思是常用法,就像是快婿、快士,也许是下了好久的雪终于停了,这样爽晴而雪厚,岂不更妙!

短短三行,浮想联翩,观其字又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意态悠游。明代李日华撰《六研斋二笔》云:“晋尚清言,虽片言只字亦清,快雪帖首尾廿四字中,字字非后人所能道,右军之高风雅致,岂专于书邪?”

王羲之(-),字逸少,因任右将军,故后世称之为王右军,本为琅琊(临沂)人氏,后随父南渡,晚年移居会稽山阴(绍兴)。琅琊王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门望族,晋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史称“王与马,共天下”,“马”就是司马家,可见其地位。然而王羲之并不醉心于此。

南渡之后,王羲之尚未成年父亲就故去了,年,经王家世交郗鉴等举荐,王羲之初入仕途,任秘书郎,此后历任临川太守、征西幕府参军、江州刺史、护军将军、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职,至年(永和十一年),因与上司王述“情好不协”,告誓辞官。王述为官十分贪鄙,王羲之耻为之下,永和十一年王羲之在父母墓前立誓:永不再出仕。从此,开始了退居山水的生活。

王羲之向以骨鲠为人,遇到了这样的上司固然难以为继,在东晋士人崇尚不羁的时风下,他退官隐居,也是情理之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兰亭序),至少在永和九年时候,王羲之已经在自然的永恒面前,看到了人的渺小,人生苦短,何必委屈逢迎。同时代的名士殷浩曾言:“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说此话时殷浩已贬为庶人,面对桓公仍可不卑不亢,时人所尚,可见一斑。不与人争,不与己争,但既为人,就要有一种坚持,那就是真我。人,年纪越大、经历越多,便活得越真实、也就变得更加可爱。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探索、抛弃、珍惜。

于是,贵族出身、山河不安、崇尚玄学、纵情山水、骨鲠、爽爽之气、贫(虽是贵族,但魏晋经由战乱整体经济不好,王羲之以字换鹅)等等因素,终于创造出一个后人难以超越的“书圣”。

自天而降者,以雪为最妙(清纳少言)。可以想见,这样一个王羲之,在看到一场好雪之后的愉悦之情。道法自然。自然,是文人的出路,对生命的体悟,便体现在一次次对自然事物敏锐的感知上。

现在的帖本大多把《快雪帖》收在“二王尺牍”中,尺牍,就是朋友之间的信,也作手札。明代以前的作品尺幅都不大,信札就成为书家艺术表达的一种主要承载。而书信之中,朋友之间的“便条”最为真情流露,很多名作如《奉橘帖》、《苦笋帖》都是如此风貌。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独爱以血书者。”书法作品也是一样,书家真实而率性情感最为可贵。

▲《云麾将军碑》。书法史上,唐李邕《麓山寺碑》与《李秀碑》(《云麾将军碑》)的体势、笔法取法《快雪时晴帖》较多

▲赵孟頫晚年的行书,也从《快雪时晴帖》得神韵。《胆巴碑》为晚年碑书代表作,作此书时赵氏年六十三岁

书作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台湾曾以《寒食帖》为线索拍摄了电影《经过》,又以《快雪时晴帖》为内容改编而成了新编京剧《快雪时晴》,故事从王羲之致赠好友张侯的一封书信展开:

王羲之和张侯是一对经历战乱、迁徙的世交好友,少年时曾一起立志要收复失土、落叶归根,但到了晚年,张侯在要带兵北伐之际,收到王羲之捎来的快雪时晴帖,从这封信,张侯意识到王羲之已不再执着于北伐,有意在江南终老。张侯不以为然,决定归来时要向王羲之晓以大义,怎奈他战死沙场。张侯的灵魂于是追寻着快雪帖,从唐太宗昭陵、南宋秦淮河客舟、清乾隆帝的三希堂,来到台湾“故宫”,一路上,张侯之灵目睹了《快雪时晴帖》的身不由己,历史的是与非又是如何地诡谲难测,终于理解了王羲之为何让后代在江南重新安身立命。虚实交错,借物喻人,最终点道“身心安处是吾乡”。

也许,通过读帖,我们能更好地活在当下。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和《三联节气》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下图

一键下单「戊戌年历—《古人的日子》」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周刊书店,购买更多好书。

内容转载自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北京看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cz/12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