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肘后方》中用于临床与附子配伍的药物及辅料
《肘后方》中与附子配伍组成方剂的药物很多,包括植物类药、动物类药和矿物类药,归纳总结有如下品种:干姜、桂心、巴豆、吴茱萸、白术、人参、橘皮、椒、甘草、黄芩、当归、桔梗、半夏、细辛、龙胆、黄连、大枣、狼毒、小草(远志的茎叶)、龙骨、厚朴、生姜、大麻仁、柏子仁、牡丹、皂荚、肉桂、真珠(珍珠)、踯躅、雄黄、丹砂、矾石、大黄、麻子、小豆、穄米、常山、鳖甲、升麻、乌贼骨、豆豉、白蔹、牡蛎、蒲黄、虎胫骨、石膏、麝香、通草、茯神、防风、麻黄、杏仁、独活、白柈石、钟乳、蜀椒、茵芋、金牙、罔草、干地黄、地肤、蒴藋、羌活、牛膝、旋复花、硫黄、礬石、赤石脂、釜月下墨(锅灰)、麦门冬、杜仲、茯苓、秦艽、芎?、芍药、干漆、巴戟天、狗脊、五加皮、山茱萸、干薯蓣、藜芦、鹿角、乱发、鲫鱼、苦参、菖蒲、白松脂、蔓荆子、青木香、石灰、莽草、蛇衔、薤白、鬼臼、蜈蚣、斑蝥、前胡、白芷、熟艾、柴胡、葛根、犀角、山栀子、女萎、云实、五灵脂、龙脑、龙衔藤、黄柏、水银、胡粉、连翘、桑白皮、菝楔、菟丝子。
经统计,与附子配伍的中药共种,其中植物药90个,动物药11个(鳖甲、乌贼骨、虎胫骨、麝香、鹿角、乱发、鲫鱼、蜈蚣、斑蝥、犀角、五灵脂),矿物药15个(龙骨、真珠、雄黄、丹砂、矾石、牡蛎、石膏、白柈石、钟乳、金牙、硫黄、礬石、赤石脂、石灰、水银)。
与附子配伍应用的辅料有:蜂蜜水、生姜汁、酒、苦酒(食醋)、井花水、米(粟米/黍米)、茶酒、蜡茶、猪脂(猪膏/猪油)、鸡子白(鸡蛋清)。
《肘后方》中方剂经常配伍以上辅料服用,这些辅料又称为引经药,是引药归经的俗称,就是通常所说的药引。在方剂中发挥使药的作用,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的作用,而使整个药方发挥更好作用。此外,“药引子”还有增强疗效、解毒、矫味、保护胃肠道等作用。可见,在东晋时期葛洪就已经使用食物作为药引,从而使方药达到更好的治疗作用,为现代食物类药引在中医药临床的应用提供依据。
6《肘后方》含附子方剂的服药方法
《肘后方》含附子方剂的服用方法主要包括内服和外用。内服的服药方法主要有口服、舌下、吸入。外用给药主要为散粉涂、煎药汁涂、膏涂、灌耳、点耳、敷面、注眦中、塞耳等。内服剂型中口服的为:汤剂、丸剂、散剂、酒剂。舌下和吸入给药主要为散剂(如:末生附子,置管中,吹纳舌下,即差矣)。外用的剂型有:散剂、搽剂、膏剂、凝胶剂、滴耳剂、涂膜剂。
含附子的方剂以制成散剂的方剂数为最多,故散剂的服法也比较广泛,主要有:冲服(以冷水、蜜水、井华水冲服)、酒(或茶酒)服、煮散、舌下、吸入、涂抹、外敷。其中也有一散多用,可捣为散后,以鼻吸入,然后温酒送服,亦可以散粉涂抹全身,或者以舌下灌服以治疗牛马瘟疫。例如赤散方:牡丹五分,皂荚五分,炙之,细辛、干姜、附子各三分,肉桂二分,真珠四分,踯躅四分,捣筛为散,初觉头强邑邑,便以少许内鼻中,吸之取吐,温酒服方寸匕,覆眠得汗即差。晨夜行及视病,亦宜少许,以内粉粉身佳。牛马疫,以一匕着舌下,溺灌,日三四度,甚妙也。
7附子的毒性及用法用量
现代研究表明,附子所含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物碱,此外还含有苷类、甾醇类、无机盐类等,生物碱类既是其毒性成分,也是附子的有效成分之一。附子的乌头碱类化合物表现出明显的强心作用,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毒性,实验研究表明其具有心脏毒性、神经毒性、胚胎毒性、肾毒性等。附子毒性极强,误食或误用均可发生严重的中毒反应,甚至死亡。
中国药典规定附子剂量应在15g以内,附子临床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若需久服,应间断服用,以防蓄积性中毒。据报道,附子中所含乌头碱在乙醇中溶解度较大,且乙醇还能促进乌头碱的吸收,故附子与酒同用易发生中毒。因此,《肘后方》中以附子入药的方剂做成酒剂,或以酒送服,可能引起中毒反应,所以《肘后方》中治病方剂不能不假思索地全盘吸收,应该批判性的继承。
8附子中毒的解救
对于不合理应用附子引发的中毒反应,《肘后方》中也记载了相应的解救方,共有以下5方。
8.1中附子、乌头毒,大豆汁、远志汁,并可解之。
8.2中射罔毒,蓝汁、大豆、猪犬血,并解之。
8.3又方,治射罔在诸肉中有毒,及漏脯毒,用贝子,末,水调半钱服,效。或食面臛毒,亦同用。
8.4孙思邈论云:有人中乌头、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方。称大豆解百药毒,尝试之,不效。乃加甘草,为甘豆汤,其效更速。
8.5肉有箭毒,以蓝汁、大豆,解射罔毒。
以上解毒方剂中含有的解毒药物主要有:大豆、远志、蓝汁、猪犬血、贝子、甘草。
现代研究表明,大豆具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清热解毒、益气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作用。远志功效为宁心安神、祛痰开窍、解毒消肿。这些药物均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特别是甘草解毒被后世沿用,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毒的解救。
9结语
综上所述,《肘后方》收载附子治疗疾病的方剂共余方,其临床应用广泛,治疗疾病种类丰富,其方剂所成中药剂型较多,有数十种,服用方法在传统的服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给药方法(舌下、黏膜等),以便于治疗内外科疾病,更好地发挥方药的治疗作用。同时,《肘后方》还记载了附子中毒的解救方,全面地阐述了附子的临床应用和中毒解救,为应用附子治疗疾病同时防止中毒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附子虽然临床应用广泛,但其毒性作用不可忽视,《肘后方》附子的记载还不够全面,没有记载附子的用法用量、炮制方法以及毒性反应,这就为后世合理应用附子及进一步探索其毒性作用留下了广阔的研究开发空间。同时也为更深入探讨和开发其临床应用价值提供了重要依据。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