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磊治疗痛经的经验

摘要:目的:总结张磊教授治疗痛经的经验。方法:长期跟师侍诊,整理资料,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玄胡汤为张磊教授治疗痛经的经验方,芍药、元胡、甘草是方中的核心药物,随证加味,效果显著。

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izetheexperiencebyZhangLeiinthetreatmentofdysmenorrhea.Methods:Tostudywithteacherinclinicforalongtimeandcollectclinicaldata,whichwereorganized,summarizedandanalyzed.ResultsandConclusion:XuanHudecoctionistheempiricalprescriptionbyProfessorZhangLeiinthetreatmentofdysmenorrhea,Thepeony、XuanHuandLicoricearethecor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prescription,Accordingtotheclinicalsymptomstoincreas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theeffectisremarkable.

关键词:张磊;痛经;玄胡汤

Keywords:ZhangLei;dysmenorrhea.;XuanHudecoction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严重的痛经腹痛剧烈,常伴有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则晕厥,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西医学把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系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后者多继发于生殖器官的某些器质性病变,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妇科肿瘤等等。本篇所述的痛经,包括西医学的原发性痛和继发性痛经。

1病因病机

中医学对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以后历代诸多中医典籍对痛经的病因、病机、证候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月水来腹痛候》:“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至令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手太阳、少阴之经”,论述了痛经的病因病机。明清时期《景岳全书·妇人规·经期腹痛》云:“凡妇人经行作痛,……此以气虚血滞无力流通而然。”并对本病辨证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宋代女科秘书》、《傅青主女科》等对本病治法及方药作了大量的探索。近代有医家认为痛经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藏泻有关,经前至经时胞宫由藏到泻,冲任气血变化急骤,致病邪气较易入侵而引发痛经。还有医家从瘀血角度入手,认为其是痛经发生的根本因素之一。张磊教授认为痛经属于中医“痛证”范畴,《黄帝内经》全书中有余条与疼痛相关的条文,提出了“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的基本病机。张磊教授认为痛经的主要病机亦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

2论治经验

张磊教授根据《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的理论基础,并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实践,自拟出治疗痛经的经验方名为玄胡汤即生白芍30-60g,当归10g,玄胡15g,炙甘草15-30g。张师在治疗痛经时,以上方为基本方,并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加味,效果较好。现将张师治疗痛经的验案列举如下,以窥其一斑。

病案1

宋某,女,45岁,职员,已婚。年6月23日初诊。病案号:。

主诉:行经腹痛,量多18年。现病史:18年前剖腹产后出现行经腹痛,医院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曾口服镇痛药乏效,近10年每次行经需注射杜冷丁mg才能止痛。现症:月经周期45天—60天,行经9天左右,行经腹痛剧烈,经量多,色暗,血块较多,头晕,偏头痛。纳可,入睡困难,梦多,睡眠浅,二便调。白带正常。经前乳房胀痛,腰痛,指关节膝关节痛,平素怕冷。舌质淡,苔微黄略厚,脉沉弱而滞。处方:生白芍60g,乌药10g,制香附12g,元胡15g当归10g,五灵脂10g,蒲黄(包煎)10g,炙甘草30g。5付,日一付,水煎服(月经期间服)。年7月28日复诊,服上方后痛经大减,此次经期没有注射杜冷丁,只配服止痛片2片痛即止,月经5日干净,无血块,但月经干净后5日又出现小腹痛。守上方去五灵脂、蒲黄,生白芍改为30g,加熟地10g,川芎6g。5付,日一付,水煎服(月经期间服)。年10月10日三诊,自述自首诊以来,连续服药3个月经周期,痛经大减。已不用杜冷丁,偶配服止痛片1片便可度过经期。现经期腹隐痛,月经量较前减少,色鲜亮,偶有少量血块。经期小腹凉。经后头晕。舌质淡红,苔微黄稍厚,脉细滞。处方:生白芍40g,当归10g,川芎10g,炒小茴香10g,乌药10g,元胡15g,五灵脂10g,蒲黄10g(包煎),山楂炭15g,炮干姜6g,肉桂6g,炙甘草20g。8付,日一付,水煎服。年1月21日四诊,已连续服药6个月经周期,服药后月经期间腹痛基本消失,偶有隐痛,但能忍受。嘱其继续服药2-3个月经周期,以巩固疗效。

按:此患者属于西医学继发性痛经范畴,也是现代医学比较刺手的顽固性病证之一。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血虚寒凝的虚实夹杂之证。该患者18年前剖腹产后,气血大虚,气血亏虚日久,气机运行不畅,无力推动血行,使胞宫失养,出现“不荣则痛”。加之,患者素体阳气不足,冲任虚寒,胞宫虚冷,血虚寒凝,胞脉阻滞,出现“不通则痛”。张师以自拟痛经方加味治之。方中当归、白芍为四物汤之一半,功专养血活血止痛,乌药温经散寒、暖宫止痛,延胡索《本草求真》载:“不论是气是血,积而不散者,服此力能通达,以其性温,则于气血能行能畅……理一身上下诸痛。”香附《本草汇言》载:“开气郁,调血滞之药也……乃血中之气药,为妇科之仙珍也。”蒲黄、五灵脂,即失笑散,活血化瘀止痛,为妇人产后心腹痛而设,名医施今墨用之治疗妇科诸疾。芍药合甘草,即芍药甘草汤,柔肝敛阴、缓急止痛;元胡行气活血、缓急止痛;以上诸药配伍,使气血通畅,胞宫得养,疼痛自止。芍药、元胡、甘草是方中的核心药物,随证加味。

病案2

崔某,女,43岁,干部,已婚。年1月9日初诊。病案号:。

主诉:痛经2个月。现病史:2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痛经,经量大,血块多(现正潮),色稍暗。经前乳房不胀,白带清稀量多。纳、眠可,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滞。既往有巧克力囊肿、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处方:生白芍30g,元胡15g,蒲黄炭(包煎)10g,五灵脂10g,山楂炭15g,炒小茴香10g,乌药10g,炙甘草10g。5付,日一付,水煎服(月经期间服)。年1月14日复诊,服上方5付,感觉效可,服第一付即见效,第二付吃完就未再痛。现月经已干净,无特殊不适。今欲调治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滞。处方:茯苓12g,大贝10g,冬瓜仁30g,生薏苡仁30g,陈皮10g,蒲黄(包煎)10g,五灵脂10g,丹皮10g,山楂炭15g。12付,上方是治疗其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子,并嘱其下次月经来前一天即服“痛经方”,且连服三到五个月经周期,直至痛经完全消失为止。最后一次就诊时间为年3月17日,自述服痛经方3个月经周期后,痛经至今未再发作。期间,患者因调治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连续就诊5次,历时一年余。

按:该患者属于西医学继发性痛经范畴,张师以自拟痛经方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治疗,此患者经量大,血块多,故加入蒲黄炭、五灵脂、山楂炭以化瘀止痛、收涩止血。张师在治疗因瘀血阻络所致的月经量大、血块多时,常加入炭类活血止血之品,如山楂炭、蒲黄炭、赤芍炭、大黄炭等,既能化瘀又可止血,两得其美。患者有寒象,故加入炒小茴香、乌药以温经散寒止痛。

病案3

李某,女,32岁,公务员,已婚。年5月18日初诊。病案号:。

主诉:痛经19年,加重1年。现病史:患者诉自13岁初潮以来一直痛经,至今已19年,每次经期第一天腹痛甚,经期3-5天,量可,色暗,有血块,伴腰酸。白带稍多,色白。纳可,眠一般,大便干,7-10天1次,小便正常,时有面部痤疮。舌质红,苔薄白,根部白腻,脉沉滞。处方1:炒火麻仁30g,杏仁10g,生白芍15g,炒枳实10g,郁李仁30g,大黄(后下)10g。十付,水煎服,日一付,(平时服用)。处方2:生白芍30g,元胡15g,五灵脂10g,蒲黄1og,制香附10g,酒大黄(后下)10g,生甘草15g。五付,水煎服,日一付,(月经前一天及月经期间服用)。二诊时告知本次月经提前一天开始痛经方(即处方1),当月痛经减轻大半,张师嘱其按上次处方1原方连服3-5个月经周期。患者又诉付处方2后大便好转,面部痤疮亦有改善。

按:此患者平时大便干,7-10天1次,面部易发痤疮,为实热证,张师以麻子仁丸加味以淸胃火,泄肠热,使其大便通畅,面部痤疮自消。该患者属于原发性痛经,张师以自拟方玄胡汤合失笑散为加味治其痛经,因患者体内火热盛,故加酒大黄既通腑泄热,又活血化瘀,一举两得。此患者为实热证,故用生甘草代替炙甘草。

病案4

叶某,女,23岁,未婚,年3月22日就诊。初诊主诉:从16岁至现在,每次月经即小腹胀痛,3天方止,而且疼痛剧烈。处方:白芍30g,桂枝9g,延胡索9g,炒五灵脂12g,蒲黄(包煎)9g,桃仁泥9g,红花9g,制没药9g,广木香9g,制香附12g,甘草9g。嘱其月经前2天开始服药,每日1剂,连服4剂。二诊:按上法服,当月月经期间未发生痛经,嘱其在下次月经前仍按上方如法服药,连服2个周期后痛经愈。

按:该患者属于原发性痛经,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之证,张师以自拟方玄胡汤合失笑散为框架进行加味,重在行气活血,血气得以通畅,冲任得以调和,而痛自止。

3结语

玄胡汤是张磊教授治疗痛经的经验方,现代医学的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用之皆效。方中的元胡行气活血、缓急止痛,《本草纲目》:“玄胡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方中当归与白芍配伍有四物汤之意,有养血活血止痛之功效。方中的芍药与甘草配伍即芍药甘草汤,《伤寒论》:“……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医学心悟》记载“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类聚方方义》“芍药甘草汤治腹中拘挛而疼者……”。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白芍甘草(炙)药对能缓解痛经,对原发性痛经大鼠有保护作用。白芍甘草(炙)药对(简称芍甘药对)为临床上抗炎镇痛的经典配伍,二者最佳配伍比例为2:1。

张磊老师还告诉我们,芍药、甘草、玄胡,是玄胡汤的核心药物,每方必用,根据病情适当加味,不失辨证。立方是根据《素问?举痛论》“脉绌急”之理而出的,只要用之得当,效果比较满意,可谓之执简以驭繁。

作者简介:桑海艳,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经方治疗内科研究生期间,研究生期间跟随国医大师张磊教授学习内科杂病的治疗,跟随国家级名老中医门成福教授学习妇科病证的治疗,现师承于国家级名老中医李发枝教授,跟师侍诊,整理资料,坐诊看病。熟读中医四大经典,潜心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临床喜用、善用经方治疗内科、妇科病证。

桑海艳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白癜风诚信企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cz/31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