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详细中药攻略丁香

早期白癜风的症状 http://www.bflvye.com/

药用丁香

药用丁香和观赏用的丁香花

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植物哦!

本文所阐述的内容

皆为药用丁香相关介绍~

基原植物

丁香为桃金娘科丁子香属植物丁香的花蕾。

丁香为常绿乔木,高达10m。叶对生,叶柄明显;叶片长方卵形或长方倒卵形,长5~10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狭窄常下展成柄,全缘。花芳香,组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萼肥厚,绿色后变紫色,长管状,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带淡紫,短管状,4裂;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与萼管合生,花柱粗厚,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1~1.5cm,直径5~8mm,先端宿存萼片,种子长方形。

生境分布

原产马来群岛及非洲。

现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有栽培。

丁香喜热带海洋性气候。

幼龄树生长缓慢,喜阴,不耐暴晒;

成龄树喜光,

需充足阳光才能早开花,开花多。

适宜生长温度26~30℃,低于3℃植株死亡。

怕寒,忌水涝。

宜选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偏酸性的

砂壤土栽培为佳。

采收加工

丁香定植后5~6年开花,

花蕾开始时呈白色,

渐次变绿色,

最后呈鲜红色时采集,

除去花梗,晒干。

炮制规格

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捣碎。

品质鉴定

本品略呈研棒状,长1~2cm。花冠圆球形,直径0.3~0.5cm,花瓣4,复瓦状抱合,棕褐色或褐黄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萼筒圆柱状,略扁,有的稍弯曲,长0.7~1.4cm,直径0.3~0.6cm,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本品以个大、粗壮、色红棕、油性足、能沉于水、香气浓郁、无碎末者为佳。①《雷公炮炙论》:“凡使(丁香),有雌雄,雄颗小,雌颗大,似枣核。方中多使雌,力大,膏煎中用雄。”②《开宝本草》:“丁香,二月、八月采。按广州送丁香图,树高丈余,叶似栎叶,花圆细,黄色,凌冬不雕。医家所用惟用根。子如钉子,长三、四分,紫色,中有粗大如山茱萸者,为母丁香,可入心腹之药尔。”

药性功效

丁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

1.《开宝本草》:“辛,温。无毒。”

2.《汤液本草:“人手太阴经、足阳明经、少阴经。”

3.《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肾经。”

4.《本草汇言》:“味辛、甘、苦,气热。无毒。纯阳,气厚,味薄。”

禁忌人群:阳热诸证及阴虚内热者禁服。

1.《雷公炮炙论》:“不可见火。畏郁金。”

2.《本草纲目》引张洁古:“气血盛者勿服。”

3.《本草经疏》:“一切有火热诸证忌之,非属虚寒,概勿施用。”

4.《本草用法研究》:“扁桃腺炎、胃出血、脑充血均忌。”

临床报道

治疗呃逆

公丁香1g左右(10~15粒),细嚼(嚼时有大量唾液分泌,切勿将其吐出),徐徐咽下,待药味尽,将口内剩余药渣吞下。30min如不止,可续用3次。共治呃逆患者例,全部有效。立效者例,30min以上呃止者8例。

治疗疟疾

丁香研末,每次用1.2~1.5g。将丁香末放入患者肚脐窝内用胶布盖贴,时间3~5d。注意用药时先将脐窝污垢擦洗干净;胶布不宜太小,贴时必须用手轻轻按摩数分钟;用药必须在未发作前4~6h。共治疗疟疾患者例,结果94例治愈。

治疗麻痹性肠梗阻

丁香30~60g,研成细末,加75%乙醇调和(对乙醇过敏者,可用开水调和),敷于脐及脐周,直径6~8cm,上用纱布、塑料药膜覆盖,再以胶布固定(对胶布过敏者,改用绷带固定)。用上法治疗20例,其中腹痛手术后肠麻痹10例,弥漫性腹膜炎后肠麻痹7例,脊椎损伤所致肠麻痹3例,结果全部有效,其中用药1次者15例,用药3次者15例。用药2h后可听到肠鸣音,4~8h排便、排气。机械性肠梗阻不适宜应用本法。

治疗小儿腹泻

用丁香1.5g,肉桂3g,共研细末备用。使用时取药粉少许用水调成糊状,摊在3cm×3cm的伤湿止痛膏上,然后稍加热,将膏药贴于脐上,每12h换药1次。敷药期间口服补液。共治疗例,结果:敷药1次治愈80例,敷药2次治愈35例,敷药3次治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未发现不良反应,少数患儿脐周皮肤充血,考虑为伤湿止痛膏刺激所致,取下后充血即自行消失。

各家论述

1.《宝庆本草折衷》:“丁香,惟胃脘寒积凝滞,食之即呕,服之无不的中。倘或热呕,此性既热,必致膈截上焦,反为僭燥,尤须审寒热之宜。”

2.《本草通玄》:“丁香,温中健胃,须于丸剂中同润药用乃佳。独用多用,易于僭上,损肺伤目。”

3.《本草求真》:“丁香,辛温纯阳,细嚼力直下达,故书载能泄肺、温胃、暖肾。非若缩砂蜜,功专温肺和中,木香功专温脾行滞,沉香功专入肾补火,而于他脏则止兼而及之也。是以亡阳诸症,一切呕哕呃逆反胃,并霍乱呕哕,心腹冷疼,并痘疮灰白,服此逐步开关,直人丹田,而使寒去阳复,胃开气缩不致上达而为病矣。此为暖胃补命要剂,故逆得温而逐,而呃自可以止。若止用此逐滞,则木香较此更利。”

4.《药论》:“(丁香)攻胃口之寒痰而呕吐除;祛心下之冷痛而呃逆宁。噎膈翻胃,赖为却剂;奔豚疝气,藉兹引经。”

原产马来群岛及非洲。现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有栽培。丁香喜热带海洋性气候。幼龄树生长缓慢,喜阴,不耐暴晒;成龄树喜光,需充足阳光才能早开花,开花多。适宜生长温度26~30℃,低于3℃植株死亡。怕寒,忌水涝。宜选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偏酸性的砂壤土栽培为佳。

相关方药

1丁香治胃寒呃逆,脉迟者方(《症因脉治》丁香柿蒂汤)

丁香、柿蒂、人参、生姜,水煎服。

2丁香治脾中虚寒,停痰留饮,哕逆呕吐方

(《医学入门》丁夏汤)

丁香、半夏各三钱,加生姜,水煎,温服。

3丁香治冷心疼,面青唇黑,手足厥冷方(《古今医鉴》丁胡三建汤)

丁香、良姜、官桂各一钱五分,水一碗,煎七分,用胡椒五十粒,炒黄色为末,调入汤药内顿服。

4丁香治水泻不止方(《仙拈集》丁矾散)

枯矾一钱,丁香五分,上为末,黄酒调服。

5丁香治偏头痛方(《圣济总录》丁香散)

丁香一粒(大者,研),棘针四十九枚(倒钩者,烧灰存性,为末),麝香一皂子大(研),上为末。以纸拈药,随痛左右搐鼻。

6丁香治头痛,及无形寒湿,附骨流注方(《外科传薪集》丁桂散)

丁香三钱,肉桂一两,上为末,加入伤膏内用之。

7丁香治牙根肿痛方(《景岳全书》三香散)

丁香、川椒(取红)等分,冰片少许。上为末,敷痛处。

8丁香治瘰疬方(《严氏济生方》三圣丸)

丁香五十个,斑蝥十个,麝香一钱(别研)。上为细末,用盐豉五十粒,汤浸,研如泥,和前药令匀,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食前温酒送下,一日三次。

9丁香治乳头破裂,疼痛方(《医学正传》引朱丹溪方丁香散)

丁香不拘多少为末,干敷裂处,如燥,津唾调敷。

名方

大丁香丸(《普济方》卷二十三)

处方:丁香1两,丁香皮1两,干姜(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巴豆霜1分。

炮制:上5味,捣罗4味为末,入巴豆霜,拌匀再罗,用好酒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效主治:脾胃虚寒,宿饮不消,两胁满痛。

用法

丁香散(《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人参半两,丁香、藿香叶,各一分。

炮制:上件同杵,罗为散。

功效主治:治胃虚气逆,呕吐不定,精神羸困,霍乱不安。

用法:每服一钱,水半盏,煎五、七沸,入乳汁少许,去滓,稍热服,不拘时服。

小丁香散《博济》

处方:丁香1分,附子1两(炮制、去皮、切作片子),生姜(去皮)2两(细细切用)。

功效主治:肠虚泄痢。

炮制:上药除了香外,同于铫子内炒令黄色,碾细为末。

用法:每服1钱,温粥饮调下。

健胃丁香散(《奇效良方》卷十八)

处方:广木香1两、净全丁香1两。

功效主治:反食,呕吐气噎,关格不通。

丁香阿魏丸《痧胀玉衡》卷下

处方:莱菔子、五灵脂、山楂肉、神曲、青皮、枳实各一两,莪术、厚朴各八钱,三棱、槟榔各七钱,白豆蔻、乌药、姜黄各五钱,木香、沉香各三钱,阿魏二钱,丁香一钱。

功效主治:反食,呕吐气噎,关格不通。

炮制:上药研为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每服10丸,紫荆皮汤送下。

中成药

丁香烂饭丸

组成:丁香、木香、三棱、益智、砂仁、陈皮、莪术、甘松、甘草、香附(制)、粳米(淘、炒)

功效主治:温中化积,理气止痛。用于冷饮食伤,腰腹疼痛。

正骨紫金丹

组成:丁香、木香、血竭、儿茶、熟大黄、红花,当归、莲子、茯苓、白芍药、牡丹皮、甘草

功效主治:主治跌打仆坠,闪挫损伤,瘀血疼痛。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并一切疼痛,瘀血凝聚。跌打扑坠闪错损伤,并一切疼痛,瘀血凝聚。

温中镇痛丸

组成:丁香、乳香(制)、木香、没药(炒)、小茴香、冰片、沉香、香附(制)、檀香、降香、广藿香、麝香

功效主治:行气解郁,散寒止痛。用于气滞胃寒,胸胃刺痛,腹胀疼痛。

丁香风油精

组成:桉油、丁香酚、薄荷脑、樟脑、香精油、叶绿素

功效主治:清凉散热,止痛止痒。用于感冒头痛,蛟虫蜇咬,晕船晕车,亦可用于龋齿止痛。

炎立消片

组成:丁香叶提取物与其细粉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炎止痢、肠炎及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慢性扁桃体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

END

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版权归“云兔捣药”所有,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后台

购买饮片及配方颗粒

请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cz/7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