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经周期的异常我们已经讲了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
今天我们进入月经量的异常。
那么首先得知道什么叫月经过多,这个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不像之前讲的三个月经周期的病变,病名的理解与运用有点难,这个月经过多就是指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就是比以前来的都要多,而周期基本正常的,这就叫月经过多。
那种一个月来两次月经,这就是周期不正常,但量多半比一次要多,这就不能叫月经过多。所以,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月经比以前明显增多,二是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这才能叫月经过多。
一般女性正常的月经一个月经周期的量为30到50毫升,超过80毫升的就可以叫月经过多。极限量是毫升,超过毫升的,人绝对受不了的。
1
接下来讲讲几种常见的导致月经过多的病与病因。
1,是乱服避孕药,这是导致月经量过多最常见的原因。
2,是女性刚刚上环的时候容易出现月经过多,这个不要紧张,过几个周期自己就能恢复正常。
3,是盆腔炎,容易出现月经过多。
4,是潜在性的或者实实在在存在子宫肌瘤,也容易导致月经过多。
5,是突然出现的凝血功能的异常,这个最是值得重视的,人的凝血功能不好了,是很危险的,这就不仅月经过多了,很多地方都容易突然就出血。
其它如子宫肥大,子宫内膜异位,等等,这些都可以引起月经过多,但最最常见的还是上面说的那几个。
2
○
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老祖宗怎么认识月经过多的。
张仲景治月经过多,用的是温经汤。温经汤用萸桂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其实这就不单单指月经过多了,张老先生认为所有的月经病都是以虚寒为主,所以,调经重在暖胞宫,他就用温经汤来治月经病。
我喜欢把温经汤用在老年男性的前列腺疾病,这个就是自己摸索出来的了,还有用来治手足皱裂,我喜欢用这个方,但以前的中国人我没见谁用过,我是从日本人的医案里学来的,给一些病人用过后效果还不错。
到了金代,我们的寒凉派的开山祖师,刘河间先生认为这个月经过多是由于阳盛实热所导致。这老夫子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经水过多"这个说法的医家。
既然是阳盛实热,那治起来就得清热凉血。张老夫子用温经汤,要暖胞宫,我们的河间先生硬要和张老夫子对着干,他就要清热凉血,治疗起来用四物汤加黄芩,白术。
金代过去了,那就到了元代,元代出了个滋阴派大家,那就是朱丹溪先生,这老夫子眼界不错,认为月经过多多由血热,痰多,血虚,气虚所引起。
医圣张仲景认为月经过多多由于虚寒,而到了明代,多认为月经过多是由于虚热所导致,而且明确提出是气虚不能摄血所导致。
而到了明末清初,我们的妇科圣手傅青主先生第一个提出血虚致月经过多。
到了清朝中叶,被现在东北人视为天下第一医书的《医宗金鉴》出来了,也是我认为谈到这个月经过多比较公允的,上面说得特别明白。
在这上面他们说的这话,我都不知道背了多少遍才记住:“经水过多,清稀浅红,乃气虚不能摄血也。若稠黏深红,则为热盛有余。或经之前后兼赤白带,而时下臭秽,乃湿热腐化也。若形清腥秽,乃湿瘀寒虚所化也。”
不仅说明白了病因有气虚不能摄血,热盛有余,湿热,湿瘀寒虚,而且把每个证的症状说得那么清晰而简洁。
而清末有一本叫《妇科玉尺》的书里提出了一个有意思也算有见解的看法,他认为月经过多得看人的胖瘦来分病因,肥人多虚寒,那么治起来就得温经固涩,而瘦人多火旺,治起来就得滋阴清热。
3
我们的中医妇科书上认为月经过多有三个病因,一是气虚,一是血热,一是血瘀。
气虚引起的月经过多
如果月经过多,色淡红,质清稀,而神疲肢倦怠,气短,小腹容易空痛,面白无血色,舌淡苔薄白,这多半是气虚证。治疗起来就得补气摄血固冲,用张景岳老夫子的举元煎,药特别简单,就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五味药。
这个方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方,我治疗起气虚引起的月经过多,常常会加一些药,气虚如果是元气大伤,我就会用原方里的人参,也就是生晒参,如果是肺脾气虚,我就会用党参,如果是肾气虚,我就会用红参。而且,如果量确实非常多,那就必须得加几味止血药,这个时候就是用阿胶的好时机。
一定要记住,阿胶绝对不是补血的。阿胶补血是通过止血达到的,把血止住了,血丢失地少了,也就是相对地补血,不能有事没事地就在那吃阿胶。
阿胶吃多了,就会血管硬化,形成瘀血,就会脑血栓了。
这我强调过很多次了的,还可以加点三七粉,止血效果好。如果判断是肾气虚引起的月经过多,要止血就可以用续断炭,可以补肾而止血。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这个止血药不是那么好用的,不管是月经病还是其它病,止血药只是暂时之计,不能久用,就是中病即止!就是见好就收,不然止血过度就会造成新一轮地瘀血。
血热引起的月经过多
?如果月经过多,色鲜红或者深红,质地比较稠,中间一般有血块,容易口渴心烦,小便黄大便秘结而舌红苔黄的,这就是血热证。
治疗起来就得清热凉血止血,方用张景岳老夫子的保阴煎,药也很简单,就是生熟地同用,加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
而我个人喜欢在这个方的基础上加马齿苋和红藤,大便秘结明显的,我会重加虎杖,这个时候如果要加止血药就得加茜草。
茜草也是我很喜欢用的药,有个特别好听的别名,就是叫血见愁,这个名字已经说明了它的功效了,血见了它就愁,就得躲着走,但茜草性寒,只适用于血热引起的出血症。茜草是大有来头的,整个黄帝内经里只有十三首药方,而其中有一个方里就两味药,其中一味就是茜草,另外一味就是乌贼骨,它们俩的比例是前者比后者是一比四。我很喜欢用这两味药来止血,特别是胃出血。
血瘀引起的月经过多
如果月经过多,色紫黯,有血块,痛经,或者平时不来月经的时候也容易小腹胀痛的,舌紫黯而有瘀斑,舌下络脉显瘀象的,这就是血瘀证。
治疗起来就得活血化瘀止血,我个人喜欢用王清任的少腹逐瘀汤来治疗这个病。而且用少腹逐瘀汤我一般不作加减,就用原方。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没药芎归姜,官桂赤芍蒲黄脂,经暗腹痛急煎尝。
当然,当年我们的妇科老师教我们的时候是按教科书来教,得用失笑散,就两味药,就是蒲黄和五灵脂,这两味药加一起就成了失笑散。
名字很给力,作用也很简单粗暴,就是你有瘀血痛得想哭的时候,把这两味药吃进去,你自己都控制不住笑起来,这就叫失笑散,因为不痛了,所以就笑了。而这个少腹逐瘀汤里就有这两味药。所以我特别喜欢用这个少腹逐瘀汤。
4
我个人认为必须得加上两个证,一个是医宗金鉴里讲的湿热证。而另一个是妇科圣手傅山傅青主先生认为的血虚证。
湿热症
这个病症在现在社会的女性身上特别常见,特别是有妇科炎症的,比如刚刚讲到的盆腔炎,我喜欢用盆炎一号方,之前和你们讲过的,所以这里不再讲,这是一首经验方,效果特别好的。
血虚症
妇科圣手傅山傅青主先生认为的血虚证,这在历史上都是不怎么被人肯定的一个证。但我觉得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我也治疗过这种情况。血虚就会导致血不归经,所以会溢出脉外,就会造成月经过多。特别虚的,下眼睑一往下翻就能看到白白的一片,毫无血色。
我治疗这种,喜欢重用仙鹤草和红枣。特别是那种严重贫血的,我就用八珍汤加仙鹤草和红枣,红枣用起来就不是一个两个三五个了,而是半斤一斤两斤地用。
月经过多就说到这里,大家用心去看,自然就会有收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