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近几年学校一直致力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进校园、进家校等领域做了很多扎实而富有创新的工作。
继——
5月23日,“青岛市小学地校课程(传统文化)建设现场会”顺利在我校召开;
5月24日《青岛早报》《半岛都市报》分别刊登以《“小老师,品三国”》《齐聚北山二小,研讨传统文化建设》为题的新闻报道后;
《半岛都市报》→
←《青岛早报》
6月1日《半岛都市报》再次以半版版面以《传统文化进校园,培育内外兼修“小先生”——青岛北山二路小学依托课程体系开发、特色传统文化活动,打造传统文化校园》为题,对我校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各项扎实创新的做法,取得的各项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及大篇幅报道。
附:《半岛都市报》原文
传统文化进校园培育内外兼修“小先生”
青岛北山二路小学依托课程体系开发、
特色传统文化活动,打造传统文化校园
半岛全媒体记者孙雅琴
拳脚娴熟、阵列整齐,武术表演让人赞叹;茶艺表演、温婉尔雅,彰显淑女风范;竹板一响、相声开讲,传统相声融入流行音乐……近年来,青岛北山二路小学通过程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开发、传统文化特色活动等,本着“浸润·推动·传承”的行动路线,着力打造传统文化校园,培育内外兼修的“小先生”。
才艺展示都是传统文化“小达人”
操场上,余名学生穿着整齐、动作娴熟、劲头十足的武术操尽显北山少年英姿,生动诠释了“少年强则国强”的宏图大志;教室里,小先生微讲堂,品茶味、赏茶韵,茶艺课上尽显古色古韵;课堂上,竹板一响相声开讲,孩子们品三国、论英雄,致敬经典……前些天,青岛市小学地校课程(传统文化)建设现场会在青岛北山二路小学举行,北山二小的学生们通过多种形式尽展传统文化才艺,引得前来参观的余名老师连连称赞。
“相声带给我的不止是快乐,还有传统文化知识的获取与视野的开拓。我非常喜欢学校开设的各类传统文化课程,既有乐趣还有意义。”北山二小五年级5班学生江雨霏告诉记者,他跟同伴司博文经常在一块练习相声,发展了兴趣,也收获了友谊。“学校的小讲师微课堂为我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我在学习茶艺的过程中,也在一点点收获成长。”在“小先生合作微课堂”上,李从睿同学向大家展示了一堂精彩的茶艺课,把茶道文化、茶道艺术等讲得头头是道。
“北山二小的微课堂展示很精彩,让我们大开眼界,而这也反映了学校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们在学校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各类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其学习传统文化课程的兴趣和潜能。”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研究中心老师马伟林评价说。
课程开发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日常
课程是知识体系的载体,同样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记者了解到,北山二小传统文化教研组专门对小学一到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材进行全面的横向、纵向的梳理。学校横向比较发现传统文化教材与音乐、美术、品德、语文重合较多,尤其是语文。纵向比较发现其主要从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方面展开教学,其他内容则较少。
“因此,在保障国家课程教学内容完成的情况下,学校做了适当的删减和调整。比如在语文学科隔周加入一节经典阅读课,严格落实每周书法课的学习;在音体美国家课程中,结合学生发展需要融入足球、武术等课程。这些措施让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真正做到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与浸润。”学校教务副主任胡洋介绍。同时,在“课程时间和上课形式”上学校也做了进一步优化,设计长短课时,丰富上课形式,采用赏析讲解式、诵读表演式、探究汇报式等多种方式授课。
此外,北山二小还依托“小先生特色课程”,拓展传统文化学习“力度”,打造小先生讲堂、小先生沙龙、小先生三级培养三大小先生特色课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成为课程建设的小主人,自主参与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小先生讲堂”等活动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学生们的潜力无限,把舞台交给孩子,成全的是他们未来的世界。”北山二小校长杨伟说。
内外联动合力打造传统文化校园
传统文化教育想要更容易被孩子吸收,还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而北山二小每年会举办“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翰墨飘香书法小达人”“诗词大会”“红红火火中国年·传统文化进校园”等竞赛评比活动,以竞赛促动学生传统文化传承的热情与希望。每年一年级新生入校举行的“开笔礼”,也是孩子们开启传统文化的研习之路。
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会定期举行“非遗活动进校园”,为学生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画葫芦、泥老虎、马勺面具、脸谱、团扇等多年悠久文明的文化艺术。就连运动会入场式,也开展“最炫民族风”的传统文化主题班级展演,以此引导北山学子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同时,学校还整合社会实践资源,拓展传统文化学习空间,让学生走进博物馆、民俗馆等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习大大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孩子们在优秀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中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我们把传统文化根植于课程文化,融入于生活文化,渗透于活动文化,展示于环境文化,更体现于管理文化。希望在传统文化的浸润、推动、传承中,孩子们可以打好生命的底色,为未来发展奠定结实的基础。”校长杨伟表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