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期
◆散文◆
通灵万物润荆山
文/林万平
身在异乡,总有一些能够勾起故乡情愫的东西,哪怕触及到的是些花草树木,也能使萦绕于心的乡情乡愁愈发浓烈。从大山深处保康来到看不到山的枣阳市已达数年,却依然眷念故乡山水间那通灵的动物和花草树木。
红霞覆树千山笑
在世界上第一个野生蜡梅自然保护区湖北省保康县的青山绿水间,当占世界原生种半数的野生牡丹花谢红残之际,红霞覆树的野生紫薇却又在初夏的清风里争奇斗妍,姹紫嫣红的花朵缀满枝头,绚丽夺目。
紫薇,其实早在唐代就将其作为奇花异木植于皇宫内,并作为当时官职的代名词,曾把中书省改为紫薇省,把中书令改为紫薇令。也许,一个辉煌王朝的偏爱,最终成就了现今古蔸紫薇的珍贵,和雍容华贵的牡丹一道载入了中华文化的史册。
唐代文学家杜牧就有“紫薇舍人、杜紫薇”之称。由于紫薇盛开于花卉较少的夏秋时节,且花期长,花色绚丽夺目,宋代诗人杨万里夸它:“谁道花无百日红,紫薇长放半年花。”唐代诗人白居易赞曰:“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故紫薇又有“夏之樱花”的美称。紫薇那种“风轻徐弄影”的娇柔姿态,是其它花木所不及的。
紫薇属于千屈菜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期在6月至11月,延续不断,不仅花朵繁茂,而且花形奇特,远望,红则灿若云霞,白则莹洁如玉;近看,一枝数颖,一颖数花,难怪有“盛夏绿遮眼,此花满堂红”的赞美诗句。
紫薇枝条柔软,一经触摸,即可颤动,又称怕痒树,有抗二氧化碳、氯气、氟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本领,其根和枝叶可入药。紫薇木材坚硬细密耐腐,是理想的生产生活用材。紫薇还可制作古朴典雅的桩景、盆景,古趣益臻,绮丽动人。
保康是座神秘的“自然资源宝库”,在它科属种植物中,很多古老的植物物种是全国乃至世界绝无仅有的。野生紫薇便是这座绿色自然资源宝库中的神秘物种之一。
保康是我国乃至世界紫薇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资料查证,紫薇是新生代早第三纪出现的我国独有的一个古老物种之一,历来为人们所瞩目,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特种经济价值。但资源不明,长期困绕着植物学界,其研究和应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局限。据史料记载,紫薇原产地在我国长江一带。有曰:在我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北等地。但究竟在我国什么地方?没有下文,仍然是个迷。从史料上看,从古距今137——65ma(百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至新生代早第三纪古新世,是紫薇这一古老树种已经出现之时,上述很多地方均遭燕山运动或喜马拉雅运动的海浸淹没,说这些地方是紫薇原产地,没有依据。
从地质历史可知,保康在中生代的印支运动早期海水退去,形成陆地环境。印支运动晚期,开始抬升隆起,属第三隆起带。后来在燕山运动二期(白垩纪晚期开始)形成山地地貌特征。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使本区进一步隆起抬升,并一直保持着山地特征。因而,保康在几次大的海浸中都没有被淹没,成为稳固的古陆,对植物区系的保护与演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保存许多古老植物群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保康才得以保存有许多白垩纪和第三纪的古老树种,多处大面积出现紫薇原始群落。
早在年7月,保康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戴振伦在结合自己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兴奋的告诉我们,从紫薇物种出现古老和保康地壳稳定情况看,已经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辛建荣和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志远审阅认定:保康是我国乃至世界紫薇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保康县境内野生紫薇有紫薇、南紫薇两个种,翠薇、银薇两个变种,共有淡红、深红、浅紫、纯白等7个品种花色。从外形表现分,又有古蔸紫薇、古桩紫薇、悬根紫薇、三色紫薇、两色紫薇等。分布在店垭、马良等7个乡镇,总面积2万亩,约30万株,其中千年以上的古蔸紫薇有5万株以上,实属罕见。
这些野生紫薇多生长在向阳山岭的灌木林和稀疏乔木林中,有面积数百亩的原始纯林,仅在店垭镇的栾家坡、公溪沟等地就发现面积亩的纯林。有的古蔸紫薇树龄达年以上。
保康野生紫薇的出现,引起社会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