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本文仅供学习之用,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
汉代有一个叫习文的年轻人在私塾里读书。古代读书人琴棋书画那是必修的功课。但老师是有私心的,总是让自己不喜欢的学生磨颜料。习文每天除了练一些基本功之外,还要帮老师做家务,比如砍柴做饭,这些习文还乐意,但他最不喜欢的就是磨颜料。古代画画的颜料都是自己磨,诸如朱砂、赭石之类的颜料,要把石头料用碾子碾成粉才能做颜料。这可是个苦差事,费时费力,但习文只能从师命。于是习文经常边在厨房烧火边磨颜料。
习文的师母有一宿疾——呃逆不止,一天到晚不停地呃逆,吃饭喝水说话都不方便。常年如此,师母羞于见人,天天躲在房间里从不出门,身体便渐渐虚弱,以致卧床不起。私塾先生更是四处求医都没有疗效,前几天就请了一个很有名的江湖游医诊治一番,开了一个药方,今天已经是最后一剂了,还是没什么效果。习文心想:这次也不会有效。想着想着,他将磨好的代赭石放到碗里用水冲好,搅拌后将上面浑浊的液体倒入另一个碗中,静置等赭石粉沉淀,而底下一点的赭石则要继续碾碎。习文赶紧去看看中药,熬焦了是要挨骂的。掀开盖子一看:嗯,刚刚好。于是他把药也倒在碗里,往窗外喊:“玉儿姑娘,师娘的药熬好了,你端去吧。”接着他埋头继续磨赭石去了。
到了中午,习文起身去冲赭石,一看,完了,玉儿姑娘拿错了,给师母端的是赭石粉,习文心想:这下惨了,赶紧往师母的房间跑去,推开门他吓了一跳,只见师母坐在椅子上,还没等他开口,师母说:“习文啊,我要重赏你,今天你熬的药奇效,一剂下去我就不呃逆了。”习文赶紧说:“是那医生的方开的好,熬药是我的本职工作。”习文心想:如果现在告诉师母她吃的是颜料,我肯定会被骂,不如领了这个情。
回到厨房他心想:难道这赭石还有止呃逆的作用?于是他给师母连服了七天,师母的病竟然好了。师傅对江湖游医大加赞赏还说要重赏他。最终说了实话:“师傅,其实师母喝的不是药而是代赭石。”“什么?”所有人都惊呆了。“那天玉儿姑娘端错了,师母喝了之后,本来我想说出来的,可看见师母有所好转,就猜这代赭石有药效,所以偷偷给师母喝代赭石,请师父原谅。”师父说:“我非但不怪罪你,我还要重重的奖赏你。”于是习文再也不用打杂了,终于可以安心学习了。
?本品为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主含三氧化二铁。
主产于山西、河北等地。
采挖后,除去杂石。
本品气微、味淡。以色棕红、断面呈层叠状、有钉头者为佳。
砸碎,生用,或煅后醋淬、研成粗粉用。
苦,寒。归肝、心、肺、胃经。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1.肝阳上亢,眩晕耳鸣
本品味苦性寒,质重沉降,长于镇潜肝阳,清降肝火,为重镇潜阳常用之品。
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目胀等症,常与生牡蛎、生龙骨、生白芍等滋阴潜阳药同用,如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治疗肝阳上亢,肝火上升所致的头晕头痛,心烦难寐,可配珍珠母、猪胆膏、冰片等,如脑立清胶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年版)。
此外,取其重镇平肝之功,亦可用治小儿急慢惊风,吊眼撮口,搐搦不定,如《仁斋直指方》单用本品醋煅,细研水飞,白汤调下。
2.呕吐,噫气,呃逆
本品质重性降,为重镇降逆之要药,尤善降上逆之胃气而具止呕、止呃、止噫之效。
用治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噫气不止,常与旋覆花、半夏、生姜等药同用,如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3.气逆喘息
本品重镇降逆,可降上逆之肺气而平喘。
用治哮喘有声,卧睡不得者,可单味研末,米醋调服。
若治肺肾不足,阴阳两虚之虚喘,则须与党参、山茱萸、核桃仁等补肾纳气之品同用,如参赭镇气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治疗肺热咳喘,可与桑白皮、黄芩、苏子等清肺降气之品同用。
4.血热吐衄,崩漏下血
本品苦寒,入心肝血分,有凉血止血之效;质重又善于降气、降火,故尤适宜于气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出血证。
《头门方》单用本品煅烧醋淬,研细调服,治疗吐血衄血。
如因热而胃气上逆所致吐血、衄血、胸中烦热者,可与白芍、竹茹、牛蒡子等同用,如寒降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治疗血热崩漏下血,可配伍禹余粮、赤石脂、五灵脂等,如震灵丹(《和剂局方》)。
煎服,9~30g,先煎。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宜生用,止
血宜煅用。
本品苦寒,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
孕妇慎用。
磁石与代赭石均为铁矿石类重镇之品,均能平肝潜阳、降逆平喘,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及气逆喘息之证。
然磁石主入肾经,偏于益肾阴而镇浮阳、纳气平喘、镇惊安神。
代赭石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潜阳、凉血止血,善降肺胃之逆气而止呕、止呃、止噫。
中药小故事——桂枝
中药小故事——芍药
中药小故事——甘草
中药小故事——生姜
中药小故事——大枣
中药小故事——葛根
中药小故事——杏仁
中药小故事——厚朴
中药小故事——附子
中药小故事——麻黄
中药小故事——人参
中药小故事——石膏
中药小故事——粳米
中药小故事——知母
中药小故事——茯苓
中药小故事——白术
中药小故事——芒硝
中药小故事——大黄
中药小故事——半夏
中药小故事——黄柏
中药小故事——黄芩
中药小故事——黄连
中药小故事——柴胡
中药小故事——细辛
中药小故事——猪苓
中药小故事——五味子
中药小故事——泽泻
中药小故事——栀子
中药小故事——淡豆豉
中药小故事——枳实
中药小故事——栝楼
中药小故事——胶饴
中药小故事——牡蛎
中药小故事——龙骨
中药小故事——铅丹
中药小故事——常山
中药小故事——虻虫
中药小故事——桃仁
中药小故事——葶苈子
中药小故事——文蛤
中药小故事——桔梗
中药小故事——巴豆
中药小故事——贝母
中药小故事——芫花
中药小故事——大戟
中药小故事——甘遂
中药小故事——赤石脂
中药小故事——太一禹余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