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你上小学的时候学过《寒号鸟》这篇课文吗?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前,你知道寒号鸟的真实身份吗?你的老师有没有给你特别解释过:寒号鸟不是鸟?
年11月15日,我的一位朋友小储同学发了一条朋友圈,刷新了我的认知:
我第一次接触到《寒号鸟》这篇课文,是在年,我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因为是复式教室,在同一个教室里还有一个三年级。他们在用的是年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五册。其中第32课课文就是《寒号鸟》。
当时我就已经听到了这个故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句:“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当时这一版本的这篇课文并没有插图。教我们两个年级语文的赵凤全老师也并没有做出解释说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小动物,——估计当时他也不懂,也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也是一种鸟。我承认,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认为寒号鸟就是一种鸟。难道寒号鸟不就应该是一种鸟吗?
看到朋友圈这条信息后,我立马在网上查资料,发现最先爆料的是杭州19楼论坛的一位名叫
hellohutao的网友:这篇帖子发在19楼上之后,迅速引来众多网友的围观。做为一名资深的课本研究者,我觉得我有必要向广大师生和家长朋友们做一下科普。必竟,人类对寒号鸟的认识,只被划分为两类人:知道寒号鸟真实身份的人VS傻傻的以为寒号鸟就是鸟的人。
企鹅不是鹅,鳄鱼不是鱼,壁虎不是虎,蜗牛不是牛,田鸡不是鸡,热狗不是狗,鲸鱼不是鱼,凤梨不是梨,熊猫不是猫,傻瓜不是瓜,酱油不是油——这些你可能都知道。可寒号鸟竟然也不是鸟,我觉得头有点大……好吧,下面是科普时间,故事的主角就是寒号鸟。一起来看吧——
下面是权威解答:
寒号鸟属于啮齿类动物,其实就是复齿鼯鼠。又叫橙足鼯鼠、黄足鼯鼠、寒号虫、寒搭拉虫、飞鼠。语文教参上也有这样的解释:寒号鸟是一种啮齿动物,学名叫复齿鼯鼠。白天呆在巢内,黄昏或夜间外出活动。因其生性怕寒冷,日夜不停号叫,俗称“寒号鸟”。来,跟我一起默念三遍:寒号鸟是鼯鼠,寒号鸟是鼯鼠,寒号鸟是鼯鼠。
它的粪便叫“五灵脂”,是一味中药材。有网友说:是的是的,我吃了半个月的中药调理月经。里面就有它的粪便。第一次知道的时候都震惊了……
下面是更为详细的解释:寒号鸟不是鸟,它的学名叫复齿鼯鼠(Trogopterusxanthipes)也叫橙足鼯鼠、黄足鼯鼠、寒号鸟、寒号虫、寒搭拉虫,是啮齿类动物。栖息于海拔米左右的针阔混交林。在高大乔木树上或陡峭岩壁裂隙石穴筑巢,为森林动物。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在中国河北、吉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和青海等地。该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怪不得我没见过呢,原来是濒危动物!
▲寒号鸟说,我长这个样子!
科普完毕,于是大家就开始炸锅了。
唐尼美:从未见过,只知道有这个故事!谢谢楼主:我滴娘啊,看完好担心自己的小学文凭日后不被承认呀zz的家:看来这么多年书都是白读了doue:啊啊啊?我的知识也浅薄,被科普了明日讃歌:从小学到现在,一直以为寒号鸟是鸟,认了二十几年的鸟突然变鼠了chinasky:三十多年一直认为是鸟。。。sandyshen11:涨知识了,真是活到老学到老bcying?看到“海马”(鱼类)你会以为它是马吗?看到“鲍鱼”(软体动物)、“鳄鱼”(爬行动物)、“鲸鱼”(哺乳类)你会以为它们是鱼类吗?
不过说起来,之所以大家对寒号鸟有这么大的反应,是因为它很早地出现在大家的童年印记当中。我查阅了一下资料,这篇文章应该是由古代一篇寓言故事改编而来,最早见于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卷十五。该篇记载:“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有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嗟夫,世之人中无所守者。率不甘湛涪乡里,必振拔自豪,求尺寸名,诧九族侪类,则便志满意得,出肆入扬,以为天下无复我加矣。及乎稍遇贬抑,遽若丧家之狗,垂首贴耳,摇尾乞怜,惟恐人不我恤。视寒号虫何异哉?是可哀已。“哈哈,妥妥滴飞鼠传奇啊。
新中国成立前后新华书店年出版的《中等国文》第一册第10课就出现了《寒号鸟》的详细介绍。
根据我手头的课本资料,《寒号鸟》这篇课本出现的版本有:
-年人教社出版的《高级小学课本语文第二册》第3课(第二册为春季开学,学第3课的时候还是冬季,也算合乎时节);
年人教社出版的《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五册第31课(季节合适,课文的编排学的时候正好是冬季);
年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五册第28课(编辑用心,同上);
年、年人教社出版的《五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五册第32课(编辑用心,同上);
年、年人教社出版的《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六册做为课外自读课文(不太用心,放在下学期学,学的时候已经是夏天了。说可怜的寒号鸟在夜里冻死了。不太容易感同身受。但这一版本使用的人特别多);
80年代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四省市版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语文第五册第27课(编辑时节合适,原因同上)。
之后有一段时间中断,这篇课文消失。所以部分00后没有学过这篇经典课文。有位00后说:我们这一代的语文教材刚好错过了《寒号鸟》,父母一辈人经常说小学时学的《寒号鸟》,我第一次看到《寒号鸟》这个故事是看课外书的。当时书上的插图也是“有着绚丽羽毛的鸟”,现在终于知道真相了!
而年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3课,这篇课文又重新回归了,并且有了插图!
下面是20世纪60年代的小画片,不过这画可分明是只鼠的模样。只不过可能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机会能够看到:
下面是年出版的根据课文内容的绘本,图片也是妥妥的准确,只可惜看到的人不多: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不认识寒号鸟?因为小时候我们学的人教版的课本里没有寒号鸟的插图,众多的课外读物里选用了这篇课文,如年黑龙江省小学实验课本课外阅读第五册,同样也是没有插图。
没有插图,只有文字;老师也没有专门的引导的话,大家都在想当然地以为,名字带“鸟”字的动物,都是鸟!
而80年代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四省市版本的同学们有福了,因为这个版本的课本的这篇课文不仅有插图,并且是全彩色印刷的。上图:
我想,使用这套课本的同学们有福了,肯定不会搞错。他们属于知道寒号鸟真相的“一小部分人”。这也说明了在语文教科书里,绘制美丽、科学的插图,是多么有必要!语文课本不仅仅是传递文字知识的载体,还承担着图文互补、传递科普知识的重要功能。一大批文质兼美的好插图真的是太重要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准确精美的插图带来的信息量甚至比文字还要多,也更具有想像力。(划重点,加红加粗)有网友说:今天中午和小孩儿玩猜谜游戏,她说我猜,当我说是寒号鸟时,她吃惊极了,还说妈妈你怎么知道。她哪知道,这个小动物在我们这代人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篇课文太形象了。原来她们还没学到那里,她是提前翻了课文,我说它其实不是鸟,虽然名字里面有个鸟字,她还不相信。小孩白癜风可以治好吗北京那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