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香
乳香
熏陆香,明乳香,马尾香,乳头香,西香,滴乳香,薰陆香,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伸筋活络。
本品苦泄,辛散,温通,故能宣通经络,活血消瘀,瘀消血活则疼痛止、筋挛伸、肿痛消、肌肉长,故又有止痛、伸筋、消肿、生肌之功。凡瘀血阻滞、心腹诸痛、跌打损伤作痛、痈疽疮肿和痹痛筋挛以及疮疡溃烂、肌肉不生、内、妇、外伤诸证,内服外用都有良效。
1.活血止痛:
①用于胃脘痛,多见上消化道的炎症(胃及十二指肠、胆囊、胰腺等炎症),可与活血化瘀、利气止痛药同用。
②用于痛经、产后腹痛,可与没药等活血祛瘀与同用。
③用于跌打损伤肿痛,可与没药、血竭、红花等同用。
④用于心血瘀阻之心绞痛,可与瓜蒌、薤白、川芎、丹参等同用。
2.伸筋活络:用于风寒湿痹证,即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疼痛.可与羌活、独活、黄芪、当归、川芎、木瓜、桂枝等同用。
3.解毒消肿:
①用于痈肿初起红肿胀痛,可与败酱草、蒲公英、地丁、皂刺、没药等同用。
②用于肠痈初起右下腹疼痛剧烈者,可与大黄、牡丹皮、冬瓜仁、桃仁、炮山甲等同用。
4.生肌止痒:用于痈疽溃久不敛、局部痒痛,与没药、雄黄、麝香等同用,如醒消丸;亦可外用,与没药研末以膏贴之。
乳香、五灵脂、元胡,均有活血止痛作用,其中以元胡止痛作用最强,五灵脂次之,乳香又次之。
1.配没药:乳香辛温香窜,行气活血兼能舒筋,通经舒络而止痛;没药散瘀活血、消肿定痛。一偏于调气,一偏于活血,两药合用,相得益彰,共奏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敛疮生肌之效。
2.配地龙:乳香活血祛瘀止痛,地龙通经活络,两药相配,相须相使,有通经达络、活血止痛之功效,可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或痹症关节筋骨疼痛。
3.配瓜蒌:瓜蒌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乳香香窜,人心经,活血定痛,故为痈疽疼痛、心腹痛要药。瓜萎和乳香同用,则一入气分,一人血分,气血同治,有良好的行气活血、消肿散结、疗痈定痛作用,多用于产后乳疾,如乳汁不通、乳痈初起而见壅滞肿痛、乳房胀痛等,疗效颇佳。
孕妇忌用。无瘀滞者、痈疽已溃者忌用。
内服:3~10克,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本品味苦,入煎剂汤液混浊,胃弱者多服易致呕吐,故用量不宜过多,对胃弱者尤应慎用。无瘀滞者及孕妇不宜用。
为橄榄科乳香树属植物乳香树BoswelliacarteriiBirdw.[B.sacraFluek.]、药胶香树B.bhawdajianaBirdw.及野乳香树B.neglectaM.Moore等,以其树干皮部伤口处渗出的油胶树脂入药。生乳香:将原药除去树皮杂质,块大者敲碎如黄豆大小。制乳香:取净乳香打成粗粉,加水20-30%,用文火炒至烊化(勤炒防焦),倒出压扁,冷却,敲碎如蚕豆大小。均生长于索马里及红海沿海的山地及石灰岩山地。分布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以及土耳其、利比亚及苏丹等
《别录》:“沉香,薰陆香……并微温。悉治风水毒肿,去恶气。堇陆、詹糖去伏尸。”
《日华诸家本草》:“止霍乱,冲恶中邪气,心腹痛疰气;煎膏止痛长肉。”
《珍珠囊》:“定诸经之痛。”
《本草纲目》:“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伸筋,治妇人产难折伤。”
《本草求真》:“血因气逆则凝而不通,以致心腹绞痛,毒因气滞则血聚而不散,以致痛楚异常。乳香香窜入心,既能使血宣通而筋自伸,复能入肾温补,使气与血互相通活,俾气不令血阻,血亦不被气碍,故云功能生血。究皆行气活血之品耳。……是以书载乳香功能活血调气,托里护心,生肌止痛,治心腹诸痛,口噤耳聋,痈肿折伤,癫狂。但遇痈疽已溃及脓血过多者,不可亡投,恐其复开走泄之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