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百年的特效膏药,你可能不曾听说过

小编导读

总有那么些学派,自创立开始,便代代传承至今,譬如顾氏伤科,始于清初的顾士圣,传承有序,久负盛名,是著名的伤科流派。顾氏伤科在不断的传承与发展中,积累了很多特色诊疗技术与特色药,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招牌,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顾氏伤科的特效膏药吧!

顾氏膏药是治伤招牌药。其膏药肉(基质)为顾氏活血清凉膏,配方为:纯麻油、铅粉或广丹(收敛药肉可用)、天花粉、干地黄、玄参、大黄、川黄柏、木鳖子、蓖麻子、地骨皮、全当归、血余各等分。麻油与药物总重量之比为4∶1。制法:先将药物浸入麻油中3~7天,夏浸3天,冬浸7天,春秋浸5天,宜秋季熬煎;然后上火熬煎,待药物黄焦后滤渣;而后上猛火将麻油药汁熬至滴水成珠,加入铅粉或广丹,油量与铅丹之比为5∶4。视膏药肉老嫩而调节剂量。收膏后,将松软药肉倒入准备好的缸钵井水中,待用。煎制的膏药肉最好放入水中,冬天放入雪水中,以除火毒。

配置各类伤膏的药物如下:乳没散,制乳香、炙没药等量组成;灵柰散,山柰∶五灵脂∶甘粉=2∶1∶1;南夏散:生南星、生半夏、狼毒、生川乌、生草乌等量组成;丁香散,公丁香、桂丁香以3∶2组成;二活散,羌活、独活等量组成;木香散,广木香、青木香以3∶2组成。肉桂粉、血竭粉、公丁香粉、化龙骨粉、如意金黄散、麝香等,视病情选用。

各类伤膏配制方法如下。

损伤膏:以基质的百分比配制用药,乳没散8%,灵柰散8%,南夏散10%,丁香散8%,肉桂粉6%,膏药肉60%。基质熔化后,调入上述粉剂,摊于全棉布上。敷贴时加入血竭粉1~2克,视受伤范围而定。公丁香粉亦视受伤范围加入1~2克。若胸背、腹部损伤,则在损伤膏调制过程中再加入木香散适量。

接骨膏:在损伤膏的基础上加入化龙骨粉适量,瘀肿严重时调入金黄散,加重南夏散。敷贴时,要加适量血竭粉、公丁香粉、化龙骨粉于膏上。骨折中后期可加入麝香适量,以通经道,调脉络,促进气血化生,加速骨折愈合,避免后患。

消瘀清凉膏:组成为基质(膏药肉)50%,乳没散8%,南夏散12%,灵柰散8%,血竭粉6%,如意金黄散16%。

风湿陈伤膏:在损伤膏基础上,加入二活散。寒性病变重者,加肉桂粉。敷贴时加入血竭粉、公丁香粉、麝香适量。

麻醉药:早年,顾氏伤科长于外伤手术急救,麻药、止血药是必不可少的。据顾氏后人述,顾氏至凤来公时,创伤手术独树一帜,闻名遐迩。有患者腹部破损,肠流出尺余,凤来公即以“青绢湿肠还纳,敷化痛散(麻药),以快速手法,小钢针穿油棉线缝合;后敷以金枪药,内服疏风理气汤、活血止痛散……”告愈后,患者送一匾额致谢,在匾额上记载治疗经过。《医录》对创伤之手术治疗也有记载,如“骨碎如黍米者可取,大则不可。患此症者,先以定痛止血散敷之,使其血不涌出,再敷化痛散,以刀割破,取出而即缝合。手术宜快速为第一,以金枪药敷治”。又损伤“亏缺之症,先用麻药敷之,以小钢针穿油棉线缝合,敷金枪药,口服活血止痛散”,“折伤出血者用止血散掺之,手揿其骨,敷金枪药,夹缚之”。六世医顾二宝在治疗折损出血、金枪创伤之症上也是硕果累累,为乡人称道。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顾氏逐渐放弃创伤手术,而在闭合手法整复术、内服方药方面则更有发展。顾氏所传的代麻散即麻药,以麝香、蟾蜍、乳香、没药(去油)各八分为末,干掺二厘,用于伤口,特别指出“不可另用”。

止血药:顾氏所传止血定痛散为降香、五倍子各等分,大色石末三钱,中灰(即灯草灰)七分,为末,干掺用。还有封口金枪药,治一切破碎等伤流血,腐烂就不收口,封之则生肌,被誉为“第一灵方,莫轻传”。内服药有活血止痛散、托里止痛散,用水酒煎服。

接骨药:有接骨散、止痛接骨丹等,也是顾氏特色制剂。

当代顾氏后人在前人基础上,也有新的积累,主要方剂如下。

桃红损伤膏:主治跌打损伤、肢体外伤,功效活血理筋、通络止痛。组成有全当归、红花、三七片、川芎、桃仁、落得打、赤芍、白芍、大地黄、川续断、制乳香、炙没药、蓬莪术、延胡索。

胸背腹部损伤方:广郁金、全当归、制乳香、红花、炙没药、桃仁、三七、延胡索、江枳壳、赤芍、白芍、降香、橘络。

双龙正骨汤:主治骨折、肌腱损伤,功效续筋接骨、活血通络。组成有续断、全当归、熟地黄、川芎、红花、枸杞子、生地黄、赤芍、白芍、炒杜仲、制乳香、炙没药、化龙骨、广地龙、炙地鳖、煅自然铜、生姜、三七片。

强骨壮阳汤:主治肾虚性病变、腰突症,功效补肝肾、壮阳虚、通经道、舒脉络、活气血、健肌筋。组成有制狗脊、全当归、熟地黄、桑寄生、红花、制乌药、川芎、炒白芍、枸杞子、炒杜仲、山萸肉、肉苁蓉、巴戟肉、延胡索、络石藤、全蝎。女性患者,去巴戟肉、肉苁蓉,加菟丝子、制黄精;神经痛,加木瓜、蜈蚣、炮山甲。

顾氏治疗损伤,遵循“求其本,辨其表”原则,术药并施,筋骨兼顾,动静适宜。施术选药之际,首先辨其伤于内或伤于外,伤骨或伤筋或两者均伤,而别其轻重缓急。伤于内,则验其脏腑、经络之变,结合阴阳、气血、寒热、虚实之象,循法治之。然手法之轻重徐疾,选药之补泻缓急,临床变通,活法在人,亦不可胶柱鼓瑟,固执不化。

顾氏伤科以其颇具特色的正骨理论及实践经验成为我国伤科流派的重要代表,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推广。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医骨伤特色流派丛书:顾氏伤科经验与特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沈钦荣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北京市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xs/4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