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注定是青岛人必看的一段历史丨龙旗与鹰

石家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7004389.html

如是书店

生活美学体验馆,文化交流空间。

王文欣

编辑丨如是书店(isobook)

一座城市,因何而独具魅力?

跃动夺目的霓虹灯、车水马龙的街道、高耸入云的大厦……这些是早已脸谱化了的共同特征,而一座城市独具魅力之处在于它经过岁月沉淀留下的历史。

历史的陈旧并不能让我们心生敬畏,而经过时间沉淀下的动人故事里藏着的厚重感,品来却是饶有兴味。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居青岛已久,你了解它的过去吗?

城市自历史延展而来,每个生活在青岛的人,都应该去了解岛城的过去。这里不仅有飞速的发展与包容的气魄,有刚刚结束的上合青岛峰会带来的荣誉,更有属于她的过去的故事。

以历史的观念看待这座城市,以历史的视野观察世变,我们将体味出历经岁月流变和世事沧桑而沉淀下的青岛味道。

建成于年的青岛基督教堂

建成于年的德国总督官邸旧址(青岛总督府)

中山路壹号、德国总督官邸旧址、胶澳警察署、基督教堂、海军营部大楼旧址、胶澳邮政局旧址……这些德式建筑无声地记刻、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过去,而如今当我们漫步于青岛的大街小巷,看到当年德国人留下的这些遗址,不免对那段沉重的历史往事充满疑问。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关于中德胶州湾之战的历史,注定是每个青岛人必看的历史。

年11月13日,三艘德国军舰出现于青岛南面的海上,打破了“中国北方唯一天然良港”胶州湾往日的平静。

听闻德国舰队来了,此时正在驻地打麻将的驻青清朝淮军总兵章高元不以为意,但不到24小时,德国派出的多人的登陆部队,便将当地清军全军缴械。

驻青清朝淮军总兵章高元

随后中德两国签订《胶澳租界条约》,条约规定胶州湾及南北两岸租与德国,租期99年。

青岛这一琴屿飘灯的静谧之地发生的动荡,既牵动大清帝国和列强的中枢神经,又震动了昏睡的华夏大地。作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后的一个连锁反应,德国占领胶州湾成为近代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中的一章,推动了西方各国在华强占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多米诺骨牌。

青岛的主权问题成为清王朝半殖民地危机的重要节点,作为年五四运动导火索的青岛,深刻影响着整个中国近代史的走向。

“她的未来不可言说,引无数期待。而她百年历史的扉页却是神秘和悲壮,难以言说。”“茂长鲜活的思想,浩繁辛苦的记录,焦灼疲乏的身心,孤独诚实的劳动,电影剧本《龙旗与鹰徽》就是这样一种状态下的产物。”

青岛本土作家刘萍曾是一名海军军官,年,她以军事作家的视角推出纪实文学《飘与纵-青岛篇·中国近代海战场纪实/北京学苑出版社》,该书多年列为海军"闪光的金锚""读书活动指定书目,并被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收藏。

她18年磨一剑,沉寂与积累多年后,在又以青岛历史作家和政府机关公务员双重视角推出力作电影剧本《龙旗与鹰徽/作家出版社》致敬"五四运动"一百周年,通过电影剧本的形式跟我们讲述着中德胶州湾之战的历史风云。

“曹州巨野教案”、“大意失青岛”、“衅不我开”、“抗德义勇军”、“驰援高密”、“以民治夷”、“还我青岛”,整书用7部分勾勒出了“她百年历史的童年故事”……

多年前,“龙旗”与“鹰徽”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鹰徽的利爪又是如何一步步划破摇摇欲坠的大清龙旗的?

作品从德国以“巨野教案”为由侵占青岛开始,将十九世纪末震惊中外的“胶州湾事变”置于清王朝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化危机的重要节点考量,构思宏大,气势奔腾,具有很高军事价值、史学价值、地域文化价值。

慈禧懦弱、德皇蛮横、俄皇狡诈,国际权谋军事较量风云变幻;清兵隐忍、义士舍命、道长智慧,救亡图存之抗争血与火悲壮交织......

——作家出版社推荐语

十九世纪中叶,一个神秘的德国人开始他独立研究的神秘中国之旅。他来到北京的总理衙门领取护照,颇有心计地遵照朋友建议,将姓氏由最初的“栗”有意识地改译成“李”,与如日中天的李鸿章同姓,希望能在清朝地方官员接洽中提高身份。其后,他携一个翻译和一个仆人,以上海为基地,历时四年,七次旅行,对大清帝国十八个行省中的十三个进行了地理、地质考察。

这次考察,偏于一隅的齐鲁大地牢牢吸引住他的视线,胶州湾成为中国漫长的海岸线里他最倚重的海湾,而他最情有独钟的,是默默地安守于胶州湾底部的年幼的青岛。

彼时的青岛,淳朴天成,满身尘埃,透过她褴褛的衣衫,稚拙的气质,他用鹰一样敏锐和犀利的眼睛,看到的却是她令人垂涎的天生丽质和巨大的军事商业潜能。在他的著作《中国》里,她被给予极致的赞美和最无上的看重,是可以走向世界的、具备“军事基地和商港”的双重定位的、镶嵌在胶州湾底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他发现了她的绝世魅力。

他借此一跃成为全球名人,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德国“世界政策”产生巨大影响。他就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地理地质学家斐迪南?冯?李希霍芬。

斐迪南?冯?李希霍芬

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初年,彼时,在西半球,欧美的艺术家正在酝酿着新世纪的突破,罗丹正在他的工作室里雕塑,雷诺阿、德加、塞尚已处于创作晚期,马奈早就展出过他的《草地上的午餐》。而在东半球,她的绝世魅力终于引来了残酷的掠夺和杀戮。

年,德国借口传教士被杀,出兵占领胶州湾,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在报请德皇威廉一世批准的军事计划中,李希霍芬考察结论被多次引用。年11月14日,德国的军舰在清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轻而易举从栈桥登陆,随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当鹰徽的利爪划破摇摇欲坠的大清龙旗,年才开始建置的年幼的她就这样落入了日耳曼之鹰的爪牙之下,从此揭开了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龙旗与鹰徽》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活动信息-

时间:7月28日(周六)

下午2:00

地点:青岛如是书店

主题:《龙旗与鹰徽——中德胶州湾之战》

活动形式:对话访谈

嘉宾:

刘萍(历史作家)

黄靖斐(文化记者)

半岛都市报文化记者黄靖斐将以访谈对话的形式对《龙旗与鹰徽》的作者刘萍进行采访。

访谈剧透

1、从纪实文学《飘与纵.青岛篇-中国近代海战场纪实》到电影文化剧本《龙旗与鹰徽-中德胶州湾之战》,历时18年,作者经历了怎样的写作初衷和心路历程;

2、电影剧本《龙旗与鹰徽》写作脉络设计和在历史故事陈述方面如何展示“青岛地域文化”和凸显“青岛历史”辨识度;

3、如何从三个德国人(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德国传教士卫礼贤)与青岛的关系上理性看待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德关系;

4、作品从德国以“巨野教案”为由侵占青岛开始,首次将十九世纪末震惊中外的“胶州湾事变”置于清王朝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化危机的重要节点考量,如何理解这一重要节点;

5、作为历史研究者或者一个历史作家写作的感悟和心得;

6、谈谈下一步写作计划,是否继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hq/64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