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争议的瓜蒌薤白白酒汤中,白酒到底是酒

项目管理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4545.html

瓜蒌薤白白酒汤

栝蒌实(原方写为栝蒌”,后同)30~40g(原一枚)捣碎薤白9~15g(原半斤)白酒~ml(原七升)方中白酒,近人多用米醋或黄(米)酒。古白酒力薄,故用量可大,今醋、酒浓厚,用量须减。

原方的煎服法是把以上三味,严同煮取约ml,分为两次服用。但现在一般都是用水煎前两味,取药汁约ml,分两次服,毎次服用时,再兑人米醋(据考证,古之白酒,即今之米醋)20~30ml(有的人则用黄酒。

我在临床上,三者都用过,但用醋效果较优)。此方为《金匮要略》胸癣心痛短气篇的第一张药方,主治胸,症见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即“阳微阴弦”之意)者。

以本方为主随证加减,治疗胸、心痛,确有良效。故自汉至今,恬蒌薤白剂已成为治疗胸的著名方剂。胸獠病的主要病机为上焦阳虚,阴气上逆。正如张仲景所说:“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此方以括楼宽胸降气、消痰开结为主药;薤白味辛苦性温滑而能通著之气滞为辅药;白酒味辛性温,宣发助阳,通行营卫为佐药。

三药合用,能助胸中阳气,开上焦滞,使胸中阳气布达而胸中大气一转,浊阴之气下降,阳盛通诸症自然皆除。(醋:味酸苦,性温,能破结气痰瘀,治心腹疼痛。)本方加半夏10~12g,名括蒌薤白半夏汤,主治胸病兼见不得卧、心痛彻背、舌苔白厚或白厚腻、关脉弦滑等症者。

此为痰浊盛,故加半夏以除痰。本方去白酒加枳实、厚朴、桂枝,名枳实薤白桂枝汤,主治胸,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此为客气留结在胸中,不只上焦阳虚,而中焦之阳亦虚,故阴邪得以留踞,上逆动隔而为胸满、胁下逆抢心。

故于括蒌薤白剂中加枳实除痞气,厚朴开气结,桂枝行阳气兼能疏肝,不但胸阳得畅,而中焦亦调,故病自痊愈。《金匮要略》条文还指出胸者“人参汤(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等分)亦主之”。

人参汤即理中汤之大意,对兼见中焦阳虚证者,可用之。总之,胸的虚,为胸中阳气微而不振,故不必用补,而用宣通之法,阳气即畅,胸阳畅通则阳盛病除。

所以我们要注意到,仲景用括蒌薤白剂是以行阳为主,不是补阳;即使谈到用人参汤,亦是兼补中阳,并非补胸阳。此乃仲景先师示人对胸病应认识到胸中大气为全身之主,实为生死第一关,特于胸篇独发其精义,不可不知。

今人常以此方随证加减,用于治疗以胸背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胸部神经痛等,以治疗心绞痛应用最多,常去白酒加半夏、红花、赤芍、丹参、川芎等同用。

我治疗经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心肌炎等病而出现心绞痛、胸痛彻背、背痛彻胸、心慌短气等症,观封脉见寸沉关弦或寸关弦滑沉紧而属中医胸病者,常用柘癸薤白剂随证加减,并把药方暂定名为胸汤:梧楼30~40g,薤白10~15g,半夏10g,桂枝3~12g,檀香(后下)6~9g,茯神木30g,红花10g,苏梗10g,五灵脂9~12g,蒲黄6~10g,焦山楂10g,赤芍12g。

临证时需随证加减应用。药效不明显时,会饮酒者每次服药时兑人黄酒20ml,不会饮酒者可兑人米醋20~30ml。心绞痛发作频繁且痛重者,则另用苏合香丸0.5~1丸随汤药服。此方每收良好效果,请参考试用。

括萎薤白白酒汤与括蒌薤白半夏汤、乌头赤石脂丸(赤石脂30g,乌头15g,川椒30g,附子15g,干姜30g,蜜丸)均治胸、胸背疼痛。

但前方主治胸阳不畅,阴气上逆,痰浊瘅阻而致的胸,症见喘息、短气、咳唾、胸背疼痛;括蒌薤白半夏汤则治胸之偏于痰浊壅盛滞胸阳而心痛彻背、不得卧者;乌头赤石脂丸则治阴寒之气厥逆上干,格胸背经脉,乱其气血而致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

虽皆治胸,却有种种不同,必须详细辨证,绝不可一病一方,呆板硬套。请读者深人研究《金匮要略》“胸心痛短气篇”。

对痰热结聚,滞塞胸臑而致心胸疼痛者,不可用此方治疗。例如我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现不少患者出现胸痛皖闷、舌苔黄厚垢腻、大便秘结数日不行、脉象滑数有力的痰热结塞之证时,采用的是小陷胸汤(黄连、半夏、括楼)合小承气汤(厚朴、枳实、大黄)随证配合红花、丹参、檀香、焦三仙等治疗。

病人随着痰热涤泄、大便畅通、舌苔化薄而胸痛明显减轻,诸症亦随之而安,继续随证用药,均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如误用括蒌薤白剂,则不见效果。可见每个方剂都有一定的主治范畴,必须辨证准确,才能正确地遣方用药。

本文来自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

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收获,为作者点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ds/99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