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从产生至今就一直被广为传诵,其中的很多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但对书中的中医药知识却鲜有提及。仔细研读,作者吴承恩不仅是个优秀的作家,还有着丰富的中医药学知识,他在小说中对中医知识的运用称得上是得心应手。
仙草仙药——黄精与茯苓
《西游记》第一回中曾讲述“众猴采仙桃,摘异果,刨山药,劚黄精,芝兰香蕙,瑶草奇花……”,“熟煨山药,烂煮黄精,捣碎茯苓并薏苡,石锅微火漫饮羹。人间纵有珍羞味,怎比山猴乐更宁?”
黄精素来带有神奇的色彩。在古代养生学家乃至医学家眼中,它是一味神奇的延年益寿之品,有“久服成仙”之说。在历代记载中,黄精更多的是一种仙家服食之品,而有关药用配伍的论述较少。东晋道士兼医药家葛洪《抱扑子》中谓“昔人以本品得坤土之气,获天地之精,故名(黄精),服之十年乃可大得其益”。
茯苓也常被视为神物,并且有金翁、更生、绛晨、伏胎等雅称。《神农本草经》说茯苓“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养生学家谓茯苓“千年以上者,变化为兔,或化为鸟,服之轻身,成就仙道”。人们普遍认为,茯苓形状特异,多年生长,得松之精气足,久服百病自去,长生不老。魏晋时期,食茯苓以求长生蔚然成风,据说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辞官返乡时,梁武帝即令“每月赐茯苓五斤,白蜜二斤,以供服尔”,可见古人已把茯苓视为延寿珍品。
神奇人参果
是否还记得,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在五庄观背着师傅偷人参果呢?人参果又名“草还丹”,“这宝贝,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短头一万,只结三十个。果子的模样,就如三朝未满的孩子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备。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多岁;吃一个,就活三万七千年”。但“人参果,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土而入。却是只与五行相畏”。在《西游记》中,人参果如此的难得,延年益寿的功效也非同凡可。
根据药农经验,野山参历年愈久,性愈温和,其精力亦足。“因其吸天空清静之气足,受地脉英灵之质厚,故效力巨也”。野山参生长四五十年才增加一两(十六两进制),民间有“七两为参,八两为宝”的说法。人参能补五脏,开心益智,并且能回阳于垂绝,挽狂澜于顷刻,民间有人参为“万病之灵药”、“千草之灵,百药之长”的说法。只可惜现在这种万年、千年的野山参实在是难得,甚至都无缘闻一闻,以活个三百六十多岁。现在人参大量人工栽培,感觉上就不那么珍贵,恐怕功力也退化了许多。当然“家种没有野生好”的结论没有科学依据,也许只是一种错觉。
女儿国解胎药
即使在没有克隆技术的明代,人们也能想象出女儿国似的无性生殖故事。《西游记》第五十四回描写“那条河,唤作子母河。我那国王(即西梁女国)城外还有一座迎阳馆驿,驿门外有一个‘照胎泉’。我这里人,但得年满二十岁以上,方敢吃那河里水。吃水之后,便觉腹痛有胎。至三日之后,到那迎阳馆照胎泉边照去,若照得有了双影,便就降生孩儿。你师父吃了子母河水,以此成了胎气,也不日要生孩子”。不小心误服子母河水的解药就是解阳山的落胎泉水。
唐三藏和猪八戒在喝了那解胎真水之后,果真见效。他们两个腹中绞痛,一阵肠鸣,之后大小便齐流。“须臾间,各行了几遍,才觉得住了疼痛,渐渐地消了肿胀,化了那血团肉块,那婆婆又煎些白米粥与他们补虚”。
这些人体生理、病理知识,读来着实饶有兴趣。
为朱紫国国王诊病制药
《西游记》第六十八回,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孙悟空对中医诊法原理的运用和制药的奇妙。
孙悟空先在朱紫国国王的龙床旁,向众人讲解了中医四诊合参的道理:
医门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旋。 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之时不备全。 第一望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 第二闻声清与浊,听他真语及狂言; 三问疾原经几日,如何饮食怎生便; 四才切脉明经络,浮沉表里是何般;
我不望闻并问切,今生莫想得安然。
接着孙悟空便为朱紫国国王悬丝诊脉,先分清寸关尺三部,调停自家呼吸,分定四气、五郁、七表、八里、九候、浮中沉、沉中浮,最后辨明了虚实之端,诊断朱紫国国王为忧思惊恐所致的“双鸟失群”之证。
在为朱紫国国王制“乌金丹”时,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将大黄一两,碾为细末,巴豆一两,去壳去膜,捶去油毒,碾为细末,锅底灰半盏,马尿半盏,共为丸。药引子有二个,一个是六物煎汤,一个是无根水送服。无根水即天上落下不沾地就喝的雨水。
没有人怀疑孙悟空如此制药会草菅人命,因为孙悟空自有一股仙灵之气,怎么看病,吃什么药都只是一种形式而已,病人只要经神仙点化,定会药到病除的。小编自己在学习中医的时候,非常渴望在冥冥之中能得到这种仙气以妙手回春。现在想来,真要想得到孙悟空的灵性和能耐,决不能奢望凭空而得,也必须经多年的勤奋积累,多年的刻苦磨砺,多年的黄卷青灯苦读才会学成,孙悟空不也是在五行山下压了五百年吗,神仙造化也需要多年苦苦修炼的呀!
多目怪的毒药
在《西游记》第七十三回中,多目怪为了毒死唐僧师徒,特制了一种毒药。吃了此毒药,三日之内,骨髓俱烂。此药是:
山中百鸟粪,扫积上千斤。 是用铜锅煮,煎熬火候匀。 千斤熬一杓,一杓炼三分。 三分还要炒,再炼再重熏。
如若尝他味,入口见阎君。
看来此药是百鸟之粪浓缩精华而成。动物的粪便也可入药,如五灵脂,具制成此毒药,贵似宝和珍。有通利血脉、活血止痛、散瘀止血的作用。但此毒药的特点是收集百鸟之粪经铜锅千熬万炼,毒力肯定不小。并且此毒药在炼制过程中还必须避见阴人,所以多目怪非常不喜欢他住在盘丝洞的七个蜘蛛精师妹来访。此实无医学道理,只是为了增加一些神秘色彩吧。但如此巨毒,还是被毗蓝婆菩萨三个解毒丹给破了。唐僧等吃了解毒药丸,须臾,药味入腹,便就一齐呕哕,遂吐出毒味,得了性命。真所谓“一物降一物”,也即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对于中医诊治,也是适用的。
其他
在二十一回中,孙悟空与黄风怪在交战中被伤到眼睛,眼珠酸痛,眼泪汪汪时,老者给孙行者的“三花九子膏”,能治一切风眼。九十五回,玉兔将广寒宫的捣药杵当作随身作战的武器。
在第二十八回里,吴承恩还用药名写了一首词用药名写了一首词,描写孙悟空见到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心中大怒,将猎户打死的情景: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
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
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
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在小说第三十六回中,有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茯苓、防己、竹沥、茴香等九味中药。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揭示了《西游记》的情节,颇值玩味。
“益智”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大西天即天竺的大雷音寺取“大乘经”的矢志不渝的信念;
“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排驾亲自为御弟三藏饯行,并与众官送出长安关外;
“三棱子”指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个徒弟;
“马兜铃”正是唐三藏师徒与白龙马一起“乘危远迈杖策孤征”,匆匆赶路的形象和声音;“
“茯苓”是指西天如来佛祖;
“防己”、“竹沥”指唐僧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像新采的竹茎,经火炙后沥出的澄清汁液;
“茴香”谐音回乡,指取经成功返回唐朝。
4月15日,内地知名内地女导演、制片人杨洁女士因病去世,享年88岁。“孙悟空”六小龄童、“唐僧”迟重瑞、杨洁的女儿确认了这一消息。
六小龄童今日发微博悼念:
经典名著《西游记》之所以被世人传颂、妇孺皆知,不仅因为其天马行空的故事,更因为书中涉及到多元的中国文化,无论从哪个角度读,都精彩纷呈。
据悉,杨洁导演24岁时患肺病动过大手术,切去了几根肋骨,身体一直不好。但是在拍西游时,她不顾身体安危。《西游记》每集的拍摄地都不一样的,杨洁带领团队,走遍全国各地及泰国取景。那时很多景点都还没开发,周边条件十分艰苦,他们走过一条条艰险小道,有次差点就跌入悬崖。当时剧拍到一半经费用完了,领导让她拍个结尾就行,她却一再坚持要拍完。电视台不提供资金,她多次请求央视准许引入外部资金,后来剧组人员到处筹钱才拍完25集。当时拍戏根本赚不到什么钱,整个剧组都是按集领工资的。杨洁拍一集领90块(6年才拍完25集),工资并不比普通工作人员高多少,但这丝毫不影响到她对拍摄品质的追求。最终,杨洁导演带领剧组人员竭尽全力,一丝不苟,铸造了这部永恒的经典。
图片与文字均来源于网络
投稿邮箱:pengyu_
.白癜风的饮食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有治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