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一般指女性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现代临床中对于这种情况,应该排除一些外伤、生殖器肿瘤或者炎症,以及其它血液系统疾病,再予以治疗。下面分享一下朱丹溪的治疗经验:
洪数而疾。漏血下赤白,日下数升。脉急疾者死,迟者生;紧大者死,虚小者生。
附:以脉势来判断疾病预后,病和脉不符的,预后不好,病脉相符,预后良好
热,血热则流;虚,虚则下溜。盖阴虚阳搏谓之崩。
病机分析
1、由脾胃有亏,气下陷于肾,与相火相合,湿热下迫。脉洪而疾,先见寒热往来,心烦不得眠,治宜大补脾胃而升其血气。
2、盖心气不足,其火大炽,在于血脉之中,致脾胃有亏,火乘其中,形容似不病者,此心病也。治法同前,微加镇坠心火之药,补阴泻阳,经自止矣。
3、盖肾心真阴虚,不能镇守包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是气血俱虚,为大寒之证;轻手其脉数疾,举指弦紧或涩,皆阳脱也;阴火亦云或渴,此皆阴燥。宜温之、补之、升之。
治疗原则:脾胃者,血气之根本,周荣滋身;心者,血之府;脉者,人之神。俱不足,则生火故也。
药物配伍加减法:
升阳散火除湿。羌活、防风、升麻、柴胡、川芎;
凉血泻相火,生地、黄连、黄柏、黄芩、知母;
和血补血,酒洗当归、黄芪。
胃口客寒,当心痛,加草豆蔻、炒曲;
气短,加参、术;
冬寒,加麻黄、桂枝;
血气俱脱,大寒证,加附子、肉桂;
不止,加阿胶、艾叶,或加丁香、干姜。
止血神方
四物加荆芥穗、发灰,治血不止如神。单味蒲黄炒黑,亦妙。
标本治疗方案:
治标方急则治其标。凡药须炒黑,血见黑则止。白芷汤调棕榈灰,后用四物汤加姜调治;五灵脂末亦可;凌霄花末,酒下。
附:白芷本经记载,《神农本草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
五灵脂外用可以止血,有止血活血作用,配伍蒲黄,组成名方失笑散,是治疗瘀血阻滞的常用名方,《本草纲目》:“止妇人经水过多,赤带不绝,胎前产后血气诸痛,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诸痛,疝痛,血痢,肠风腹痛,身体血痹刺痛。”
凌霄花,可以凉血止血,外用或者内服可以治疗因为血热引起的一系列出血病症。古籍记载《神农本草经》:“主妇人产乳余疾,崩中,癥瘕,血闭,寒热赢瘦。”
《本草纲目》:“行血分,能去血中伏火,故主产乳崩漏诸疾及血热生风之证也。”
治本方:四物汤。
黄连,热则加之;
参、黄芪,虚加之;
干姜,寒则加之;
黄芩,热则加之。
胎漏方血虚有热。
地黄(生一半,熟一半)白术(一两)黄芩(炒)枳壳(各半两)
煎汤,调下地黄末。
随笔总结:1、崩漏这个病还是大多是本虚标实的病症,急则治其标,以止血为主,可以选用炒黑类药物(碳类药物),血遇黑则止,但是一定要分清虚实寒热,而不是一味应用止血药物,这个非常关键。如果是因为气虚不统血,必须重用补气之药,推荐一个比较好用的方子,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余国俊老师曾经提到过,张锡纯在固冲汤方后所列的一首附方发生了兴趣:“傅青主女科,有治老妇血崩方,试之甚效。其方用生黄芪1两,当归1两(酒洗),桑叶14片,三七末3钱(药汁送服),水煎服,2剂血止,4剂不再发。若觉热者,服此方宜加生地两许”。又说“此方治少年妇女此病亦效”。
2、一定要注重止血不留瘀这个问题,在选择用药上最好选择止血活血之药,比如五灵脂、凌霄花、蒲黄等等,酌情使用碳类药物;再根据寒热虚实来进行加减,这方面,朱丹溪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药物加减的治疗思路。
3、提供一个针灸治疗崩漏的小技巧:断红穴,针灸20分钟。一般一次可止。断红穴为经外奇穴,位于第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间前下1寸的指蹼边缘处。在两骨节高处与二三指蹼连接处形成的等边三角形正中取穴疗效最好。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针时让患者半握拳,医师用2寸针灸针向手臂方向斜刺1~1.5寸,提插并捻转针柄,使用泻法,要有强烈的针感传至肩部为佳:。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可行温针灸法。具有良好的减少经血作用。
谢谢,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