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用药知识普及进乡村普及合理用药

安全用药知识普及

——中药篇

01

中药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八反指的是中药中有十八种药物不能放在一起配伍应用,若在一起配伍应用很可能会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这十八种不能配伍的中药是:

1.半夏、瓜篓(包括天花粉)、贝母(包括川贝与浙贝)、白蔹、白及不能与川乌、草乌一起配伍应用;

2.海藻、大戟、甘遂、芫花不能与甘草一起配伍使用;

3.人参、党参、元参、沙参、苦参、太子参、西洋参、丹参及细辛、芍药(包括赤芍、白芍)不能与藜芦一起配伍应用。

古今若干医务工作者在辩证施治时都将十八反药视为禁区,避免这些药物共同配伍应用。

02

中药十九畏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十九畏指中药中有十九种药物不能放在一起配伍应用,在一起应用可产生药效降低,药物作用相互抵消、失效等效应:

硫磺不可与朴硝配伍;水银不可与砒霜配伍;狼毒不能与密陀僧配伍;巴豆不能与牵牛配伍;

丁香不能与郁金配伍;牙硝不可与京三棱配伍;川乌、草乌不可与犀牛角相配伍;人参不能与五灵脂配伍应用;肉桂不能与赤石脂配伍。

这十九种药物虽然在配伍应用时会产生药物效价降低、失效或相反的作用等,但是在治疗某些疾病时,为了治疗的需要,或为了消弱某些药物的作用,有时医生根据自己的治疗经验还要选择十九畏的药物相互配伍,从而达到特殊的治疗目的。但这必须是有经验的医生才能配伍应用,而且疗效确切才行,处方上需医生在上述药名旁边签字才能取药。否则是不能随便应用的。

03

中药使用的误区

很多人对中药认识不足,在使用的过程中常存在以下误区。

1

中药无毒副作用。中药大多来自天然动植物,药性温和,很少发生毒副作用。但因此认为中药完全没有毒副反应是错误的,如果长时间、大量服用同一种药物,也会有不良反应。

2

药性慢不能用于急救。其实中药是可以用来急救的。方剂中的“独参汤”、“参附汤”、“四逆汤”都是古人抢救危重病人的真方。只要辩证准确,用药得当,中药同样可以用来急救。

3

夏季不宜服汤药。有人认为中药汤剂在夏季煎煮不便,从而觉得夏季不宜服汤药。其实从疗效上讲,夏季是可以服用中药的。古人就总结出许多适合夏季服用的汤药,如“藿香正气散”“黄连解毒汤”等。

4

盲目使用补益药。补益类中药在气血阴阳的滋补方向上也有偏向,不是对所有人都适合的。若不经过医师诊断就长期盲目用药,不但没有滋补作用,还会引发许多症状。因此在使用滋补类中药时一定要根据病情,据证用药,辨证滋补,方可达到预期效果。

04

随便服用中药可能会危害健康

很多人认为中药性情平和、没有副作用、可以放心吃。越来越多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显示,滥用中药有害。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超剂量用药、长期服用、药证不符、用药途径不当、误服误用、不适当的与西药联用、违反用药禁忌、病人自身体质问题等诸多因素。中医用药需要辨证论治,药不对症不仅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如连翘解毒片对于外感风热有效,但对外感风寒则不宜。滥用甘草会出现水肿、头疼、高血压等不良后果。即使作为补品的人参,长期超量服用也会导致胸闷、烦躁、气喘、失眠甚至精神错乱等中枢神经过度兴奋的症状。

正如《医法圆通》所说:“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人身、茂、鹿茸、枸杞皆是砒霜。”因此使用中药应当在中医师以及中药师的指导下用药。

05

服中药注意事项

●一般人都有“西药治急症,中药养身、治慢性病”的观念,因此,有人因为服用西药感觉没有效果,而想改吃中药,甚至有人既服用西药又服用中药。若中药与西药同时服用,应间隔1~2小时,也就是让胃部排空,以免药物相互作用。

●中药西药同时吃或打算停服中西药前,应告诉医生,征求医生的意见。以气喘患者为例,有些类固醇药物是不可私自停用的;同样,高血压患者也不能任意停用降压药。所以,在决定停西药或打算配合服用中药前,一定要告诉医生,以免病情加重或发生意外。

●服用中药病好后,切不可不经医生同意,随便推荐给别人吃。因中医主张对不同体质、不同的疾病发展症状来辨证治疗,因此,对自己有用的药对别人不一定有相同的功效,弄不好还可能延误了别人的治疗。

●当归、枸杞等可增强身体免疫力,但有自体免疫系统问题的患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应注意不可随便服用上述药材。

●很多人有病喜欢喝药酒,但要注意的是,除了药材的新鲜度(有些泡酒的药材是发霉的)外,药酒本身性温补,不适合高血脂、肝功能不佳的患者。

06

中药煎煮常识

1

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以砂锅、不锈钢锅、玻璃、搪瓷器皿为主,忌用铁锅、铝锅、铜锅。

2

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厘米,浸泡30-60分钟为宜。

3

煎煮方法:每剂煎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的药物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淹没过药面即可,火候同第一煎。煎煮时最好加盖。

4

煎药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15-25分钟,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5-15分钟,滋补类及质地坚硬的药物40-60分钟。

5

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情况具体决定。成人服用,每次以~毫升为宜,一剂若煎2次,总量即~毫升;若煎3次,总量即~毫升。儿童酌减。

6

服用时间:将两次煎煮的药汁混合,分早晚两次服用。

7

特殊药物的煎煮:

1、先煎即先入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物同煎。包括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如牡蛎、磁石等;需久煎去毒的药物,如附子。

2、后下待药物快煎成时再投入煎煮数分钟。如薄荷、大黄、白豆蔻等。

3、包煎花粉、细小种子及细粉药物宜包煎,如蒲黄、葶苈子、车前子等;含绒毛类药物如旋复花宜包煎。

4、另煎贵重类药物如人参、西洋参宜单独煎汤兑入其它药汁服用。

5、烊化即溶化。阿胶、鹿角胶等药物宜先烊化,在与其它药汁兑服。

6、冲服一些入水即化的药物如芒硝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冲服。

本期主编/喻萍本期审核/赵小双胡菲桐本期责编/胡雯淇推送来源/中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乡村振兴远志行团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ds/5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