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般来讲,手术的效果与术者年资、经验有关。很多病人看病也希望找“老专家”,而新手或者年轻实习大夫往往被晾在一边。但具体手术效果,与新近毕业的住院医师年资之间关联几何?尚有待研究。来自于加拿大DepartmentofOphthalmology,Queen’sUniversity,Kingston的RobertJ.Campbell等人通过追踪研究白内障术后并发症情况,力求探明手术效果与术者年资之间的关系。
1
基于人群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population–basedretrospectivecohortstudy)
白内障手术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中是开展最多的手术,在美国每年有超过万的数量。白内障手术现时已经建立有完整的学习曲线,同时手术效果与手术后住院护理条件关联性并不大。因此,研究者进行了一个基于人群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来探讨术者独立操作的年资和白内障手术并发症风险之间的关系。
2
后囊膜破裂、晶体碎片掉落、视网膜脱离和可疑性眼内炎作为术后并发症
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所有白内障手术案例,其中以下四个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被纳入这次研究:
1后囊膜破裂
(白内障手术当天需要前玻璃体切除术)
2
晶体碎片掉落
(白内障术后1-14天内需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异位晶体取出术)
3
视网膜脱离
(白内障手术侯1-14天内,行玻璃体切割术或者巩膜扣带术联合气液交换或者行充气性视网膜固定)
4
可疑性眼内炎
(白内障手术后1-14天内行玻璃体切割术,但无气液交换或者异位晶体取出,或行玻璃体腔注射,但不作为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的一部分)
其中协变量因素包括患者层面、术者层面和机构层面。纳入研究对象的白内障患者要求年龄大于等于66岁,在五年内无内眼手术史或者激光治疗史,1年内无玻璃体腔注射史。
患者层面的协变量,包括白内障手术时年龄,性别,社会经济状态,术前90天局部眼用药状态,术前90天眼局部青光眼用药状态,以及术前一年内坦洛新、抗病毒药用药史和糖尿病史。
术者层面的协变量为一年内的手术量。
机构层次的协变量为学术中心或者社区中心。
3
术者独立操作时年资越低,发生白内障术后并发症概率越大
总计次白内障操作被纳入研究对象。术者第一年独立操作时发生的并发症较高(≥2%),发生概率9倍于第10年独立操作时。而术者每多一年独立操作经验,患者发生白内障并发症事件的风险减少10%(如图1所示)。
图1:柱状图显示术者独立操作的年份与总白内障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随着术者年资增长而逐渐减小。
更高的手术量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成负相关,而高龄、男性、术前一年较多应用药物、青光眼用药、坦洛新应用史明显增加了并发症的风险。其中,术者手术量的多少与后囊破裂和晶体碎片掉落最为相关,而高龄、男性、青光眼用药史增加了可疑性眼内炎的风险。
4
早期独立操作医师可能需要额外的辅导和干预
本次基于人群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中,白内障手术并发症明显倾向于发生于手术者早期操作。新近毕业手术者和早期独立操作医师可能需要额外的帮助和干预,来更大程度确保病人安全。
原文:
惟视眼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