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妇科的论治

中医药对妇科的论治

中医妇科包括,经、带、胎、产、妇科杂病的论述、治疗、保养。

一,

首先谈谈女生的月经及保健之问,二千多年前的医著《黄帝: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健康女子十四岁左右月经开始来潮,为初潮,每月一次,信而有期,故称月经,又称月汛、月信、月水,西医为子宫蜕膜有规律性的更替。是女生青春发育期的重要标志。初潮年令可因地域、气候、种族、营养等不同,今天,随生活水平日愈丰盛,提至十岁前或至十八岁。女生一生中有月经来潮期,大约三十五年。四十九岁左右便终止,称绝经。月经有正常的周期,经量、经色、经质。出血的第一天为周期的第一天,两次月汛的第一天间隔期为月经周期,一般为28天,不应少于21天,不应超过35天。经期一般为3一7天。经量第一天稍少,第二、三天较多,第四天之后逐渐减少,总量约50一80m[。经色多为暗红,开始较浅,逐渐加深,最后转为淡红。经质不疑固,无血块,无特殊臭气。有些女生,初潮之后1一2年,月经不依周期来潮,停闭一段时间后再来潮者,这是由于肾气未充,天癸初至而不稳定的关系,发育成熟后,可恢复正常。绝经期前后也会月经紊乱,不按周期,量或多或少,逐渐终止月经。有两个月定期来潮一次者,为并月;三个月一潮者,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行者,为避年;还有终生不见潮而受孕者,为暗经。极少数人受孕初期仍按月有少量月经却无损于胎儿,为激经,又称盛胎。这个别特殊现象,经妇科检查,无异常,不视为病状。月经,我们所见的是血。它的产生与奇经八脉中的冲、任、督、带,天癸、臟腑、气血的盛衰关系极为密切。冲为十二经之海,冲为血海;任主胞胎;督,总督之意,阳脉之海;带,绕身一周,如束带矣。天癸,《景岳全书:阴阳篇》:元阴者,即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天癸是也,强弱系之。脏腑是气血生化之源。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肺主气,气帅血,肾藏精,精化血。肾气旺,天癸熟;肝气畅,经如期,脾胃健,血海盈。月经之产生,与肾、肝、脾(胃)的关系尤为密切。气血,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血为气之母,血和气,相互资生、依存。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是血昹运行的动力,气血调和,则经候如期。月经正常与否是女生健康状况的展现。一旦发现异常,必须请中医师辨证论治,对症下药,切莫耽误病情……成了难病!为中华民族健康发展,繁荣昌盛,仰望女姓朋友请注意养生、衣着,尤其是经期前后:远离冷饮辣烧烤,心欢衣暖保腰膝;心想孕育下一代,火锅饮料更不宜!

一一痛经一一

妇女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周期性的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为痛经。巢氏《诸病源候论》立《月水来腹痛候》:《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为后人研究痛经奠下了理论基础。

病因病机:在经期,若素体亏虚,六淫,情志所伤,导致冲任瘀阻、寒凝经脉,致气血运行不畅,胞宫血流受碍,《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养,不荣而痛。病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经。也有因子宫发育不良、畸形、子宫位置过度不正等而发生痛经的。

痛经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月经疼痛,常发生于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妇女,往往生育后痛经缓解或消失;继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由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息肉等引起的痛经。

痛经多发作于月经第1一2天,常为下腹阵发性绞痛,可放射至阴部、腰骶部,常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于经前1一2天下腹疼痛,行经时加剧……。膜性痛经的病者则于月经第3一4天时,疼痛最剧烈,待膜状物排出后即消失。

痛经,经妇检及X光、B超等辅助检查排除生育系器质性疾病,详细询问病史,根据病情,即可确诊。

治疗:器质性病变所致继发性痛经,必须根治原发病;原发性痛经,西医药只可用镇痛、解痉药等对症处理,或必要时据病情手术治疗。

中医临床上常见气滞血瘀、寒凝胞中、湿热下注、气血虚弱、肝肾虚损等症型。

案一,气滞血瘀型;王某,22岁,年11月18日就诊。月经初潮14岁,近四年,每逢行经时,小腹剧痛难忍。曾屡服止痛化症丸、逍遥丸之类,始服有所改善,后则不灵。经水毎每推后旬曰,量少,色紫暗夹块,质如痰涎。来潮前自觉胸闷、烦恼,喜叹息或发怒则适,素好甘甜油腻之物,及吐痰涎。形体胖,舌胖暗淡,苔腻,脉细弦而滑。属肝郁痰阻、血瘀经痛。以疏肝化瘀,涤痰行气治之。拟方: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牛膝、益母草、制香附、延胡索、乌药、柴胡、茯苓、白术、法半夏、陈皮、甘草、红藤。本周期服7剂,忌食甘腻生冷之物。二诊时,痛缓症减,胸闷、心烦、呕恶未清。依前方去牛膝、桃仁,加郁金、佛手片。经前服,每日一剂,续服一周。调理5个周期,年后随访,痛经已除。

案二,寒凝胞中:周某,21岁,年9月10就诊。月经推后5天,经行前一天,腹痛又作,小腹锥痛,呈阵发性加剧,痛甚时,伴冷汗出,喜按、得温稍缓。经色紫暗,夹少许血块,脸色苍,舌苔白,质淡,脉沉滑。上次潮前,正值炎天暑热,恣食冷饮,加以冷浴。此仍寒邪直中,凝滞胞宫。治宜温经散寒,通经定痛。拟方:桂枝、炒白芍、炙甘草、艾叶、香附、益母草、炮姜、小茴香、当归、山查、桃仁。每日一剂,连服一周,服2个月经周期,月汎恢复正常。

按:其余痛经类型,不详述。总之痛经,情志舒畅为首要,戒冷饮、避冷浴;调理气机,温通散凝为主旨。

淺谈闭经及治疗

闭经是指女子年逾18岁尚未初潮,或已行汛而又中断达三个月以上的病理现象。这现象是多种妇科疾病的一种症状。它不包括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及绝经期后的生理性闭经。也有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偶见月经不潮;或酷暑之季,临期不来的,俗称《歇伏》。可暂不作病论。闭经记于《内经》:女子不月、月亊不来。闭经病因较为复杂,巢元芳《诸病源侯论》载:妇人月水不通者,由劳损血气,致令体虚受风冷。风冷邪气客于胞内,伤损冲任之脉,……致胞络内绝,血气不通,故也。闭经,中医可分虚、实两类。虚者精血不足,血海空虚,无血可下;见于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燥型。实者邪气阻滞,脉道不通,经血不能下行。见于气滞血瘀,痰湿阻碍型。西医病理性闭经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凡年龄超过18岁还未行经者称为原发性闭经;月经初潮之后,除正常生理性闭经外的任何时期,经闭超过3个月的为继发性闭经。这其中有器质性、功能性之分。按部位不同又可分为:子宫性、卵巢性、脑垂体性、丘脑下部等闭经。

本病诊断,首先应详细了解病史,排除生理性停经,尤其注意与早孕鉴别。进行全身及妇科检查;采用刮宫或子宫内膜活体组织检查;卵巢功能、垂体功能检查;明确病原,对因治疗。虚者补而通之,或益肝肾,或补气血;实者泻而通之,或活血行瘀,或涤痰祛湿、疏肝理气等。

例案一,吴某某,女,43岁。年,2月21日慕名前来我所就诊。既往身体健康,月汛一般超前一周而至。自年元月22日来潮迄今未行。上次月经色淡夹块,量少,喜叹息,纳可,便常,脉细弦数,舌尖红。治拟疏肝调气、活血行经。宗逍遥散加味:当归、白芍、柴胡、茯苓、薄荷、甘草、川芎、香附、熟地黄、莪术、桃仁、益母草、鸡血藤、大活血、败酱草。

3月20日复诊,上月服上药3帖时,每天一剂,煎两次,服两次,即第三天(2月24日)月经来潮。经期四天,量少,夹小血块。后期小腹、腰骶不适。今天又正值行汛,小腹略胀,脉细弱带数,舌质红。拟前方化裁五剂。

按:药后随访半年月亊按期而至,更无不适反应。

案二,王X,女34岁,幼师,经他人指示,年7月12日前来就诊。已婚9年未育,体态丰肥,既往行经量少色淡,二三天就干,屡次经闭,药后方行。此次停汛7月余,近感乳房稍胀,易困易乏,脉濡数,舌质带红薄黄苔。痰湿所困,胞脉受阻。治宜理气化浊,宣通胞络。拟星芎汤化裁:制南星、法半夏、制香附、陈皮、全瓜萎、当归、茺蔚子、炒枳売、乌药、川楝子、莪术。7剂,日一剂,文火水煎40分钟以上,熬两次,服两次。

7月20日复诊,药后腰骶绵绵疲疼,经未行,依前方加活血调经之桃红、三棱、土别虫、炒玄胡X5剂。

7月26日三诊,昨日来潮,量少色淡、其中夹暗紫小血块,小腹胀痛、得温稍适,经行不畅。务必辅佐温通调达之药:吴茱萸、桂枝等x5剂。药后色鲜量稍多,5日经净。

8月3日四诊,患者求子心切,愿调经种子。宗调经大法《经前调气宜通,经期调血宜温,经后补虚培本》之旨。每月按经前、期、后病机不同取药3次,服药15包左右。用药2个月经周期后,月汛准来。运用6个月经周期之后,果然怀孕。

按,月经是女性生命盛衰的象征。闭经之病因颇多,必须辨证论治、对症下药,可获立杆见影之功;或配合西医药治疗,更相得益彰!若查激素6项、B超示子宫萎缩,天癸已绝时,依愚之临床所见,佐使乙烯雌酚、黄体酮行人工周期疗法亦是枉费!只能顺其自然而矣!

贲门腺癌的治疗记实

邓某某,男,77岁,湖北黄梅县人,退休干部。去年年底医院检查,病理诊断:贲门腺癌。因年老体弱,本病已及中晚期,不能手术,更未采用其它方法施救。年元月16日,由儿女陪同,慕名前来我诊所治疗。自诉年9月开始胃上脘痛,以午后为剧,痛如针剌。既往痛于下午2一4时,服西药之后,痛无规律,较前加甚。食欲欠馨,吞咽梗阻,进食困难,只喝湯饮。近日听力减退,多吐痰涎。大便周日一次,时若柏油样,尿淋沥不清、色黄赤,脉细滑带数,舌质红乏津、苔薄黄。

治以活血行瘀、化痰散结定痛。宗失笑散、玄胡索汤化裁:玄胡索、当归、白芍、制乳没、木香、甘草、五灵脂、生蒲黄(用白纱布包裹同煎)、莪术、虎杖、枳实、法半夏、石菖蒲、八月扎、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日一剂熬两次服两次。

3月5日,断续服上药10包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食则填胀,大便秘结。仍依上方加厚朴。

4月1日,服上药10包,来电诉说,如今一天痛1一2次,每次痛1小时左右、稍胀,痛时口流痰涎、特多。依前方加黄药子、昆布、海藻等。

5月26日,电话陳述,经服上药15帖,痛减,2一3天痛一次,痰涎尚多。依前方加减。并以药汤,送服下列药末:天龙、山慈姑、僵蚕、瓦楞子等。

7月30日复诊,自诉:服上方15帖后,胃上脘痛反而加甚,断续刺痛一天总累计6小时,略胀。痛时,伴恶心、呕吐痰涎。听力差,手颤,每餐食两许米糊、或一小碗汤饮,便常,尿黄。脉细濡软,舌质带红薄黄苔。依首方服10帖。

8月25日,由女儿代诉,一切情况转好,按首方去八月扎,加黄药子x20帖。

9月12日我电话询问病况,女儿诉说:

《麻烦您了,让你费心了。我爸他吃药后,病好多了,不痛了,口胃也好多了,身体也重了2斤。

是同平常人吃的饭一样,他吃的饭量比以前多,中药肯定还要他继续吃,但他怕花钱总不听我们,总是吃一吃,停一停,真没办法》。.

回顾:贲门是七冲门之一,胃上口。《难经.四十四难》云:胃为贲门。贲门其上与食管相连,其下与胃体相通。贲,奔之意,食物从此奔入胃中,贲门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过去常把它列入胃癌范畴,或与食道癌混为一谈。贲门癌早期可无症状,或仅现上腹不适,偶见轻度的吞咽梗阻,饭后呃逆较多等症状,中晚期可出现严重进食困难,呕血,黑便,贫血,消瘦,衰竭等症状。所以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医院做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以便早日明确诊断。

按语:本贲门癌,我经治半年,即服中药50帖之后,疼痛反加剧、时间反增长。坚持继续服药,症状就逐渐好转。由此告诫人们,在运用中药时,一旦病情反复,不一定都是坏亊!有时恰是症状转机的佳兆!患难病时,一定要有《既来之,则安之》的良好心态。如此,方能战而胜之。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早期发病的表现
白颠病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xs/11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