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要ldquo上位rdquo靠

北京看手足癣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qwzj/210410/8833740.html

近日,《半月谈》刊文,《准一线城市方阵正在形成,“上位”靠什么》,文中披露杭州、苏州、武汉、成都、重庆、天津正在瞄准“准一线城市”发力。

对比产生联想——咱青岛作为各自区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否也具备了“准一线”的条件?拿什么“上位”?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提到的是“准一线”城市,而不是单纯的“新一线”城市,里面的区别很大……

“准一线城市”如何界定?

青岛如何才能更进一步?

这些中肯的观点,

相信会给咱青岛不少启示。

如今,北上广深这4个城市为“一线城市”,这已成为共识。而所谓的“准一线”或“新一线”概念的兴起,似乎说明二线城市并非一条水平线,区域性的大城市之间竞争日趋激烈。

到底啥是“准一线”城市?有啥标准?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看来,判断“准一线”城市主要根据城市的经济中心度、金融中心度、科教中心度、交通中心度、信息中心度等综合标准。而不像“新一线”城市一样,单纯的仅靠城市商业魅力上位。

他认为,天津、苏州、武汉三个城市位列《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前10,充分说明在综合经济实力方面,已经具备了一线城市的水平。

倪鹏飞说,除津苏汉外,还有一些城市可归为准一线城市。东部地区,长三角作为中国最发达也最有活力的经济区,其核心城市如杭州、南京、宁波等已经具备准一线城市的条件。京津冀地区则主要是天津有跻身准一线的资格。

对比“准一线城市”的特征,青岛在什么水平线上?

首先,咱青岛已经跻身“万亿俱乐部”

话说,今年年初咱青岛就已经宣布跻身“万亿俱乐部”,对山东省来说也是一个重大喜讯。

当时,青岛官方宣布,年GDP.29亿元,成为中国第12个GDP总量跨越万亿元的城市。

中国北方之前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只有北京和天津这两个直辖市,青岛此次追随京津晋身“万亿俱乐部”,是北方城市中的第三个。

倪鹏飞也提到,青岛、大连等城市也具备了准一线城市的条件。

青岛的城市定位

是山东省的经济“龙头”城市

根据山东发布的最新城市群战略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设立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分别由济南与青岛带领发展。

青岛的城市定位是山东省的经济“龙头”城市,蓝色半岛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以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以青岛、潍坊和烟台的莱阳市、海阳市构成,未来将面向全球,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都市圈,东北亚地区国家合作枢纽之一,中国海洋产业创新基地,全省发展的核心引擎。

规划中特别提到了助力济南、青岛迈向特大城市,支持两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并为各自带领的都市圈划定了人口总量范围。提升城市吸引力,实现人口、人才聚集才是发展的王道。

在信息化方面,青岛的表现突出

在信息化方面,虽然比不了杭州,但青岛的表现也算突出。尤其是这两年,青岛以“智能制造”为突破点,取得了不小成就,已成为“中国制造”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和全国首批软件信息服务业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两天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就在青岛召开。

上位并非易事!为啥大家都要争“准一线”?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马奎则认为,“准一线城市”上位并非易事,意味着相互之间必然要争夺城市发展空间。这里面有限制因素。

天津要上位,受限于北京;南京、杭州是长三角副中心城市,苏州紧邻上海,它们的上位受制于上海。往深了说,准一线、一线城市争夺的东西就是国家的空间资源、战略资源。

所有期望上位的准一线城市,都是试图对国家经济地理进行重塑,都要面临一线城市以及其他准一线、二线城市有形或无形的反制。

想做准一线城市,咱青岛还必须做好这8个方面

人们常说“遇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一座城市的好与不好,每个人都可能有其主观判断。在通往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现代化的城市文明可谓是题中应有之义。

一座准一线大城市,应该是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倪鹏飞说,择良城终老,“良城”可以体现在8个方面:

1

一是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以人为本是城市发展价值的出发点和落脚地。一些“空城”“鬼城”就是扭曲了这一根本价值的反面典型。在理想的宜居城市里,市民身体健康、精神愉悦、生活幸福、文明和谐;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政府服务、私人服务的均衡化能确保大多数居民便捷、舒适的享用。

2

二是创业至上的宜商城市。表现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广阔的市场需求以及优越的创业营商环境。

3

三是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只有创新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主要表现在知识经济发达,知识产业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

4

四是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以公平的社会制度和包容的社会精神为保障,顺畅有序运转的城市,各种社会矛盾冲突都能通过合理的机制加以解决,所有人的利益都得到了尊重和体现。

5

五是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过程被作为自然循环过程之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生态环境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融为一体。

6

六是多元一本的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魅力的标志。在自由开放的社会文化吸引下,世界各地的人们来此工作、生活,为城市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城市文化画卷绚烂多彩。

7

七是城乡一体的全域城市。中心城区与小城镇、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各方面共同发展,城乡居民在田园般优美的环境中享受着现代城市的优质公共服务和便利基础设施,城乡完美融合。

8

八是开放便捷的信息城市。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城市更加“智慧”,也能汇集公众智慧,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的不断创新。

再有,成就这些城市的,

除了与国家对它们的定位有关,

重要的是它们都在规模扩张年代、

速度为王的时代,抢到了先机。

希望,

我们青岛在各个方面都能奋起直追!

不只局限于“准一线”,

我们还要追求“一线”!

对于一座只有多年历史的城市而言,

“准一线”城市不是抽象冰冷的概念,

而是真切具体而温暖的幸福生活!

◆半岛都市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ds/71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