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迷思人类为啥喜欢吃小动物的屎

最近我发现,大家喜欢的小动物有两个特点:要么圆,要么猛。比如脸盘又圆又大的胖达,比如连毒蛇都要咬的蜜獾。

憨憨国宝镇楼

图片来源:quartz

相对地,有些小动物就不那么讨喜,长得没特点,还干啥啥不行。

《荀子·劝学篇》等古籍中就提到过一种“五技而穷”的小动物:能飞、能攀、能游、能跑、能挖洞,却样样拿不出手。

这说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鼯鼠。人家是松鼠科,不是大老鼠,别怕!

先卖个萌

图片来源:NaturalezaFantástica

红红火火的大尾巴

鼯鼠的大名,早在上学时我就听过。但直到有次去南方某市的小动物园,才第一次看到了它。

它毛茸茸的身体,在笼子里蜷成挺大一团,长尾巴几乎遮住了脑袋,一身红毛很是亮眼。旁边牌子上随手标着“飞鼠”,可这家伙看着比猫还大!

这配色、这大尾巴,专蹭小熊猫热度

图片来源:flickr

我面前的这只,是国内鼯鼠中最常见的一种,红白鼯鼠。

它头身长可超过50厘米,尾巴几乎等长,以啮齿类标准绝对算大个子。头颈和腹部奶白、身上棕红的配色,猛一看又有点像赤狐。想象一下它在山林中攀援跳跃的身姿,说是“飞狐”也毫不过分。

大概是为了隐蔽,在野生哺乳动物当中,少有毛色特别鲜艳的物种。像红白鼯鼠这样红得高调的,还真不多见。不过想到它们和松鼠同属一科,倒也正常。不同的是松鼠喜欢白天活动,而红白鼯鼠却是标准的夜行侠。

红红火火的大尾巴

红白鼯鼠

分类: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

保护级别: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分布:我国秦岭和华中、西南地区,以及印度、缅甸和泰国。

身高体重:体长45~60厘米,尾长43~60厘米,体重可达2公斤。

别追我,不然我飞给你看

都说鼯鼠会“飞”,可动物园的小笼子显然没这空间。后来我去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婆罗洲)带队参加雨林夜探,才补上了这个缺憾。

所谓雨林夜探,就是游客们从栈桥登上雨林的树冠层,观察树上的动物。与闷热潮湿的地面不同,夜晚的树冠层凉风习习,耳边传来不知名的鸟叫兽啼,简直是另一个世界。

我们顺着向导的手电筒,搜索着周围的“光点”——许多哺乳动物的眼睛,在夜色中会反光。如果你家养猫的话,应该有过这种体验。

突然,手电光柱照亮了一对光点,随即我们看到一个身影在枝头窜来窜去,光柱几乎跟不上它。当它爬到一根树枝尽头时,我连忙抄起望远镜,心想“这下你没地方跑了吧”,可紧接着就被打脸:只见它凌空跳起,展开四肢,仿佛撑开了滑翔翼,忽忽悠悠落在对面矮树上,蹦跳着消失在夜色中……

翻看手册比对后,我确认它是马来西亚的红鼯鼠,大小、习性和红白鼯鼠相仿。

伸开大长腿,自由滑翔~

当然,哺乳动物中真正会飞的只有蝙蝠,而鼯鼠的“飞”只是滑翔。

它的四肢比一般的松鼠更长,前后腿之间有宽大的皮膜,展开后就能提供升力;长长的尾巴,在树上和空中都能当方向舵用。但这毕竟不是翅膀,一般只能从高往低滑,难怪古人吐槽鼯鼠“会飞不能上房”。

你的小可爱来啦

图片来源:natwild

鼯鼠演化出这种本领,可能源自它们栖息的森林环境。在林间觅食时,免不了经常上树下树,当然越省事儿越好。就像一个人住30层楼,要去对面楼的28层,最简单的方式当然就是直接“飞”过去啦。而在逃命时,鼯鼠也会给紧追不舍的捕食者一个大大惊喜:“再见,爷会飞!”

鼯鼠滑翔的特点,还给人类提供了飞翔的灵感。无动力翼装就是模仿鼯鼠的滑翔装备,因此又叫“飞鼠装”,就是比鼯鼠少了尾巴。

张开双腿,还真像一只大飞鼠

无动力翼装看着没啥,飞起来那叫一个惊心动魄。

重口味鼯鼠,喜欢舔岩石

在国内,红白鼯鼠不算濒危动物,从秦岭到华中、西南各省都有分布。然而人们却很少在野外看见它,除了它昼伏夜出的习惯,也跟其安家偏好有关。

红白鼯鼠主要生活在海拔~米的山区森林,尤其是山高林密的地方。它们一般选择有树洞的高大树木安家,树洞离地至少5米以上。

注意一定是高大树木,为什么?因为这是起飞的前提啊。所以在年头较短的次生林里,就难见到红白鼯鼠。如果找不到合适树洞,山体岩缝也可以住。

喵喵,来我家做客

图片来源见水印

在吃方面,红白鼯鼠牙口挺宽,对野果、嫩叶、嫩芽和昆虫都来者不拒。

身为啮齿类,它们有着终身生长的大门牙,以及粗壮的头骨和咬肌,很适合啃食板栗、橡实等“硬菜”。

来看飞鼠吃播,保证午饭倍儿香

视频来源:youtube

而且,红白鼯鼠喜欢在岩石表面舔食盐分,有时也会在人工建筑上舔盐。下图这两只红白鼯鼠,就是趁着夜色,来到一堵废弃多年的工地石墙,补充矿物质。

鼯鼠:家里没盐了

鼯鼠的粪便,被人类吃了

大家还记得,小学课本里的那只“寒号鸟”吗?就是天天冻得直打哆嗦,却不做窝,最后被冻死的寒号鸟。

新版教材里的“寒号鸟”配图,是一只类似松鼠的动物。

原来“寒号鸟”不是鸟,而是鼯鼠的别称。严格来说,特指红白鼯鼠的亲戚,复齿鼯鼠(旧名橙足鼯鼠)。

复齿鼯鼠

图片来源:Wikipedia

复齿鼯鼠是一种小型鼯鼠,只比松鼠稍大,分布于南北多省。它们夜间活动时,会发出“嘟罗——嘟罗——嘟罗”的号叫声,因此得名。

北方的复齿鼯鼠不冬眠,但也会在树洞里储存过冬的食物,并不懒。分布区靠南的红白鼯鼠就不一样了,通常既不冬眠,也不储粮,冬天多睡觉少出门就挺过去了。

要论宅,没谁比的过鼯鼠,它们成年后的活动范围就是巢穴周边1公里内,连便便都去固定地点。

鼯鼠的粪便还能入药,传统中药里称为“五灵脂”。

相比吃得杂的红白鼯鼠,复齿鼯鼠主要吃松柏叶、松柏籽,拉出来的便便也好闻些。

于是有心的采药人,就把它们当宝贝收集起来,给人类吃。

撰文

卢路

摄影

黄耀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cz/60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