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中药材名。异名,绵黄芪(《图经本草》),蜀脂、百本、戴椹(《别录》),黄耆(《本经》)。多年生草本,高5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厘米。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藏、四川等省区。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性味归经
性味甘、微温。
①《别录》:“生白水者,冷。”
②《药性论》:“白水赤皮者微寒。”
③《医学启源》:“气温,味甘、平。”
④《中国药典年版》:“甘,温。”
归经入肺、脾经。
①《本草蒙筌》:“入手少阳、手足太阴。”
②《本草经疏》:“手阳明,太阴经。”
③《汤液本草》:“入手少阳、足太阴经、足少阴命门。”
④《本草新编》:“入手太阴、足太阴、手少阴经。”
***************************************************************
功能主治
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蜜制黄芪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①《本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②《别录》:“主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③《日华子本草》:“治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消渴,痰嗽,并治头风,热毒,目赤等。”“白水芪,排脓治血,及烦闷热毒,骨蒸劳,功次黄芪;赤水芪,治血,退热毒,余功用并同上;木芪治烦,排脓力微于黄芪,遇缺即倍用之。”
④《药性论》:“治发背。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生陇西者下补五脏。蜀白水赤皮者,治客热。”
⑤《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⑥《医学启源》:“治虚劳自寒,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弦脉自汗,善治脾胃虚弱,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药。”
⑦五好古:“主太阴疟疾。”
⑧《新华本草纲要》:“用于气短心悸,乏力,虚脱,自汗,盗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痈疽难溃,疮口久不愈合。补气宜炙用。止汗、利尿、托毒、排脓、生肌宜生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大剂30~60g),入丸,散或熬膏。
***************************************************************
相关配伍
①小便不通。用黄芪二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小儿减半。
②酒疸黄疾(醉后感寒,身上发赤、黑、黄斑)。用黄芪二两、木兰一两,共研细。每服少许。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③白浊。用盐炒黄芪半两、茯苓一两,共研细。每服一钱。
④萎黄焦渴(每与痈疽发作,先后伴随)。用黄芪六两,一半生焙,一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另用甘草一两,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黄。二药共研细。每服二钱,一天两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黄芪六一汤”。
⑤老人便秘。用黄芪、陈皮各半两,研细。另用大麻子一合,捣烂,加水揉出浆汁,煎至半干,调入白蜜一匙,再煮过,把黄芪、陈皮末加入调匀服下。两服可通便。可以常服。
⑥血淋。用黄芪、黄连,等分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
⑦少淋。用黄芪、人参,等分为末。另用萝卜四、五片,加蜜二两,稍稍灸过后,蘸药末吃下,以盐水送服。
⑧吐血。用黄芪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送下。
⑨咳脓咳血,咽干(这是虚热,不可吃凉药)。用黄芪四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
⑩肺痈。用黄芪二两研细,每取二钱煎汤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甲疽(趾甲边红肉突出成疽)。用黄芪二两、茹一两,醋浸一宿,加入猪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去渣,取脂涂疮上。一天三次。
?胎动不安(腹痛,下黄汁)。用黄芪、芎各一两,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到。分次服下。
?阴汗湿痒。用黄芪酒炒后研细,切熟猪心蘸着吃,有效。
***************************************************************
配伍禁忌
1、《本草经集注》:“恶龟甲。”
2、《药对》:“恶龟甲、白鲜皮。”
3、《医学入门·本草》:“苍黑气盛者禁用,表实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畏防风。”
4、《本草经疏》:“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
5、《药品化义》:“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宜断戒之。至於中风手足不遂,痰壅气闭,始终皆不加。”
6、《本草新编》:“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
7、《本草汇纂》:“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
简介
五味子
历简介
贝母
史简介
当归
消简介
甘草
息·end·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我们一起愉快的玩耍吧
月太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