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青岛密码一颗蓝莓带来的美丽嬗

 致敬“十三五”,奋斗“十四五”。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宝山镇可以称得上乡村振兴的一个样板。近年来,被誉为“中国蓝莓第一镇”的青岛西海岸新区宝山镇,依托生态、资源特点和农业产业优势,全面发力、蹄疾步稳,构建蓝莓产业体系,以蓝莓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我们流转了土地,然后还能在蓝莓产业园里当工人,腰包越来越鼓,口袋里的零花钱越来越多了。”宝山镇金沟村村民宋清河高兴地说。截至目前,宝山镇蓝莓种植面积已超过2万亩,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蓝莓及其相关产业年产值达5亿元。

第一

  勇立改革创新潮头,宝山蓝莓争做“十三五”弄潮儿。“我们这个镇化茧成蝶,高标准建园,高标准生产,保证了蓝莓的长势和品质,游客越来越多,年亩产达公斤左右。”宝山镇农业农村中心负责人丁钦胜告诉记者说,全镇基本农田10万亩,其中蓝莓2.5万亩,居全国第一。

  日前,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出炉,宝山镇因蓝莓特色产业鲜明、品牌影响力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成功获评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是青岛市唯一入选镇。

  如何才能发掘优势,进行差异竞争?

  宝山镇地处西海岸新区北部,北依胶州市,东临王台镇,南接铁山街道,西靠六汪镇,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户籍人口3万人,是青岛重要农业乡镇。镇内水资源丰富,风河、洋河均发源于此。

  “年1月,青岛蓝宝实有限公司在金沟村进行蓝莓产业化生产,开创中国蓝莓标准化种植先河,年,宝山镇开始规模化种植蓝莓,是国内最早进行蓝莓规模化开发的地区,成为全国蓝莓产业的摇篮。年,国家级蓝莓栽培综合标准化项目在宝山镇实施。历时数年,宝山镇探索完成《蓝莓整形修剪技术》等7项标准,成为全国标准示范。”宝山镇品牌发展办公室负责人李增杰告诉记者,立足生态、资源特点,发挥自身农业产业优势,瞅准发展时机,决定充分发展蓝莓产业,打造“中国蓝莓看青岛,青岛蓝莓看黄岛,黄岛蓝莓看宝山”的“宝山蓝莓”品牌,带动全镇经济发展。

  蓝莓被誉为“水果皇后”“浆果之王”,花青素含量非常高,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功效,对眼睛也有很好的保养作用。有研究发现,蓝莓中最有价值的是花青素,其抗氧化性是传统抗氧化剂VC的20倍,VE的50倍,被认为是目前科学界发现的防治疾病、维护人类健康最直接、最有效、最安全的自由基清除剂。

品牌

  “这里荒山野岭的,能种出什么好果子来?”面对质疑,宝山的答案是肯定的。

  创新模式,打造品牌。宝山镇党委政府坚定信心,抱定决心,致力改革创新,打破固有果品种植模式,全力以赴调整果品产业结构,改变果品产业散户无序经营状态,以党委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精品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创新实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模式,大力发展品牌农业。

  品牌是现代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宝山镇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建设,坚持把品牌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目前,“宝山蓝莓”已逐渐成为全国性知名品牌。

  当年,“宝山蓝莓”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为全国唯一蓝莓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宝山蓝莓”在第六届北京国际优质农产品展示交易会暨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展览会参展,是国内唯一参加会展的蓝莓产品品牌。而镇内企业蓝宝实有机蓝莓园用17年坚持漫漫有机路,年捧回了有机蓝莓届的奥斯卡金奖“年度有机蓝莓引领品牌”大奖,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获得四国有机认证。

  目前,蓝莓龙头企业已经生产出蓝莓果干、果脯、果脆、果酱、果汁、蜂蜜、蓝莓酒等系列产品,宝山镇已经形成了品种引进、种苗繁育、基地种植、果品深加工及市场销售的整个蓝莓产业全程产业链。

  位于该镇李家沟村的青岛宝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蓝莓育苗、蓝莓种植、科研、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高科技产业化龙头企业。宝康有机蓝莓产业园的蓝莓种植面积达多亩,并培育出宝康1号和宝康2号两个花青素含量极高的新品种。目前,宝康蓝莓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开发研制出蓝莓花青素粉、蓝莓花青素片、蓝莓酒、蓝莓花茶等系列产品。

  目前,“宝山蓝莓”产业已成为宝山镇农业产业升级、强村富民增收的龙头产业,同时也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宝山蓝莓”已成为西海岸新区的一张生态名片,助力宝山镇先后获得山东省旅游强镇、青岛市农业产业强镇、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等荣誉称号,为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宝山贡献。

平台

  搭建平台,资源竞争。

  “我们以协会为载体,在淘宝、微店、抖音小店开通的‘宝山蓝莓’线上购买渠道,年线上销售额已累计超过万元,”宝山镇蓝莓产业协会会长隋军说。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宝山镇果断应对,成立了宝山镇蓝莓产业协会,宝山创新农产品管理运营机制,成立“宝山蓝莓产业协会”,制定严格的果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和行业标准,建立共用品牌授权使用制度,建立品牌可追溯系统,有力地推动蓝莓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余家蓝莓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不同形式的蓝莓经营主体参与其中,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组团发展格局,实现了宝山蓝莓的统一宣传、统一标准、统一销售。

  蓝莓成熟季,宝山实施合作社提升行动,带动贫困户、普通群众就业共约1万余人,人均增收约元,增加全镇居民存款余万元。“疫情期间,通过9个合作社的良好运营,在节省了成本的同时,蓝莓售价逆势上涨,较年同期每斤增加5-10元,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增加村集体收益。”宝山镇李家沟蓝莓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清密介绍说,强化党组织引领,健全激励奖励机制,制定收益分红制度,畅通销售渠道,合作社在组织园区、果农优化种植标准,提升果品质量等进行统一管理。

  宝山优化资源配置、引进民间资本,成立七宝发展集团,投资余万元建设占地约80亩的“宝山蓝莓”产业孵化中心系列项目,全面建成后可助力每年增收余万元。其中,建设总面积平方米的恒温库、气调库、分拣包装中心、检验检测室、研发培训中心,推动“宝山蓝莓”品质再提升、产业再升级;宝山打造用于蓝莓文化历史、价值功效、产业发展以及传统农学文化科普宣传和教育体验的“宝山蓝莓”品牌推广中心,助力蓝莓文化推广;搭建“宝山蓝莓”创新研发基地,建设小型智慧农业体验园,开展蓝莓种植技术研发试验、应用推广,进行反季节采摘体验、互联网+现代农业管理,打造“宝山蓝莓”高端化对外展示窗口,促进蓝莓技术创新。

市场

  如何带动旅游人气,提升果品名气,凝聚乡村振兴士气?

  今年6月,协会参与承办了“黄岛蓝莓”节,进一步推动蓝莓产业发展,加快青岛蓝莓走向全国,将其打造成中国蓝莓的行业标杆,线上线下,携手直播、电商平台打造线上销售新业态。

  今年来,宝山镇抓住疫情影响下消费需求旺盛、线上销售火爆的新机遇,积极与网络平台进行对接展开蓝莓线上销售合作。将蓝莓节活动搬到“线上”,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副镇长走进蓝莓大棚直播间,通过现场直播与异地连线互动等方式,打响领导干部直播带货第一枪。直播当日各平台观看量达86万余人次,直播期间订单量突破2万单,销售额达万余元,直接带动线下3余万元宝山蓝莓的销售,成为直播带货的“网红”模板。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等主流媒体对宝山乡村振兴做法予以报道肯定。

  该镇还开展“相约‘蓝莓小镇’体验农旅休闲慢生活”直播活动,还利用滨海大道楼体灯光秀、隧道公交1路车车体广告等宣传推广宝山蓝莓,整合各企业合作社,通过举办评比大赛吸引游客客商兴趣,在外广泛参加招商洽谈会、产品博览会等活动提高农产品知名度,使宝山蓝莓进入居民餐桌,并将宝山果品纳入农业高端品牌体系,为宝山镇品牌农产品与全国市场互联互通搭建增量渠道。

  把产业融入文化振兴,以文化促进产业振兴。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宝山地秧歌表演在宝山镇举行,演员们都是来自当地乡村的村民,他们表演了《蓝莓情》、《蓝莓奇缘》,用传统艺术形式来赞美宝山蓝莓乡村振兴的故事,把蓝莓生动地融入到文化振兴中去。据介绍,宝山地秧歌,源于明末清初形成于清中期,俗称“耍耍儿”“三道弯”等,发源于宝山镇黄山后村,8年宝山地秧歌入列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宝山地秧歌是由膏药客一人、鼓子二人、棒槌二人、大翠花二人、二翠花二人、小嫚二人等角色演绎的民间舞蹈。演出时,先由“药大夫”撑伞摇药铃上场,结合当地民俗特点,用顺口溜编说些拜年吉利话,活跃情绪,沟通感情,渲染气氛。然后在锣鼓和唢呐伴奏下,角色们“串场”扭秧歌,气氛热烈欢快。乡村振兴,让濒临失传的宝山地秧歌小戏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宏图

  云帆高悬展宏图,宝山蓝莓瞻望“十四五”,凝心聚力谋发展,全力以赴促振兴。“用开放思维,培育蓝莓产业化发展。用平台思维,深化蓝莓规模化发展。用品牌思维,推动蓝莓标准化发展。”宝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胡文国表示,“十四五”期间,继续以“企业化管理理念、区块化建设发展、品牌化产业培育、一流化工作要求、高效化推进落实”工作原则,推进特色果品产业化、链条式发展,风雨无阻、勇往直前,实现宝山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宝山一方面继续“走出去”,加强与深圳百果园实业公司、中农批、新发地等农产品批发零售企业沟通对接,加大对深圳、上海、南京等大型城市市场的宣传推介力度,通过线上+线下模式,不断将宝山特色优质果品推出去。另一方面“引进来”,发挥物联网、生物科技、大数据等先进科技的赋能作用,引进先进品种和技术,加快宝山果品的更新换代,进一步提升果品品质。全面发挥宝山镇蓝莓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作用,以“三保三化”,即保有机、保诚信、保增收,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为目标,引导蓝莓产业做大做强,带动产业效益增长,为群众增收搭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近年来,蓝莓产业在青岛的生命力和优势不断凸显,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推动了青岛乡村振兴的发展,蓝莓也成为了宣传推介青岛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青岛市乡村振兴攻势作战方案(—年)》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聚焦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高点站位、对标先进,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坚决打赢乡村振兴攻势六场攻坚战,走好产业富农之路、人才助农之路、文化兴农之路、生态惠农之路、组织强农之路,推动青岛乡村振兴率先走在前列,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青岛力量。在打赢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中强调,实施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工程,做优农副食品加工千亿级产业链,做强粮食、油料、果蔬、饲料、生猪、禽类、水产品等7条百亿级产业链,做大葡萄、蓝莓、茶叶等15条十亿级特色农业产业链;创建农业“新六产”综合示范区,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促进“农业+”旅游、文化、创意、康养等融合发展;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完善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认证标识制度,落实农产品产地准出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加大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打造“青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集群。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们一定会取得全面胜利。

  新奋斗新起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接续推进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路线图: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宝山,一颗蓝莓带来了美丽嬗变。乡村振兴正在青岛全面展开。

据半岛新闻

小崔家国

喜欢就赞赏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rs/6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