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深山古刹白佛堂

白癜风病能治愈吗 http://m.39.net/pf/a_4603724.html

去南庄的路上有一处藏在山间的佛教清静之地,白佛堂。为定襄一景,却藏于深山。白佛堂坐落在定襄县河边镇继成村东南约10公里的五台山石罅中,海拔米。五台山属太行山脉,自太原天龙山、忻定盆地系舟山蜿蜒而来。白佛堂四周,林木葱翠,峰岭峥嵘,叠翠无穷,若立屏障。庙宇创于北魏,原名福田寺,北宋宣和年间改为白佛堂,金代重建。现存殿堂及石窟洞正殿,又名石殿,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年)。坐北朝南,开凿于千仞绝壁上。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整个殿宇全部为石雕仿木结构,所有飞檐斗栱、滴水脊兽均利用崖岩雕凿而成。殿内中央镌造释迦牟尼佛像一尊,在弯窿式的殿壁上,以殿顶为核心,分层雕出大小不等的佛像尊。后壁依山体雕“僧人半掩门”,是吸取了始于唐、盛行于宋金的“妇人半掩门”题材。僧人身披通肩袈裟,手提壶,正欲由门内走出,一脚在里,一脚踏外,给人以有后室之感。整个石殿、石柱、石佛连成一体,浑然天成,百尊石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根据白佛堂供奉阿弥陀佛,该寺应属佛教净土宗教派。净土宗提倡观佛、念佛,以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宗旨而形成的宗派,故名净土宗。石殿为主殿。还有东配殿(龙王庙)、西配殿(圣母庙)、关帝庙、钟楼等。殿庙及神像均系清代修建补塑。

白佛堂院中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松树,两棵柏树,枝叶茂盛。依据树轮,这三棵树应为宋宣和年间栽植。关帝庙东侧有钟楼,悬挂“大清乾隆十八年”大铁钟一口。钟楼下为门道,由此进入一个大溶洞,洞里仅供奉一座弥勒佛,洞深处四壁有泉水,甘之如饴,我们立刻把所带的全部盛水的器皿全部打满圣水。

在正殿上的石缝中看见一缕黑褐色的液斑顺石而下,起初以为是山水从石缝中溢出,看护寺院的老人告说我们那是寒号鸟的粪便,才想起书上记述的故事:“五台山有鸟,名寒号鸟。四足,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是,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彀雏,遂自呜曰:‘得过且过’。”寒号鸟栖于山岩峭壁的岩洞或裂缝中,以侧柏叶及其籽为食物,白天藏匿于巢内,黄昏或夜间外出活动,可从高处向低处滑翔。坐在树下喝着甜美的圣水,听着老人家娓娓而谈的故事一路爬山的疲劳早已驱散殆尽!

中国石窟寺艺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都沉淀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模式和内涵。据考证:白佛堂石窟寺以其规模较大,保存较好和鲜明的民族性、世俗化而异军突起。它与敦煌、云冈、龙门、大足等石窟寺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石窟寺艺术史。白佛堂石窟寺布局构图严谨,造像既追求形式美,又注重内容的准确表达。在立体造型雕技上,运用写实与夸张互补的手法,对不同造像赋予不同的性格特征,务求传神写情。在选题上,既源于经典,而又不拘泥于经典,处处反映出世俗信仰和规范行为的义理要求。在布局上是艺术、宗教、自然的巧妙结合。在表现上,突破了宗教雕塑的旧程式,有了创造性发展,神像人化,人像神化,人神合一,极富中国特色。不愧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灿烂明珠,中华民族艺术风格的王牌。

白佛堂,真不愧是太行诸多梵宇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ds/99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