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字
阅读时长:4分钟
感谢您抽出
.
.
来阅读本文
处暑,是一个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群芳谱》中说:“阴气渐长,暑将伏而潜处也。”这意味着,处暑过后,暑气消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会逐渐下降。在北方,处暑之后虽然暑湿之气尚在,但终究为强弩之末,因此,养生重点应该从清暑祛湿转为养阴生津。
对于南方大部分地区,湿热之气势头依旧猛烈,只是早晚略显凉,仍需遵循温中阳与清湿热并施的养生原则。
处暑后,身体最怕这五件事1怕睡的少——建议多睡一小时暑后入秋,燥热耗气伤阴,容易让人因气虚而出现四肢无力、神疲懒言。因此,处暑就该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尽量争取每天多睡一个小时,提前进入防秋乏的“备战”状态。2怕腹部受寒——建议睡觉盖凉被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下生、养生先养脚的道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寒气最容易穿透弥散。初秋虽然不冷,但昼夜温差开始变大,所以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注意胃部保暖,保护身体阳气。3怕开窗少——建议让空气流通初秋气温已经转凉,这时候应该确保室内通风,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就不宜开空调,尽量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4怕贴秋膘——建议循序渐进进入初秋,夏天里比较差的食欲逐渐好转,人们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贴秋膘,以便为应对秋冬的寒冷储存能量。但是,处暑节气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5怕过量运动——建议进行轻缓运动初秋后天气转凉,空调房宅了一个夏天,忍不住跑出去运动。适量运动本是好事,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但如果过量运动,尤其是剧烈运动,是伤身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本该收敛阳气了,过量运动却会消耗阳气。处暑健康吃出来处暑吃“三果”1梨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特别适合秋天食用。梨还有降低血压和养阴清热的效果,所以高血压、肝炎、肝硬化病人常吃梨有好处。2枇杷中医认为枇杷味甘酸,性凉,有清肺润肺、止咳、止渴、润五脏之功效。一般人吃枇杷,会去皮,其实,枇杷皮富含类胡萝卜素,比果肉高数倍,类胡萝卜素是枇杷果中维生素A的主要贡献者,对视力很好。建议吃枇杷时,先用盐水泡一小会儿,然后连皮带肉一起吃下去。3蜜橘蜜橘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健脾、顺气、止渴的药效。与银耳合用具有养阴润肤、美容嫩肤之功用。这段时间可以定期炖一锅蜜橘银耳粥,可以滋养皮肤,润肺止咳。养阴润燥饮“三汤”1贝母秋梨汤——化痰止咳材料:川贝母粉3克,鸭梨1个,冰糖10克。做法:1、将鸭梨洗净从上三分之一处切开,挖去梨核,使梨呈内空的小碗型,放入蒸碗;2、把川贝母粉倒入梨中;把梨上部盖好,用牙签固定,在蒸碗中加入少许水和冰糖,隔水蒸约40分钟即可。用法:吃梨喝汤,每日1次。功效:润燥化痰、清肺止咳。宜:适合反复咳嗽、久咳不止、肺燥咳嗽有痰或痰少黏滞、气喘者。
忌:阳虚、脾胃虚寒、有寒痰、湿痰者慎用。
2五汁饮——润肺生津原料:梨g,鲜藕g,鲜麦冬g,荸荠g,鲜芦根g做法:1、把原料洗净,梨和鲜藕切成块;2、梨、荸荠和藕先榨成汁,然后取麦冬和鲜芦根煮水;3、将鲜芦根和麦冬煮好的约50毫升左右的水和水果的鲜榨汁混合在一起,甘美的五汁饮就做好了。用法:每日一杯,连用一周。功效:甘寒救液,润肺生津,缓解口渴咽干症状。禁忌:五汁饮中梨的含糖量很高,如果有糖尿病的病人,就要把梨去掉,变成四汁饮。3鲜人参鸡汤——生津止渴材料:新鲜鸡一只(切块分次使用),新鲜人参两支(约10克/支),盐适量,枸杞1~3克、姜1~3克、葱1~3克做法:先将整鸡(约2斤重)破腹洗净,新鲜人参洗净(去芦头),从参中间向芦头方向切十字刀口、枸杞洗好备用;
用锅把水烧开,将整鸡焯水洗干净;
将新鲜人参和枸杞放入整鸡中,再把鸡放入炖锅中加入枸杞3克、姜3克、葱3克、水适量(淹没过鸡肉二指节的水量),武火炖40分钟,文火炖10分钟,依据个人口味加盐调味,喝汤吃肉。
: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定志、补气生血禁忌:人参不能与五灵脂、藜芦配伍,以免出现问题。此外,吃人参时最好不要吃萝卜,人参属于补气类药物,而萝卜能破气,会影响人参功效。图片来源:摄图网正版图库
·小美有话说·
如果您想了解某些方面的养生知识或者话题,欢迎在文章下方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