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以唐朝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中
我们看到女性都喜欢化一种红红的妆容
名为“时世妆”
生活在盛唐的女人用这种推陈出新的打扮
宣示着自信、独立与开放
白居易为此赋诗:
“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这个有趣的妆容其实是来自当时吐蕃的一种面妆习俗
——“赭面”
年前
这样一个来自雪域高原的小小习俗
竟传播到汉地
并引领了当时东亚大陆最流行的时尚
“赭面”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妆容?
唐朝的女子为何争相效仿?
今天为你一一解答
赭面是怎么化出来的?
“赭面”是吐蕃时期西藏,将一种名为“堆加”的护肤品涂抹在脸上出现的赭红色妆容。
制作“堆加”的原料十分丰富,是用茶叶、蜂蜜、红糖、酥油、五灵脂等,加入牛奶或奶渣水浸泡调制而成的。
▲五灵脂茶叶里有叶绿素、维生素,牛奶、酥油、蜂蜜有滋润皮肤的作用,五灵脂是栖息在悬崖上的蝙蝠粪便,有活血化淤、保持皮肤细嫩的作用。用它们调制的护肤膏,有抵御风雪严寒的特殊功能。
▲酥油
现在有一些牧区还可以看到一些妇女脸上涂着一层赭红色的“堆加”。面膏涂得很厚、很浓,根本看不出本来的肤色,也看不清她们的表情,只有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在面具般的脸上忽闪忽闪的。但只要将这层赭红色的“面具”洗掉,自然是美丽无比。
妇女涂面(藏族)青海玉树?庄学本
现在藏地已经很少有人擦“堆加”,因为“涂上去太吓人了”,不知道堆加的人会以为他们是把血抹在脸上了呢。
“化妆”不分男女老少
按道理堆加作为护肤品被使用,大多都是以女性爱美为源头,而“赭面”却不分男女老少,是一种全民的习俗。
90年代,青海德令哈夏塔图发现吐蕃时期墓葬的棺板画赭面人物。
从这副棺板画中可以看到画中40余人人皆赭面,从侍者、骑者到帐篷里举酒杯对饮的王、王后,人们脸上的红色很清楚。
这说明“赭面”在当时是不分年龄、性别、尊卑的全民性习俗。此外,青海都兰县吐蕃墓三号墓出土的彩绘木箱画人物(射手、乐手)也有“赭面”。
乌兰县吐蕃壁画中同样发现有“赭面人物”。可见,“赭面”习俗在当时整个吐蕃领地相当普遍。
吐蕃王朝之后的10-12世纪”赭面“在西藏仍然盛行,如我们在定结县石窟壁画中发现不仅脸上有红色,脖颈也被涂有红色。
赭面的样式
根据考古发现的图像资料,我们可以把这种不分男女老幼高低贵贱的”赭面“分为三大类,也就是三种样式:斜红、连红、点红。
斜红类似于现在女孩子们p图喜爱的“猫脸”,在脸上画两道倾斜的红妆,所以称为“斜红妆”。
“连红妆”是从额头、眉心、鼻梁、鼻尖一直连下来的画。
点红则是点状的画法,有红二团、红三团等等。
赭面妆在汉地从一开始就很受欢迎吗?
首先,从影视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赭面”妆,加之文献与考古两方面的证据,皆表明“赭面”传播到了汉地,但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被普遍接受。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赭面”妆
先说文献,诗人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写诗下“斜红不晕赭面状”“髻椎面赭非华风”的《时世妆》,意在告诫长安城中“潮女”要分清自己和外族的习俗。
而事实上,“赭面”的流行与传播并未因为诗人的告诫而终止。
考古界发现了唐文宗太和三年左右的“赭面”人物出现在“由殿堂入墓室”的唐代壁画中。可见在当时唐代上层妇女都会使用”斜红妆”。洛阳出土唐代仕女甬,也有明显的“斜红”面妆痕迹。
由于唐蕃两地的频繁接触,中唐时汉族妇女改变了原来厌恶赭面的态度,转而争相仿效赭面习俗,成为当时妇女的时尚了。可见文化的传播从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小小赭面便能看到当年唐蕃关系到底如何
《唐书》中记载,文成公主入藏之初,对吐蕃地方的面妆习俗甚感不适并“恶其人赭面”,松赞干布于是“令国中权且罢之”。
读这段文字时,让人感觉松赞干布对长安来的文成公主言听计从,所以为了安抚公主情绪,下令予以禁止,于是这种地域性的民族习俗便不复存在了。
那为什么后来“赭面妆”在盛唐如此那般流行?还出现在了白居易的《时世妆》一诗中,不禁令人怀疑《唐书》中“赭面”习俗被禁止的真实度。
我们知道史书是“史观”指导下写出来的文字。《唐书》这段文字要表述的“史观”是什么呢?
有关“赭面”被禁止的说法极有可能是后世修史者的托想之辞,只是一种政治愿景的表达。
另外,元和年间长安所认识的吐蕃领地其实是很大的,地域上包括了今甘青两省的大部地区。长安城以西五百里地,以当时的交通条件仅两天就可到达。所以当时唐蕃文化上的互动是近距离的,而并非一定是长距离的。
?羊毛剪刀喀嚓响最后,我们将以上事件及时间联系起来:
《唐书》的“公主恶国人赭面”发生在公元年,即7世纪的拉萨;
青海吐蕃墓棺板画赭面人物是公元8世纪后期;
白居易《时世妆》是元和年间的8、9世纪之并;
河南安阳”赭面“人物壁画墓的时代是9世纪前半叶。
综上,由早至晚、从西向东,“赭面”的传播既有时间上的延续,也有空间上的推移。
有关“赭面”的实证分析,不仅证明了其流行、发展的事实,还告诉了我们,历史远不像文本记载的那样简单,唐和吐蕃的关系也不可能像《唐书》中表达的那般。
“赭面”这个从吐蕃远道而来
在唐朝流行起来的妆容
背后竟藏着这么多故事
当你了解后也会发现
其实历史从没那么刻板,也远比想象的鲜活
视频及图文编辑:格桑梅朵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