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宫廷秘方赏析6——追风透骨的追风应痛丸
原著:一切风疾,左瘫右痪,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牙关紧急,语言謇涩,筋脉挛急,百骨节痛,上攻下注,游走不定,腰腿沉重,耳鸣重听,脚膝缓弱,不得屈伸,步履艰难,遍身麻痹,皮肤顽厚。又,妇人血风攻注,身体疼痛,面浮肌瘦,口苦舌干,头旋目眩,昏困多睡,或皮肤瘙痒,瘾疹生疮;暗风夹脑,偏正头疼,并治之。威灵仙狗脊(去毛)各四两何首乌川乌(炮,去皮、脐)各六两乳香(研)一两五灵脂(酒浸,淘去沙石)五两半上为末,酒糊为丸。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麝香温酒吞下,只温酒亦得,食稍空服。常服轻身体,壮筋骨,通经活络,除湿去风。孕妇不可服。方解:
①原著中说,本方治疗各种风证,包括半身不遂的脑中风,关节游走性疼痛的风痹,还有风客皮肤的瘙痒症,以及眩晕、头风等症。口苦舌干,皮肤生疮,这是风为阳邪,有化热之势。妇女月经期受风,也会出现关节疼痛,面浮是风袭阳位之征,肌肉消瘦,皮肤粗糙肥厚感觉麻木都是血虚失养。本文只取其治疗痹证的功效。
②脚膝缓弱,耳鸣重听,均主肾虚,治当补肾。肾虚而百节空虚,风邪得入,是以全身上下多个关节游走性疼痛。腰腿沉重,除了是虚弱无力之表现外,和肾主水的功能下降,导致水湿内停也有关系。
③本方中用量最大的是何首乌和川乌,何首乌功擅补血,填精髓,长筋骨,是一个养血息风,治疗筋骨退变的要药,为君。川乌善祛骨节间风寒湿气,是一个外邪导致的百节疼痛的要药,为臣。这里风邪有化热之象,不应该用热药,但是风为阳邪,易袭阳位,也容易侵占阳气之位。风邪得祛,阳位空虚,必须填充阳气。所以这里不避热药,但是绝非驱寒之意,加点肉桂补骨脂也未尝不可。这两味药一对标一对本,标本兼治,君臣合作,主攻主症。
用量排在第二位的是五灵脂和乳香,这也是风邪深入营血深处,导致经脉不通常用的两味活血药物。乳香,入血而芳香走窜,能将血分不正之气拔出体外。五灵脂善入腹部血分,治疗腹腔的肝郁血瘀性疼痛,在这里用作入肝舒筋之用。威灵仙,走而不守,善于祛风通络,能将骨节间留滞的邪气搜剔殆尽。狗脊补肾壮骨,专入下焦,温散寒湿,强壮肾阳。共为佐使。诸药合用,补肝血而柔筋止痛,温肾阳而强腰壮骨。总之是一个祛风通络,舒筋止痛为主为方剂。在《局方》中和乳香趁通散一样,也是一个治疗重症的方子。
④本方走窜之力强,善于祛风舒筋,但是给风以出路的药物不多,威灵仙一味,走表之力不足,若其人多汗,不加表药也罢。若人恶寒,余意当加解肌药物,打开毛孔以助疏散风邪,如麻黄、桂枝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