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糖尿病更爱找上北方人医生说出3个真

聊起我国南北美食,印象里总各有千秋。但如果糖尿病也来个“南北之争”,差距就太明显了。

最近,全球著名医学期刊BMJ(《英国医学期刊》)发布一份最新大规模“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1],结果显示:在糖尿病患病这件事情上,北方完胜!

(最新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来源:BMJ)

这项耗时3年的研究,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赵家军教授,及前任主委母义明、滕卫平教授和宁光院士等知名专家共同完成,抽样调查了名成年居民。

除了北方人糖尿病患病多之外,他们还发现了哪些“秘密”?一起来看。

简单说来,主要有3件事:

①数字说话:近一半国人血糖高得异常!

研究发现,自年到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10年间逐步上升,年已达到12.8%,而糖尿病前期人数比例高达35.2%,二者相加,竟然近半数国人都血糖异常!

②中老年男性更容易得糖尿病!

研究提到,我国50岁及以上中年男性糖尿病患病率更高。

步入中年,那个英朗帅气的小伙已变成大腹便便的大叔,血糖也不放过你……

③我国糖尿病整体患病率北方最高!

据调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内蒙古(19.9%),是最低的贵州(6.2%)的3倍!!!

而按区域来看,最高患病率在北部,其次是西南和东北部。

想要知道北方患病率高的原因,还是要从导致糖尿病的原因说起,归纳起来就是三点:吃得太饱、喝酒太多、动得太少!

①吃饭用海碗

曾经,听过一个北方同学吐槽:南方的饭碗还没他家咸菜碟大。

Emmm……这个吐槽过于真实。

南北方的饮食量差异,真的就这样形象地摆在我们面前了。

北方人的食量往往较南方更大,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高,而且菜品口味更重,高盐高油,还常常要勾个芡,使本就饮食过量的家庭雪上加霜,摄入营养更不健康了。

年,我国约有万心血管病患者死亡归因于膳食因素,较年增长了38%,心血管病造成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从发病到死亡,因为伤残导致的健康寿命损失)中,约万年归因于不合理膳食[2]。

另外,众所周知的“东北大米”香甜软糯、久负盛名,但有调查表明,在我国北方地区,这类大米品种直链淀粉含量更低(粳米),升糖指数更高。

②喝酒对瓶吹

喝茶是南方代名词,喝酒才是北方的专有名词。

要是有人问起:哪的人能最喝酒?

答案总离不开北方那几个地区,比如内蒙、山东、东北等。

然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年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明确不推荐饮酒[4]。

全球疾病负担工作组年发表的研究也认为,饮酒不存在安全阈值,不饮酒的人总体健康风险才最低[5]。

也就是说,只要喝酒,就不健康,很多疾病都会找上门。

③运动少易胖

身体活动不足,是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6]。

作为一个在南方生活过8年的北方人,我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南方喜欢走路出行的人要比北方更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南方人的运动量普遍要高于北方。

而且,北方寒冷季节时间长,室外活动更是比南方人少。这也可能导致北方人患糖尿病风险更高。

警报拉响!近一半国人都已患上或濒临糖尿病边缘,不管你多大年纪,糖尿病已经悄悄地来到你身边了……

想要控制好你的血糖,还是得从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做起,牢记这6句黄金法则!

1.控制总能量摄入。

每餐食不过量,吃饭只吃七分饱。

尤其北方的朋友注意了,先从更换家中餐具开始,常用餐具小了,自然吃得也就少了。

远离海碗,选择“咸菜碟”,才能拥有健康。

另外,建议每天的饭菜现吃现做,尽量不要一次做太多。

毕竟“就剩这一口了,我都吃了吧,倒了可惜了”这种想法,可是长期活跃在老人们脑海里。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但每顿都多吃一口却...可...以...使老年人患糖尿病风险高上加高。

2.少油少盐。

高油高盐重口味,食欲好了,糖尿病就找来了!

建议每天摄入钠盐<5g(不超过啤酒瓶盖一“平盖”),烹饪时少放盐,少吃腌制食品以及黄酱、腐乳等;

食用油每天不超过20g(约2瓷勺),多选用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豆油、亚麻籽油、茶油和橄榄油等,并调换使用[7]。

(此处手动

各家大厨,为了全家人饮食健康,以上内容请务必熟读并背诵)

3.饮食多样,主食“粗细搭配”。

每天饮食要丰富多样,包括肉、蛋、奶、谷物、蔬菜和水果,既保证营养均衡,又不增加总热量。

烹调要“粗细搭配”,不要吃得太精细。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谷薯类4两到8两,包括全谷物和杂豆类1两到3两,薯类50~g(1两到2两),大米与糙米、杂粮(小米、玉米和燕麦等)及杂豆(红小豆、绿豆和芸豆等)搭配食用[7]。

4.远离酒精。

不要喝酒,不要喝酒,不要喝酒!

但如果实在不能戒酒的话,也一定要注意饮用量。

每天限制酒精摄入量:

成年男性<25g(半两),成年女性<15g;或酒精摄入量每周≤g[8]。

推荐食物搭配及配比

图片源自:中国循环杂志

5.坚持有氧运动。

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肥胖问题,而有氧运动才是减肥的王道。坚持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

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骑车(车速<16km/h)、步行(速度≤6.4km/h)、跳舞(社交舞、广场舞等)];一些家居活动,比如,整理床铺、搬桌椅、拖地、手洗衣服、清扫地毯等;以及跳绳、游泳、篮球、足球,负重爬山(负重≥7.5kg)都是可以的。

千万记住,不能急于求成,一味增加运动量反倒不好[9]。

6.增强肌肉训练。

增强肌肉,可以增加骨骼强度和肌肉素质,不仅有利于增强减脂效果和控制血糖,还能增强关节稳定性,防止运动损伤和骨骼、关节疾病发生。

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周至少2天,针对所有主要肌肉群进行力量锻炼。常见运动形式包括仰卧起坐(卷腹)、俯卧撑、深蹲起立或其他利用弹力带或推举器械等[10]。

(仰卧起坐)

(俯卧撑)

(深蹲)

审稿专家:张俊清

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LiY,TengD,ShiX,etal.PrevalenceofdiabetesrecordedinChinausingdiagnosticcriteriafromthe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nationalcrosssectionalstudy.BMJ.;:m.PublishedApr28.doi:10./bmj.m

[2]InstituteforHealthMetricsandEvaluation(IHME).GBDCompareDataVisualization[M].Seattle,WA:IHME,UniversityofWashington..

[3]DongF,etal.WhitericeintakevariesinitsassociationwithmetabolicmarkersofdiabetesanddyslipidemiaacrossregionamongChineseadults[J].AnnalsofNutritionandMetabolism,,66(4):-.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10(1):4-67.DOI:10./cma.j.issn.-..01..

[5]GBDAlcoholandDrugUseCollaborators.Alcoholuseandburdenforcountriesandterritories,-:asystematicanalysisfor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J].Lancet,,():-.DOI:10./S-(18)-2.

[6]国家体育总局.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EB/OL].(‐11‐8)[-02-10].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cz/53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