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检方书坐一床,教寻藁白采蒲黄

本篇分享中药:蒲黄

《本草正义》记载:"蒲黄,专入血分,以清香之气,兼行气分,故能导瘀结而治气血凝滞之痛。东璧李氏虽谓其凉血、活血,亦以水产之品,故以为凉。颐谓蒲本清香,亦有辛味,以《本经》菖蒲辛温例之,必不可以为寒凉。蒲黄又为蒲之精华所聚,既能逐瘀,则辛散之力可知。况心腹结滞之痛,新产瘀露之凝,"失笑"一投,捷于影响,虽曰灵脂导浊,是其专职,然蒲黄果是寒凉,必非新产有瘀可用。若舌疮口疮,皮肤湿痒诸病,敷以生蒲黄细粉可愈,则以细腻粘凝,自有生肌之力,非仅取其清凉也。"南宋年间,一次宋度宗携带爱妃,到御花园尽情游春赏花。时值春光明媚,百花吐艳。他们时而嬉戏打闹,时而开怀畅饮,好不乐哉。然而,乐极生悲,就在当晚,宋度宗突然舌头肿胀了起来,既不能言语,亦不能饮食。文武百官焦急万分,急忙召集宫廷御医研究诊治方法。有一蔡姓御医道:“皇上的舌病用蒲黄和干姜各半研成细末,蘸之干擦舌头可愈。”度宗便按此方法治之,果然见效。事后,度宗问蔡御医:“蒲黄和干姜为何能治寡人的舌病?”蔡御医道:“启禀万岁,蒲黄有凉血活血作用。盖舌乃心之外候,而手厥阴相火乃心之臣使,得干姜是阴阳相济也。”蒲黄粉外用可治舌胀满口、重舌生疮之症,宋度宗乃患舌肿充血之疾,系重舌口疮之类,故用蒲黄和干姜研末干擦,乃其有效也。

蒲黄属化瘀止血药。

甘,平;归肝、心包经

止血,化瘀,利尿通淋

1.吐血,衄血,咳血,崩漏,外伤出血

本品甘平,长于收敛止血,兼有活血行瘀之功,为止血行瘀之良药,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对出血证无论属寒属热,有无瘀滞,均可应用,但以属实夹瘀者尤宜。用治吐血、衄血、咳血、尿血、崩漏等,可单用冲服,亦可配伍其他止血药。如《圣惠方》治鼻衄不止,以之与黄芩、竹茹同用;若治月经过多,漏下不止,可配伍艾叶、侧柏叶、山茱萸等药;治外伤出血,可单用外掺伤口。

2.血滞经闭痛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本品味辛,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凡跌打损伤、痛经、心腹疼痛等瘀血作痛者均可应用,尤为妇科所常用。如《塞上方》治跌打损伤,单用蒲黄末,温酒服;若治心腹刺痛、产后瘀阻腹痛、痛经等,常与五灵脂同用,如失笑散。

3.血淋涩痛

本品既能止血,又能利尿通淋,故可用治血淋涩痛,常与生地、冬葵子、石韦等同用。

1.煎服,5~10g,包煎;

2.外用适量,敷患处;

3.止血多炒炭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孕妇慎用。

甘草才疏学浅,如有错误或不足之处,还望海涵,请各位多多指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hq/48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