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龄容貌婚姻孩子hellip

“可是,你是个女人啊!”

历史的车轮已轰轰然碾轧过五分之一个21世纪,

社会给予女性更大的权利,

提供了更多机遇,

可是,年龄、容貌、工作、家庭……

由性别带来的烦恼和困惑却始终相伴而行。

我是个女人,怎么了?

从依附于男性只具备生育、财产功能的自然人到拥有独立精神人格和经济地位、参与社会分工的社会人,时代洪流中,生产力进步、文明程度提高,同样离不开每一位女性的勇敢搏击,她们哪一天不在努力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你无法想象,一个女孩要经历多少看不见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地长大成人。”韩国作家赵南柱在《82年生的金智英》一书中如是写道。

妇女节前夕,记者采访了十几位不同年龄段的女性,从她们身上感受“她力量”,以及与此相关的变化与成长。

01关键词:年龄   早上6点,王丽被枕头边的手机闹铃声惊醒,头天晚上因为3岁的小儿子起夜,她总共才睡了四五个小时。强忍着困意踱进厨房,王丽操持起一家人的早饭。   7点,叫醒8岁的大女儿起床洗漱、准备上学,小儿子被姐姐噔噔的脚步声吵醒了,睡眼惺忪地哭闹着要妈妈抱。   王丽一边抱着老二,一边急巴巴催促吃完早饭的老大收拾书包。听说让爸爸送自己上学,老大磨磨蹭蹭,满脸的不乐意。此时,眼看着老大上学就要迟到了,王丽还没安抚住老二的情绪。   重复、琐碎、恼人……这就是王丽生活的日常,王丽对即将到来的0岁充满焦虑,就像某杂志专栏总结的那样,“0岁已婚女人:被生活填满了生活”。   好不容易把老大送出门,王丽转回身计划起老二的活动日程:陪玩、陪读绘本、准备午饭,孩子睡午觉时,收拾卫生洗衣服……哦,还有下午3点半去接放学的老大。   王丽怀念还没有生孩子时的30岁,也盼望50岁快点到来:到时候孩子长大了,也许就没这么累了。   年底,王丽为自己购买了一份重疾险,计划今年去做一个全面体检。“这个年龄,不敢病也不敢倒,我病了,孩子们怎么办?”   成年女性似乎天生就有“年龄的恐慌”。   “我们一家租房住,房价太高,现在还买不起,挣的钱也攒不下来,时间过得太快,就挺慌的。”27岁的王晴经营着一家美甲店,一想到自己马上就奔向30岁了,她就觉得“好可怕”。和老公从菏泽老家来青岛打工,两人都只有初中学历,早早工作、结婚、生育。女儿今年3岁了,她正琢磨着给孩子报个舞蹈班。90后广告制片人张倩正在工作中。   张倩今年刚满30岁,这个青岛姑娘自称对年龄无感,但也“希望自己35岁之前嫁出去”。   宫月还不到30岁,却认定自己的年龄焦虑从2岁就已经开始了。她认为女人更容易衰老,男人30岁可能才刚开始成熟,而女人最好的时候可能只有10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要开始注意和防范面容衰老、身体健康问题,也希望在30岁的时候,自己工作中有个不错的成绩。”   “70后”作家孙君红曾就年龄话题和年过七旬的父亲有过一段谈话。   “如果让你回到年轻的时候,你愿不愿意?”父亲答:“不愿意。”   为什么?“年轻的时候没有现在好,那时候什么都没有。”   如今,孙君红给出了和父亲一样的回答,“也有过年龄焦虑,30多岁害怕0岁,0岁也害怕很快就到50岁。但是,当你真到了50岁,会发现每个年龄段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年龄增加,阅历和智慧也在升级,心态更平和,因为你更强大了。”孩子已经成年,自己精神充实、经济独立,她感受心灵的自由前所未有。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孙君红说,女性的年龄恐慌更多是对美貌这一易碎品的珍惜。当经历过了岁月的洗礼,将风景看透,也就懂得了生活中的细水长流。关键词:容貌   身高一米七,从小芭蕾舞塑身,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走在人群里,你能一眼看到她,“美女”这个称呼对宫月来说,并非礼貌用语,而是真实评价。   “依然为容貌焦虑。”一周两到三次健身私教课、名牌护肤品三个月一换……工作之外,宫月把月收入的0%和大量业余时间花在“变美”,这件女人一生的“事业”上。“我每周去两到三次健身房,一次需要近三个小时,私教课每节50元;一套化妆品几千元,再贵也得买啊,美是女人一生的追求。”   春节期间躲不过大吃大喝,体重回升了两三斤,大年初五,宫月就开始预约健身教练。对体重秤上的任何“不良”变化,她都如临大敌。职场经历一再向宫月证明——“社会对美女的宽容度比较高”。   年出生的小韩,是一所教育机构的代课老师,从小到大身材圆润不改,自认为对容貌并没有过多焦虑,但每次出门之前也会投入0多分钟化妆,从粉底到睫毛膏再到口红,林林总总的化妆品里不缺大牌。口红是她的最爱,迪奥、兰蔻、爱马仕,每个月都买新色号。   “我觉得化妆是对学生和家长的一种尊重吧,也喜欢化好妆的自己。”小韩如此解释道。   相比前两位“90后”,王丽正处于顾不上保养、“暂时放弃自己”的阶段。   “衣服优衣库、化妆品买平价货,为了哺乳和做家务,美甲、染发我已经戒了好几年了。”说起这些,王丽只有无奈,“从皮肤到身材,都在坐滑梯”,老大的成绩单和老二的健康指数才是她目前生活的重点。   老二出生后,王丽的身材一直没有恢复,对着镜子上下扫一眼,“多长出来的20斤赘肉如同夏天恼人的苍蝇,挥之不去”。和体重增长抗争,也是女人一生的功课。   纪录片导演冯云(化名)坚持不吃晚饭3个月了,体重降了三四斤后一直在盘桓。常年坐在电脑前剪辑视频,让她鲜有运动的机会,最近她带了一根跳绳到办公室,打算工作间隙动起来。   “我有时候挺同情男人的,尤其夏天,他们不能穿裙子,哈哈哈哈……”阅历丰富的孙君红时尚知性,看上去明显比同龄人年轻。身材娇小的她穿着米色羊绒衫、阔腿裤、漆皮高跟鞋,认为眼下是有生以来最好的状态。“我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最年轻的时刻,当然要美美的。二三十岁的时候反而对自己的容貌和身材不自信。”   女人对美的追求确实贯穿一生,孙君红透露,她比很多同龄人显年轻的秘诀除了保养得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放弃”。   “我身边有的同龄人,年轻的时候比我漂亮,嫁人生子之后被家务消磨,失去了自我,就不爱打扮了。再有一些到了0岁上,事业遇到了瓶颈期,工作也得过且过,精神上没了追求,也特别容易老。”孙君红环视身边,为了孩子老公而放弃自我的同龄人比比皆是。   “女人想不被时代抛弃,需要不断学习,审美水平的提高也很重要,在这一点上,女人比男人压力大得多,因为社会对你有这个要求。”孙君红在云南景迈古茶山和茶农一起摊晾茶叶。02关键词:婚姻   “可是,你是个女人啊!”丈夫说出这句话时,电话那头的刘玲玲感觉心凉了半截。   结婚10年,遇到工作和家庭不能兼顾时,刘玲玲内心的天平总是倾向家庭,很多进阶的良机就这样被主动放弃了。时间一长,她在公司领导眼里成了不求上进的那一个。“其实我不想这样的,我也是名校毕业,不比那些男同事差啊。”   这次不一样,公司有个去总部进修的名额,部门主管推荐了她,机会难得。虽然担心丈夫可能不同意,但抱着一丝希望,她还是拨通了电话。   “一下子去几个月,孩子怎么办?你是个女人啊!”丈夫的冷漠和自私让刘玲玲失望至极。最终,怀着万般的不情愿,婉拒了领导的好意。   “其实我就像‘82年生的金智英’,结婚后承担了大部分家务和育儿义务,老公只顾工作和应酬,就算有个周末也是睡觉和打游戏。”刘玲玲身边的女伴也大多是这种情况,她们聚在一起吐槽,七嘴八舌地声讨不公,但也无能为力。   同样的吐槽,出现在最近流行的脱口秀节目中。“只有那些年轻女孩才思考什么爱不爱呀,咱们中年少女,衡量爱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还没离(婚),(对于老公)你就让他能挣钱挣钱,能干活干活,能暖床暖床,就完事了!”一位女演员这样调侃中年女性的婚姻。   同为“80后”,依然单身的金莹(化名)要自在得多。未婚未育,让快0岁的她看上去也就三十出头的样子,除了日常工作,她喜欢练书法、看电影、阅读。   去年,金莹买了一套小公寓,工作日自己住,周末回父母家。“原来一直跟父母一起住,我妈做饭特别好吃,生活没有任何压力,自己过得也自在,一不留神就快到不惑之年了。”金莹的性格里依然有少女般的俏皮。   上大学的时候金莹也谈过恋爱,工作后因为分处异地而分手。工作几年,就是各种被安排的相亲。“有过两段几乎要走进婚姻的交往,但最终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成。”   “现实可能不太乐观,同龄人基本都结婚生子,就算单身也是二婚了,要找初婚的只能找弟弟了,哈哈……”金莹并不是独身主义者,依然对爱情抱有期待。   身边的女性朋友大多结婚了,有的还生了二胎,金莹对此不急不躁,“和她们比起来,我最大的优势就是时间自由,所以有时间我会多读书、学习,不能让时光蹉跎。”   “90后”往往更具经济头脑,在她们看来,女人结婚后要承担更多家务,生孩子后还会影响事业,似乎弊大于利,“不划算”。   宫月在心里给自己设定的结婚底线是35岁。“我父母从来不催婚,因为他们知道我很独立,自己有数。”宫月坦言,即便结不了婚也没什么,社会更宽容,生活更多样。   “每个离婚女人都有一个完美生活梦,然而完美生活背后却是一地鸡毛。生活本身不可能完美,完美的是面对生活的姿态。”这是孙君红印在自己小说封面上的一段话。经历过离婚、再婚,她对婚姻的感受更深刻:“婚姻本质上是经济体,尤其有了孩子之后,最大的功能是抚养孩子。”   “爱情是会变的,婚姻也会变,因为各种各样的现实原因,有的是贫贱夫妻百事哀,有的是苟富贵则相忘……”孙君红将自己的情感经历和感悟倾注到小说的创作中。   离婚、单亲妈妈、再婚,孙君红坦言,这条路对女人来说并不好走。   “第一次大家都年轻,可能就是感觉对了就结婚了,没有考虑过柴米油盐,也没有看对方的经济和能力,但是人走着走着会散,可能是两个人的思想和能力都不同步了。”孙君红和前夫离婚后,带着女儿搬到更小的房子里生活,既然是自己做的决定,咬紧牙关也要坚持。   再婚,要面对的问题更复杂。主要是处理与双方孩子以及前任的关系。“因为孩子,我们都不可能不和前任联系,那这里面就涉及到双方的信任问题,还有孩子抚养方面的经济问题。”眼下,孩子们都长大了,不在身边,孙君红感觉自己和现任丈夫反而体会到了互相陪伴的温暖。03关键词:孩子   第一下宫缩发生在年初秋的一个下午,通过书上学来的知识,王芳知道,孩子马上就要出生了。那天,只有母亲陪在家里,带上简单的衣物和所有证件,医院。   每次宫缩的间隔有20分钟,医生轻松地说,今天肯定生不了,要么回家等,要么住院等。王芳选择了住院,她害怕各种意外的发生。   宫缩间隔的时间渐渐缩短,从十几分钟一次到了几分钟一次,就像一个巨大的拳头在挤压一块海绵,每次疼痛感袭来,王芳都忍不住叫出声。   一夜未眠,凌晨5点,王芳感觉胃里翻江倒海,跑到卫生间一阵呕吐。经验丰富的护士说,“这说明骨缝开得快,你赶紧去待产室检查一下。”果然,已经开到了6指。但还要等待。   待产室里,女人痛苦的呼喊声此起彼伏。王芳隔壁一个产妇抄起电话对着那头的丈夫又哭又骂,一边哭还一边喊:“我不生了!”   王芳异常冷静,除了痛苦袭来时需要咬牙挺住,她在耐心地等待着——“从没有哪件生命中要发生的大事让我如此镇定”。   “快开到十指了,进产房吧。”王芳听见护士说。0分钟后,女儿出生了,她筋疲力尽到几近昏迷,看了一眼旁边的小婴儿,心是安定的。   有人说,每一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王芳在那一刻感受到了母子连心的含义。   冯云生孩子是剖宫产,由于是局部麻醉,她甚至能感觉到手术刀划过腹部的冰冷,还听到医生和护士在说话。“具体说什么记不清了,缝合的时候能感觉到皮肤被拉扯。”生育过程没有痛苦,但麻药劲儿过了,伤口的疼痛周期更长。   王丽生完二胎后身体状态一直没有恢复,不独是体重,还有健康状态。“会特别怕冷”,这还不包括抱孩子引发的腱鞘炎和腰肌劳损。   哺乳是最辛苦的。小婴儿一天要吃至少10次奶。一年的时间里,当妈妈的不可能睡个好觉,那哭声比闹钟更刺耳,也更扣人心弦。皮肤变差、精神抑郁,头发一掉一大把。   一岁左右会不会走路?快两岁了还不会说话?三岁上幼儿园能不能适应?绊人心的又岂止是这几年或者这几件事。   母亲,是一个从一开始就不能退却、不能偷懒、不能更换、无可替代的“职业”。每一个女人因为做了母亲变得更有责任感、更坚强也更加无所畏惧。这个世界上,只有母爱是最无私的付出。0关键词:事业   “女人结婚有了孩子,事业大多数会停滞不前,所谓事业和家庭的平衡都是假的。”冯云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平衡,只有选择。   过完正月十五,冯云就开始制定去北京采访的计划。此行不光是她和身为摄像师的丈夫,还有孩子和老人。她今年0岁,运营着一家影视公司,主要承接纪录片制作。她目前服务的甲方是一家北京的影视公司,要为一部电影的拍摄制作纪录片。   采访拍摄对象都很忙,进京拍摄,这已经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在去年冬天,被她戏称为“带着孩子去工作”。   “先在北京租好房子,白天我出去拍摄,请爸妈帮忙照看孩子,做午饭,晚上回来我还要给孩子洗澡读绘本。”冯云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不愿意缺席他的任何成长阶段。   冯云在北京租的房子并不大,五口人的临时居所里有时也会有矛盾。一天的工作跟下来,精疲力竭,但她还要坚持着,不让不良情绪影响到老人和孩子。“有时候特别焦虑,睡不好觉,也只能撑住。”   给自己放个长假歇歇不行吗?“肯定不行,公司需要运转,员工还等着发工资……”孩子今年要上幼儿园了,冯云盼望孩子上学后,自己能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上。冯云在北京工作间隙,带着孩子去了自己小时候去过的隆福寺。   “我若出了牢笼,不管他天西地东,也不管他恶雨狂风,我定要飞他一个海阔天空!直飞到精疲力竭、水尽山穷,顺便请那狂风,把我的羽毛肌骨,一丝丝都吹散在自由的空气中!”中国第一位白话文女作家、女教授陈衡哲在她的诗歌《鸟》中,表达了20世纪初女性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牢笼”的抗争。彼时,大部分中国女性还裹着小脚围着锅台转。   百年之后,年轻女孩们都知道了经济独立的重要性。   当然也有“特例”,“我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女同学的人生目标就是嫁人。”但张倩认为,全职太太也是一种人生选择,只要想清楚得失利弊就可以。   身为广告制片人,张倩的具体工作是“解决问题”。一个剧组里,除了拍摄之外的所有问题都是张倩这个制片人来解决,包括拍摄设备、道具、化妆、剧组人员的吃住行,等等。对一个“90后”女孩来说,这份工作无疑既辛苦又充满挑战。   “工作的专业度很强,业内出名的制作人收入都非常高。”张倩喜欢现在这份高难度的工作,还不想过早涉足婚姻。   谈到会不会做全职太太,宫月马上摇头:“肯定不会,我承受不起那份与社会脱节的心理压力。”宫月的第一份工作是舞蹈老师,“做了几年,感觉是一个吃青春饭的工作,就转行了”。   宫月认为自己在事业上经常遇到贵人,转行到广告公司后主要服务房地产公司,“后来我想进甲方单位”,目标很快实现了,跟着一个部门领导一起跳槽到一家房地产销售公司。“我目前供职的单位是山东海洋产业协会,发展空间更大。”   孙君红的成名作《完美生活》完成于人生的逆境之中,“那年我0岁,人生面临多重失败,是灰暗时刻。”回忆当年的种种,孙君红惊叹于自己的顽强。   “那年我刚离婚,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很叛逆。”孙君红说,“单亲妈妈本来就不容易,还怕孩子因为这个事情受到影响,在教育孩子方面是进退维谷。”也许是命运偏要和她开个玩笑,作为单位的业务骨干,本来事业顺风顺水的孙君红,却在一次本应毫无悬念的竞聘中败下阵来。   巨大的挫败感包围着孙君红,“是写作救了我”。她用写作与巨大的失败感和自我否定短兵相接,一百天里几乎是闭门不出,写就了30万字的长篇小说《完美生活》。   小说发表后,孙君红有了更多机会,参与了多部影视剧的剧本创作。在云南采风期间,她接触到了当地的茶农,出于兴趣,开始研究茶文化,顺带做起了茶叶生意。   “命运的机缘巧合有时候很奇妙,卖茶其实对我改变最大,原来性格有点清高,现在更现实,也更快乐了。”孙君红经常在朋友圈里晒她的茶室并邀请朋友去做客,“以茶会友,听到的故事可以写进剧本里。”张倩在工作中。05关键词:改变   “没有孩子之前,谁还不是个小公主呢?”冯云说,自己的“成长”是在养育孩子之后:当一个鲜活的生命放到你的枕边,尽管生育的阵痛还未完全消退,那一刻,“你的生命里有了一个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人,这是一个女人要强大的最大动力”。   常林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慢慢原谅了母亲。在她的记忆里,找不到和母亲曾经亲昵无间的片段。   “我是在姥姥家长大的,要上学了才回到父母的家。”那个时候,常林的弟弟岁,总感觉“他们三个”才是一家人,她像一个外来者。   爸爸工作忙,妈妈带她和弟弟,母女之间的隔阂在生活的细节中无处不在。   童年母爱的缺失像常林心里的一个黑洞,多数时候她选择视而不见,一旦出现就会造成自信心全线崩塌。   “是女儿治愈了我。”常林和母亲没有建立起来的情感链接,在她和女儿之间重新搭建。“可能以前还是有点记恨母亲的,但现在都释然了,每个母亲都不容易。”当自己也成为母亲,常林懂得了什么是无私的爱,如今的她更希望是那个给予爱的大人,而不再是一个渴望得到爱的“孩子”。   刘玲玲的改变是从和丈夫那个沟通不畅的电话开始的。   “当别人没有把你的权益优先考虑的时候,只能自己多爱自己。”刘玲玲不再为了一次不尽如人意的测验成绩和孩子死磕,也不再过多   “我报了一个瑜伽班,一周一次课,能瘦身,同时放松自己。”刘玲玲把为了接孩子而干不完的工作拿回家做,尽量提高工作效率;她重新开始阅读,每天晚上1个小时,已经坚持了半年。   做好了时间规划,自己的生活充实了,工作也越来越顺手,家庭矛盾反而变少。丈夫看到她的变化,也感受到自己被“冷落”,反而开始学着做家务。   “我在一本书里看到,说婚姻其实是一个人的事,你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对另一半有过多期待,你们的关系反而会变好。”刘玲玲说,最近读了谢丽尔·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发现无论男女,都值得拥有独立而完整的人格和自我实现。   “为什么女人想自我实现更难?除了家庭的羁绊以及一直以来受的教育,也与自我设限有关。”刘玲玲说,自己年近不惑才终于找到了自我。   “女人要投资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这一点非常重要。”从事法律工作的吴敏认为,女性要不断学习和成长,需要对自己的需求有充分了解,同时对社会和婚姻也要有一定的认知。“千万不要做傻白甜,一厢情愿,最后自己碰一鼻子灰。”>>记者手记<<

“男女平等”,你打几分?

  波伏娃曾说:男人极大的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达到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在这次调查采访中,几乎每一位受访者都回答过同样一个问题:社会上男女平等的状况如果是10分,你认为能打几分?多位受访者给出6到7分。对于喜不喜欢自己的性别这个问题,所有人都选择了“喜欢”。   金莹给男女平等的现状打6分,存在的问题她认为,主要是年龄歧视,还有对哺乳期女性工作中的态度问题。   “从法律和各种形式上来说,男女还是比较平等的,但是依然存在很多观念上的不平等。”吴敏是“70后”,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从来没有让她感觉到丝毫的“重男轻女”,但在工作中有时候会体验到那种因为性别带来的“不合理”。   孙君红家里只有她和妹妹两个孩子,没有男孩,从小也没有感觉到父母“重男轻女”,但在父母的眼中,“女孩应该有个女孩样子”,文文静静的就好了,出格的事最好不要做。“比如,我唱歌跳舞,我爸妈能接受,但我想学说相声,我爸爸就不同意。”   “90后”张倩给这道题打8分,她认为整体情况不错,但也存在少部分人的性别认知偏差。“男人和女人只是性别不同,没有高低之分,因为不同,所以有了不同的社会分工和角色分工,男女之间更多的应该是合作而不是对抗。”宫月说,“90后”感受到的男女平等状况会更乐观。   记者采访中发现,尽管生活有很多痛点,身为女性依然有属于性别的各种艰难,但经济和精神独立的女性越来越多。她们三观极正、可盐可甜,进可职场拼杀,退可岁月静好。   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新词,叫做“深圳女孩”,据说,她们每次聚会不聊八卦不谈爱情,见面都在聊如何“搞钱”。也许,只有实现了真正经济上的平等,所有受访对象都期待的爱情才能回归最单纯的“爱”的本质。-------------------------------------------------◆文/半岛全媒体记者李珍图/受访者提供◆责任编辑:小雨校对:姚佳审核:小新

◆半岛-(线索采用后,有奖励哦)

◆联系我们:neirong58(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rs/71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