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癫疯办法 http://m.39.net/pf/a_4658932.html奔波了3个月那封本打算启动房屋维修的“给居民的一封信”依然躺在电脑里至今没有机会贴到单元楼的门上1简单任务今年5月份,鞍山五路21号楼一单元,陆续有居民找到哈尔滨路社区居委会,跟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的隋金凤反映房顶漏雨的问题。隋金凤赶紧去实地查看,一看,也皱起了眉头。顶楼住户家里墙壁上,一道道发黑的霉斑,看着揪心。 她爬上了楼顶查找原因:这栋楼在年前后进行过平改坡,没做防水;个别居民将用不上的大件家具堆在了上面,必然造成一定的损坏。“修!”干了16年的社区当家人,隋金凤对老楼维修的流程很熟悉,最好的办法就是启用房屋维修资金。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始料未及。2一团乱麻要维修这栋老楼,隋金凤和楼长王文要从这上千个人名里找到28户住房的原始房主。
“看,这一本有多个人名,还算少的,还有一本多个人”。
之所以这么费劲,一个原因就是这栋楼属于单位自建住房,有些房屋被个人买下来了,经过30多年,房主几经更迭,有些房屋还在出租。而每户的房屋维修资金缴存又相对混乱,只有一根根捋出来每户的所有权更迭线,找到每一任房主,才能知道每户的缴存情况:是否缴费?谁缴的费?差额多少?3漏网之鱼 如果一栋新楼动用房屋维修资金或许没有这么多麻烦事儿,如果有健全的房屋维修资金账户管理也能省心不少。 可历史没有如果。这栋老楼有太多的问题,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 年11月18日,青岛市政府公布了《青岛市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并于年3月1日起施行。该试行条例中明确将屋顶归属于房屋共用部位,属于可以使用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的范畴,并遵循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按规定分摊。 其中也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分工,编织了一张房屋维修资金筹集的法律保护网: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市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各区的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机构,以及财政、审计部门各司其职,各区街道办事处也被要求做好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相关工作。按照上述试行条例规定,业主房屋户门号分户账中,房屋专项维修资金余额不足首期交存额30%的,应当及时足额续交。
显然,这栋楼缺了这一环,为如今的维修留下了隐患。这栋楼是上世纪80年代邮电系统所建,随着上世纪末邮电分家,电信拆分出移动、联动、网通、电信。这栋楼虽然没有动,但里边住的人和房子的归属几经变换,要不是现在要维修了,这还真成了一个谜。大海捞针 刚开始得知这栋楼是当时的邮电系统建设的,隋金凤跟王文就找到了邮政公司。“这栋楼是我们的吧”,两人得到了近乎肯定的答复。 可由于“分家”以前的档案缺失了,邮政公司也不能给出确信的证据来证明。对方说要不是他们去找,都忘记了这栋楼的存在。 隋金凤、王文又来到银行,查看这栋被认为属于邮政系统的老房每户的房屋维修资金的账户余额。可这一调取就傻眼了,对方给出了一份多人的名单。这是邮政青岛分公司所有公有住房产权人的明细,并没有具体到哪一栋房子,没有住址,甚至没有联系方式。 从多人中找出28户,无异于大海捞针。 最让大家难受的是,整整忙活了一个多月,这本册子上的多个账户没有一个跟这栋老楼有联系,那两个名字一样的,最后发现也是重名。也就是说这栋楼根本不属于邮政。 后来得知这栋楼属于联通,于是他们又跑到那去咨询。“这栋楼是我们的吧”,他们得到了几乎一样的答复。 他们再次来到银行,再次得到了一份多人的名单。更长的名单,依然没有电话,没有住址。好在当多个人一个个联系上的时候,20多户原居民的名单渐渐浮出水面。 最终调查发现,有的房子倒手多达六次。线索一次次中断,社区工作人员只能通过多种渠道再把这些断头的线再接上。 刨除团结户,应该从这份名单里找出2户的原房主信息,但还是有几户的线索无论如何都找不到。他们又跑到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从这里调取了28户的产权人信息,跟这份名单一一比对,再进一步查找,终于厘清了居住名单。5一波又起眼瞅着就要大功告成了,可难题又来了:70户没有住人,大门常年紧闭。 跟居民了解情况,得知这里边不是住户,而是机器设备。一户解决不了,查不到账户,取不了房屋维修资金,就修不了楼顶。 又是一连串的奔波,他们终于查出这栋楼属于电信,准确地说是属于山东通信服务公司青岛分公司。可是,该公司的总部在济南,需要社区居委会跟济南总部对接。反反复复,最终才办完了手续。 无论如何,一栋楼的权属都搞清楚了,账户上的钱也都查到了。只是厘清这栋楼原住户关系就花费了3个月!6一票否决得知老楼维修,全楼的住户都很支持。由于历史原因,租住户有些没有足额缴纳房租,因此维修资金账户里欠着账,有的租户立即前去补缴了房租,把这个欠账给平上了。 万事就怕“但是”,本来以为克服种种困难,房子可以维修了,连“给居民的一封信”都写好了,房子维修却卡壳了。临门一脚,遭遇了一票否决。 问题最后就卡在一个租户那。当几乎所有的住户都同意维修的时候,这户居民却拒绝签字,并且一度切断了与社区沟通的渠道。几经周折联系上了租户,对方表示自己有难处,里边也有很多历史问题,总而言之他不会签字的。 这个答复,让社区居委会也没了办法。 奔波3个月跑出来的资料都躺在一个红色的文件夹里。其中一张纸上记录着:经核算,鞍山五路21号楼一单元楼顶漏雨的总维修费用为.98元,28套房31户按照房屋面积分摊。 就这样放弃吗?隋金凤和王文都不想。在纷繁忙碌之余,他俩还是会经常碰个头,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