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代赭石

本品为较常用中药。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抑肝阳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原名“代赭”。

别名:须丸、赤土、丁头代赭、血师、紫朱、赭石、土朱、铁朱、钉头赭石、钉赭石、赤赭石、红石头、代赭

来源:为一种赤铁矿的矿石。

采收和储藏:挖出后去净泥土杂质。

原形态:赤铁矿(《石雅》;三方晶系。晶体常呈薄片状、板状。一般以致密块状、肾状、葡萄状、豆状、鱼子状、土状等集合体最为常见。结晶者呈铁黑色或钢灰色;土状或粉末状者,呈鲜红色。但条痕都呈樱桃红色。结晶者呈金属光泽,土状者呈土状光泽;硬度5.5~6,但土状粉末状者硬度很小,比重5~5.3。在还原焰中烧后有磁性。

产于许多种矿床和岩石中。含铁岩石风化岩可形成残余的赤铁矿床;变质岩有时含亦铁矿很丰富,成为重要铁矿。

产地:主产山西、河北,此外河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亦产。

性状鉴别:本品呈不规则的扁平块状,大小不一。全体棕红色或铁青色,一面有多数乳头状的“钉头”(习称钉头赭石)。另一面与突起相对处有同样大小的凹窝。互相摩擦,有棕红色粉末。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显层迭状,且每层均依钉头而呈波涛弯曲。气无。味淡。本品粉末,加盐酸能缓缓溶解,其溶液微带棕色,加10%的亚铁氰化钾试液立刻呈绿黄色沉淀。以色棕红,断面显层迭状,每层均有钉头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二分氧化硅(40.25%)、三氧化二铁(51.52%)等。

药理作用:镇胃降气、平肝熄风、含三氧化二铁,其铁质能促进红血球和血素的形成有补血作用。对于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并有轻微的收敛作用。

炮制:代赭石:除去杂质,砸碎,过筛。煅代赭石:取刷净的代赭石,砸碎,入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上煅红透,取出,立即倾入醋盆中淬酥,捣碎,再煅淬一次,取出,晒干,碾成粗末。(每代赭石斤,用醋两次共50~60斤)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肝、心包经。

功能:重镇降逆,清火平肝,凉血、止血。

主治:治噫气呕逆,噎膈反胃,哮喘,惊痫,吐血,鼻衄,肠风,痔瘘,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入丸、散。

注意:孕妇慎服。

临床应用:

(1)镇胃降气而止呕止噫(呃逆或噫气),前人称此作用为镇逆。适用于胃气虚弱的呕吐、呃逆、噫气、胃脘满实。常配旋复花、党参、干姜等,方如旋复代赭汤。此方在顽固性呃逆用阿托品治疗无效时用,用之有时可取得效果,但热性呃逆则忌用。

有用于治噎膈,咽食时觉有梗阻而不下,诊断属食道贲门下痉挛者,可以代赭石为主药,开胃降气,配以党参培元,佐以当归、知母,方如参赭培气汤。

(2)平肝熄风,治肝阳上亢而致的头晕、目眩。脑胀、耳鸣。对于有上述症状的高血压病而又兼有心悸、脚步虚浮。手足震颤、烦躁、不欲卧床、大便不畅者,尤其适合,取其有镇静、通便作用,常配牛膝、牡蛎、玄参等,方如赭石平肝汤。

(3)用于治喘,对实证气喘较合适,尤其心性哮喘患者,当出现有气促、胸翳等哮喘发作迹象时,可用旋复代赭汤防其发作;在哮喘发作后,仍有噫气、汗出,可用此方善后。对于肺热咳喘者,可配旋复花、桑白皮、苏子等药,此时代赭石每剂可用至30G。

(4)用于凉血止血,适宜于吐血而病在肝胃,兼有胃脘气逆,咳而欲呕,或痰中带血者,配旋复花、丹皮、鲜生地等。如其病在肺,更加配紫菀、款冬、杏仁、枇杷叶。

代赭石的功效

平肝潜阳,降肺胃逆气,凉血止血。

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有肝热的,配清肝的。降逆气。只要是胃气上逆引起的恶心、呕吐、嗳气,呃逆使用,配伍旋覆花,还有生姜、半夏这类止呕的药,这样和胃止呕、降气止呕作用就很强。还降肺气,用于废弃上逆的喘息,且常常用于虚喘,肺肾两虚,肾不纳气或肺虚呼吸无力,不能很好的主气。凉血止血,有一定作用,但不强,关键是它苦寒沉降,所以血热妄行,表现在上部的出血症适用,且清降,使气不上逆,出血上逆之势有一定控制,在很多出血证中使用,古方中对慢性的如崩漏失血用它。一般都要打碎先煎,要火煅后醋淬,它离含的最有害的杂质氧化砷,就是砒霜。煅时氧化砷易升华,而降毒性,且疏松,便于配方和制剂,增强疗效,更安全。

1、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本品为矿物药,质重沉降而长于镇潜肝阳,性味苦寒,又清降肝火。用治肝阳上亢肝火盛者见烦躁易怒头胀失眠,常与石决明、夏枯草、牛膝等同用,如代赭石汤。用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之眩晕头痛,目胀耳鸣,每与龟板、牡蛎、白芍药等滋阴潜阳药配伍,如镇肝息风汤。

2、重镇降逆,用于呕吐、呃逆、噫气、喘息等证。代赭石重镇降逆,既可降上逆之胃气而止呕、止呃、止噫,亦可降上逆之肺气而平喘。用治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噫气不止等症,常与旋复花、半夏、生姜等配伍,如旋复代赭汤。用治哮喘有声,卧睡不得者,可单用本品研末,米醋调服取效。用治肺肾不足,阴阳两虚之虚喘,每与党参、山茱萸、胡桃肉等配伍。

3、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衄、崩漏。本品苦寒,入心肝血分,有凉血止血之效。故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可与白芍药,竹茹、牛蒡子等同用,如寒降汤。用治血热崩漏下血,可与禹余粮、赤石脂、五灵脂等同用,如震灵丹。

代赭石的作用

本品主含三氧化二铁。所含铁质能促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新生。对肠管有兴奋作用,使肠蠕动亢进。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对离体蛙心有抑制作用。

1、本品主含三氧化二铁(Fe2O3),其中铁为70%,氧30%;并含中等量硅酸、铝化物;小量镁、锰、钙、钛等;尚含砷。其含铁质吸收利用,能促进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新生;对离体肠肌有明显兴奋作用,可致肠蠕动亢进;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对离体蛙心,大剂量有抑制作用。

2、代赭石经火煅醋淬后,含砷量降低,而钙、镁、铁、锰、锶等成分溶出量增高。故为增效减毒,宜炮制后用。

代赭石的附方

1、治肝阳上亢而致的头晕、目眩、脑胀、耳鸣

代赭石30g(打碎先煎),怀牛膝、龙骨、牡蛎各15g,玄参12g,天冬6g,蒺藜15g,钩藤24g,白芍12g。水煎服。(《中药临床应用》赫石平肝汤)

2、治癫狂失心,脉滑实者

生赭石二两(轧细),大黄一两,朴硝六钱,清半夏三钱,郁金三钱。煎服。(《衷中参西录》荡痰汤)

3、治痫风

磁石二两(能吸铁者,研极细,水飞出,切忌火煅),赭石二两,清半夏二两,朱砂一两。上药各制为细末,再加酒曲半斤,轧细过罗,可得细曲四两,炒熟二两,与生者二两,共和药为丸桐子大。铁锈水煎汤,送服二钱,日再服。(《衷中参西录》加味磁朱丸)

4、治五痫

代赭石一两,明矾二两。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水下。(《古今医统》)

5、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旋覆花三两,代赭石一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二升,日三服。(《伤寒论》旋覆代赭汤)

6、治喘息

代赭石(煅赤)一两,牡蛎(粉)一两,皂角(去皮尖)一两,贝母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齑水入麻油一二点调下。(《普济方》引《鲍氏方》)

处方举例:

(1)旋复代赭汤(《伤寒论》):旋覆花9g(包)、代赭石9g(打碎先煎),党参9g、半夏6g,炙甘草6g,生姜9g,水煎,日分3次温服。

(2)参赭培气汤(《衷中参西录》):党参18g,生赭石24g(打碎先煎),天门冬12g,法半夏9g,淡苁蓉12g,知母15g,当归9g,水煎,服药后含化咽服柿霜饼15g。

(3)赭石平肝汤:代赭石30g(打碎先煎),怀牛膝15g,龙骨15g,牡蛎15g,玄参12g,天冬6g,蒺藜15g,钩藤24g,白芍12g,水煎服。

(4)赭石按其形色不同,商品分为三种规格,除正文所述的为广大地区习用,并认为质量较好外,尚有以下二种。

①无钉赭石:性状与前种基本相同,惟不具钉凹,色较暗淡,断面层纹平直。习惯认为质量较次。

②卵状赭石:呈卵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一般1~2厘米,附有赭红色粉末,易落。砸开后,断面紫黑色,不整齐。仅在四川地产地销。

代赭石的相关论述

1、《本草图经》:“今河东、京东山中亦有之。以赤、红、青色如鸡冠有泽,染爪甲不渝者良。古方紫丸治小儿用代赭,云无真者,以左顾牡蛎代使,乃知真者难得。”

2、《纲目》:“赭石,处处山中有之,以西北出者为良。宋时,虔州岁贡万斤。崔昉《外丹本草》云:代赭,阳石也。与太一余粮并生山峡中。研之作朱色,可点书,又可罨金益色赤。张华以赤土拭宝剑,倍益精明,即此也。”

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rs/76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