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考前考点速记

密卷来啦!

多位名师的精心之作

多年命题研究经验,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把握考试重点,预测命题方向

高命中率

亲,你不需要这样一套密卷吗?

先买先发哟!

中药一

1.《本草纲目》不仅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将本草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而旦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

2.消法是通过消积导滞和消坚散结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结,使之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

3.关药的主产地为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如人参、鹿茸、细辛、辽五味子、防风、关黄柏等。

4.UV光谱对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α,B-不饱和羰基结构的化合物以及芳香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来说是一种重要手段。

5.《中国药典》以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为洋金花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6.麻黄碱草酸盐属于生物碱盐,其余均属于亲水性生物碱。

7.槲皮素属于黄酮醇。

8.补骨脂含有多种香豆素类成分,包括补骨脂内酯,异补骨脂内酯和补骨脂次素等。

9.挥发油在常温下可自然挥发,如将挥发油涂在纸片上,较长时间放置后,挥发油因挥发而不留油迹,脂肪油则留下永久性油迹,据此可区别二者。

10.杠柳毒苷是香加皮毒性的主要来源。其结构类型属于甲型强心苷。

11.α-去氧糖颜色反应共有四个鉴别反应,分别是:K—K反应,呫吨氢醇反应,对-二甲胺基苯甲醛反应和过碘酸钠-对硝基苯胺反应。

12.炒王不留行质地松泡,利于有效成分煎出且走散力强,长于活血通络,下乳,通淋。

13.土炒白术时,每kg白术片,用灶心土25g。

14.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用于饮食停滞,口燥舌干,大便秘结之年老、体弱及久病患者,可单用。

15.胆南星毒性降低,其燥烈之性缓和,药性由温转凉,味由辛转苦,功能由温化寒痰转为清热化痰。

16.桔梗饮片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习称“金井玉栏”。

17.防风的根头部具有的横环纹习称“蚯蚓头”。

18.煎膏剂中加入炼蜜或糖(或转化糖)的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

19.含毒性药可制成散剂。易吸潮或易氧化变质的药物、刺激性大的药物、含挥发性成分多且剂量大的药物不宜制成散剂。

20.口服混悬剂在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摇匀”。

21.注射用水可用于配制注射剂。注射用水为纯化水蒸馏所得,灭菌注射液用水可以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剂的稀释剂。

22.眼用半固体制剂基质应过滤灭菌,不溶性药物应预先制成极细粉。

23.嫩蜜适合含较多黏液质、胶质、糖、淀粉、油脂、动物组织等黏性较强的药粉制丸。

24.眼用半固体制剂应检查金属性异物,眼膏剂属于眼用半固体制剂。

25.软胶囊可填充各种油类或对囊壁无溶解作用的药物溶液或混悬液,也可充填固体药物。

26.喷雾剂的定量手动泵决定了其每次用药剂量。

27.改善微循环属于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8.多数补气药能调节胃肠运动功能。人参、党参、黄芪四君子汤等均能促进小肠吸收、调节胃肠道平滑肌运动、具有抗溃疡、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该药理作用属于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29.枳实、枳壳、木香、陈皮等均可降低病理性胃酸的过度分泌,具有抗溃疡作用。

30.紫菀根茎簇生多数细根。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

31.单子叶植物的根有的具有较薄的栓化组织。

32.合欢皮药材呈卷曲筒状或半筒状。外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稍有纵皱纹,有的成浅裂纹,密生明显的椭圆形横向皮孔,棕色或棕红色,偶有突起的横棱或较大的圆形枝痕,常附有地衣斑;内表面淡黄棕色或黄白色,平滑,有细密纵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呈纤维性片状,淡黄棕色或黄白色。气微香,味淡、微涩、稍刺舌,而后喉头有不适感。

33.蛇床子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实。

34.大血藤的形态。

35.益母草药材干益母草茎方柱形,上部多分枝,四面凹下成纵沟;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体轻,质韧,断面中部有白色髓。叶形多种,茎中部叶交互对生,有柄;叶片灰绿色,多皱缩和破碎,易脱落;完整者下部叶掌状3裂,上部叶羽状深裂或3浅裂,最上部的叶不分裂,线形,近无柄。轮伞花序腋生,小花淡紫色。花冠多脱落,花萼筒状,花冠二唇形,小苞片针刺状,无花梗。

36.蛤蚧药材呈扁片状,头颈部约占三分之一。头略呈扁三角形,两眼多凹陷呈窟窿,无眼睑,口内角质细齿密生于页的边缘。无异型大齿。吻部半圆形,吻鳞不切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左右各1片,上唇鳞12~14对,下唇鳞(包括颏鳞)21片。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背部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进口蛤蚧多为砖红色点)散在或密集呈不显著的斑纹,脊椎骨和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有5趾,除第一指趾外,均具爪;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面具吸盘。尾细而坚实,几与体长相等,微现骨节,与背部颜色相同,有明显的6~7个银灰色环带,有的再生尾较原生尾短,且银灰色环带不明显。全身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鳞。

37.赭石选取表面有钉头者,称为钉头赭石。

中药二

1.牛蒡子的功效是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2.紫花地丁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3.火麻仁为治肠燥便秘之要药,兼体虚者尤宜,主治老人、孕妇及体虚之津枯肠燥便秘。

4.威灵仙的功效是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

5.苍术的功效是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

6.灯心草的功效为利尿通淋,清心除烦。

7.附子配干姜:附子辛热,功善回阳救逆、温助脾阳;干姜辛热,重在温中,兼能回阳。两药相合,回阳救逆及温中之力大增;治亡阳证及中焦寒证效佳。

8.陈皮的功效是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9.理气药多辛香燥散,易耗气伤阴,故气虚、阴亏者慎用。

10.使君子甘温气香,入脾、胃经。善杀虫、消积,既为治蛔虫、蛲虫病之佳品,又为治小儿疳积之要药。

11.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

12.五灵脂的功效是活血止痛,化瘀止血,解蛇虫毒。

13.旋覆花既下气行水消痰,又降胃气止呕哕,为治肺胃气逆之要药。功效是消痰行水,降气止呕。

14.磁石配朱砂是磁石咸寒,功能潜阳安神;朱砂甘寒,功能镇心安神。两药相合,重镇安神力增,善治烦躁不安,心悸失眠等证。

15.苏合香的功效是开窍辟秽,止痛。

16.石菖蒲的功效是开窍宁神,化湿和胃。

17.党参的功效是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18.桑螵蛸的功效是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19.山茱萸的功效是补益肝肾,收敛固脱。为阴阳并补之品;主治肝肾亏虚、肾虚、虚汗不止及崩漏经多诸证。

20.马钱子的功效是“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21.表实感冒颗粒的功能是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22.小建中合剂方中饴糖甘温质润,既善温中补虚、润燥,又可缓急止痛,故为君药。

23.黄连上清片主治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24.舟车丸主治水停气滞所致的水肿,症见蓄水腹胀、四肢浮肿、胸腹胀满、停饮喘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25.黄连上清片的功能是散风清热,泻火止痛。

26.小建中合剂主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小建中合剂的功能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27.清肺抑火丸的功能是清肺止咳,化痰通便。

28.四神丸主治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泄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

29.当归补血口服液方中黄芪甘温补升,善补气生血行滞,故重用为君药。

30.四君子丸方中大枣甘温,善补中益气;生姜辛微温,善温中开胃。二者相合,既助君药补气健脾,又能开胃以促进药力,故共为佐药。

31.固本益肠片主治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症见腹痛绵绵、大便清稀或有黏液血便,食少腹胀,腰酸乏力,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慢性肠炎见上述证候者。

32.枳实导滞丸的功能是消积导滞,清利湿热。主治饮食积滞、湿热内阻所致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

33.左金丸的功能是泻火、疏肝、和胃、止痛。

34.天麻钩藤颗粒主治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

35.茵栀黄口服液主治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症见面目悉黄、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慢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

36.香连丸的功能是清热化湿,行气止痛。

37.乌鸡白凤丸的功能是补气养血,调经止带。

38.颈复康颗粒主治风湿瘀阻所致的颈椎病,症见头晕、颈项僵硬、肩背酸痛、手臂麻木。

39.玄麦甘桔含片的功能是清热滋阴,祛痰利咽。

40.舒筋活血片孕妇忌服。妇女月经慎服。因所用的香加皮含强心苷而有毒,故不宜过量或持久服。禁与含强心苷类的西药同用。

中药综

1.阴阳转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阴或阳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的运动形式,即由阴转阳,由阳转阴。

2.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不宜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也称“阴病治阳”。

3.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主要有滋水涵木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益火补土法等。

4.督脉调节阳经气血,故称“阳脉之海”;与脑、髓和肾的功能有关

5.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6.偏阳体质的人外感发病多表现为热证、实证、易从阳化热伤阴,在用药上宜凉润,忌用辛香燥热。

7.足太阴脾经通过心中,将气血流入手少阴心经。

8.实邪结聚,阻络经络,气血不能外达,可导致真实假虚证,即“大实有羸状”。

9.口唇干枯皴裂,可见于外感燥邪,亦见于热炽津伤。

10.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常见口咽发干,多以睡后明显,不思饮食,或知饥不食。并有心烦、低热、大便不调、干呕作呃,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一般以胃病常见症状伴见阴虚为辨证要点。

11.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行痹的症状是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有恶风、发表等表症。主要是由风邪引起的。

12.反治法主要包括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13.大出血的患者,不论其属于何种出血,则均应采取应急措施,先止血以治标,待血止后,病情有所缓和再治其本病。

14.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西医学的尿潴留及无尿症,可参考此内容辩证论治。

15.证为热淋,治当清热利湿通淋,数选八正散。

16.证属体虚感冒,据当益气解表,宣肺化痰。

17.心血瘀阻证的临床表现多见心悸,心前区刺痛或闷痛,并常引臂内侧疼痛,尤以左臂痛厥为多见,一般痛势较剧,时作时止,重者并有面、唇、指甲青紫,四肢逆冷,舌质暗红,或见紫色斑点,苔少,脉微细咸涩。心血瘀阻证一般以胸部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为辨证要点。

18.胃痛饮食停滞证表现为胃痛胀满,嗳腐恶食,或吐不消化食物,吐食或矢气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

19.藏药中咸味功效润、重、温,能使身体坚实,有疏通作用,能治闭塞梗阻症。

20.大月晶丸功能消炎解毒、和胃止酸、消食化痞。

2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成人参考值为5~40U/L。

22.总胆固醇(TC)升高,血脂异常时,易患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型高脂血症,及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合征以及阻塞性黄疸。

23.麻疹已透及阴虚火旺者忌用升麻。

24.《太平圣惠方》内容包括脉法、处方用药、五脏病证、内、外、骨伤、妇儿各科以及针灸、食疗等。本书以临床实用为目的,首详诊脉辨阴阳法,次叙处方用药法则,然后按科分叙各科病证和病因、病理以及方药的适应证和药物剂量。因证设方,药随方施,理法方药兼收并蓄。

25.《中国药典》收载的妊娠慎用中药有人工牛黄、三七、大黄、川牛膝、制川乌等。

26.罂粟壳临床使用时的用量一般在3~6g。应与群药中,且与群药一起调配,不得单方发药。

27.黄酒因其味辛性溫。具有溫通经络、活血散瘀的作用,故常被作为“药引”,如大活络丸、牛黄醒消丸、跌打丸、七厘散等可用黄酒送服,一般用量为15~20g。

28.百部别名百部草、肥百部、野天门冬。

29.牛黄上清丸属于《中国药典》收载的妊娠慎用的中成药。

30.发生黏连的饮片有芦荟、没药、乳香、阿魏、鹿角胶、龟甲胶、天冬、熟地等。芒硝属于易于潮解的饮片。

31.外观性状相似的饮片,尤其是外观形状相似但功效不同的饮片,不宜排列在一起。如蒲黄与海金沙,紫苏子与菟丝子,山药与天花粉,当归与独活,制南星与象贝(浙贝),菟丝子与苏子,熟地与黄精等。ACDE属于常用配伍的药对,可放于同一斗中。

32.医师处方对药品质量提出了要求。如明天麻、子黄芩、左牡蛎、左秦艽、金毛狗脊、鹅枳实、马蹄决明、九孔石决明等。

33.归脾丸与人参养荣丸同用,可明显增强补益心脾、益气养血、安神止痉的功效,治疗心悸失眠,眩晕健忘。属于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34.利胆中成药利胆排石片、胆乐胶囊、胆宁片等都含有郁金,若与六应丸、苏合香丸、妙济丸、纯阳正气丸、紫雪散等含丁香(母丁香)的中成药同时使用,属于“十九畏”药物的配伍禁忌。

35.只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中成药有贯黄感冒颗粒、咳特灵片、鼻炎康片、鼻舒适片、康乐鼻炎片、苍鹅鼻炎片、骨有灵贴膏等。

36.吸湿防潮法中常用的干燥剂是生石灰、无水氯化钙。

37.血清肌酸激酶(CK)是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灵敏指标之一,中药引起肾损害可出现氮质血症,血肌酐升高,血清尿素氮负升高,尿频多尿等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表现。

38.蜈蚣的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

39.一般来说,慢性肝功能不全时,易被肝脏摄取的药物清除率可降低50%,服药的剂量应减少一半;不易被肝脏摄取的药物剂量不变或稍减少。

40.含马钱子的中成药有九分散、山药丸、舒筋丸、疏风定痛丸、伤科七味片等。

联系我们

-;-







































补骨脂针剂能不能治好多年的白癜风
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cz/8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