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80后rdquo网红袁

从年底开始,除特殊情况外,这一年里几乎每周总有一天,李成壮都会在早上七点左右,从成都市中心出发,驱车一个多小时去青城山下,接一个人。

早上的道路十分通畅,一路向着西北,李成壮从熹微的晨光中出发,驱散薄雾,碾过四季,驶向山里。这每周例行的功课并不枯燥:某些时刻,从眼前的广袤中升起的雪山,或者从后视镜里折射出的阳光,总是能让身为职业摄像师的他感动。

青城山附近,图源/成都电视台

接送袁老师途中,图源/成都电视台

不过,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停下来,他继续向着目的地,接到青城山那位已经固定搭乘了近一年的乘客——袁庭栋老先生。

接到袁庭栋,俩人再花上一些时间,到达当天已经计划好的地点:可能是人民公园、武侯祠、杜甫草堂或者成都的某处老城墙,也可能是周边区县的某处著名或非著名地点,与已经等在那里的同事舒静和余锋会合。

待到见了面,舒静与袁庭栋进行简单的沟通后,四个人就几乎马不停蹄地开始一天的工作:他们将在这一天里,拍摄至少十来条短视频的素材。

大家的分工很明确:李成壮是摄影兼任司机,余锋负责导演、后期、文案,而舒静,几乎一力承包了项目管理、策划、编辑、运营、外联、袁老师生活秘书等所有其他工作。他们来自成都电视台,是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有着29W+粉丝、.6W点赞量、W+累积浏览量的视频博主“袁庭栋”的幕后推手。

袁庭栋在成都图书馆图源/成都电视台

团队合影:舒静(左二)袁庭栋(左三)

余锋(左四)李成壮(左五)

图源/成都电视台

而袁庭栋,摄像机的聚焦点和这一切的出发点,在80岁的高龄拥有了一个新身份:短视频“网红博主”。被80后抖音团队簇拥的他,也多了个亲切的称呼——“资深80后”。

每到一处,袁庭栋都会拿出一小张纸,上面写着这一天要讲的十来条关键词句。比如,在杜甫草堂,就有“杜甫草堂中最重要的建筑是什么?”“成都最老的一株三角梅在哪里?”“你知道杜甫草堂的正门是哪个门吗?”……等等成都故事。

令人惊讶的是,今年80岁的袁庭栋似乎有着无穷的精力和无比的记忆力。大大小小的成都掌故他讲得是眉飞色舞,总是在拍摄现场引来众多粉丝求签名合影;从上午几乎不休息地奔忙转场、尽心拍摄,到下午最后一条仍中气十足、不见疲惫;讲的内容不仅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更是十分流畅毫不卡顿,人送外号:“袁一条”。

所以,80岁当网红到底是什么感觉?攒足了问号的小都对袁老师进行了一次跟拍,并且铆足了勇气,一切你敢问与不敢问的问题,我们都闭着眼睛,替你问了。

01/

80岁玩抖音,

江湖人称“袁一条”,

有没有偶像包袱?

“袁老师你原来住在这儿啊,我在抖音上看见你。”“哎呀,你就是袁老师哇,你也住在青城山哇?”

搬来青城山后,袁庭栋和老伴儿住在一个度假型社区,夏天来的人多,冬天来的人少,假期来的人多,工作日来的人少。

原本也只与周围邻居熟悉的他,渐渐发现,社区里越来越多人开始与他打招呼,就连上个街,也常常被“抓包”。他常常跟别人开玩笑说:“简直没有什么隐私可言了。”在这之前,他可没想到抖音的影响会这么大。

做了一年多,每周拍摄一天,每次都涉及多组镜头,跟拍过程中,小都也发现,老先生当真不愧为“袁一条”,外景拍摄,即使在众人围观之下,几乎每集内容都是一条过。

那么,关于做抖音,80岁的巴蜀文化专家袁庭栋有什么经验?他关心播放量吗?有没有偶像包袱?(还有,关于他的光头,他的腰围,你们想知道,我都冒死问了)

(X:小都,Y:袁庭栋)

X:是什么时候开始做抖音的?

Y:是成都电视台的朋友,他们说现在在社会上比较受欢迎的方式就是抖音,他们认为电视台也应该利用这么一个平台,做些事儿。就想通过这个实验,看能不能闯一条路出来,既能做个好的节目,又能有一点收益。

去年10月份开始拍摄,我们上线的时候,就选了个吉祥日子,11月18日。坦白说,他们来找我的时候,我还不晓得啥子是抖音,那是年轻人玩的,他们拿给我看,我还说这东西是用来搞笑的嗦。

最开始说先做半年,没有效果我们就停。但是,没有做到半年,春节前,疫情就来了,停到今年5月底6月份又来重做。

杜甫草堂拍摄,引来围观群众

X:做了哪些尝试?

Y:试了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我提出来的,比如像马未都这种,选一个清净的地方坐着讲,正好我捐了书,就在成都图书馆袁庭栋书库。但是做了一段时间,发现效果不是很好。然后我们就改为做外景,去现场拍。这是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原来没有出字幕,现在加字幕,配图片,他们团队的工作量就越来越大。因为他们现在三个人,为做这个抖音投入了很大的力量,而且没有收入,大家都是在做公益。

做这个坦白说,还是比较累,有时候出大太阳,有时候下雨,但是他们给我看粉丝的留言、回答,我还是比较感动,很多人是发自内心的想来学,想来问。我想嘛,既然大家有这个需求,我现在还可以动,可以讲,就来为大家再服一点务。

X:主题是咋选出来的?

Y:主要是我选的,但也根据一些观众粉丝提出的要求。

X:第一次录了多久?“袁一条”这个外号怎么来的?

Y:对我来说都是一条过,就是有时候要补充一下,基本上都是一条过。“袁一条”是早年了,有一年,央视来成都拍春节习俗,为我预备了半天时间,没想到半个钟头,全组收工。在场人员连连叫好,从此,他们就喊我“袁一条”。

X:关心播放量吗?有没有偶像包袱?

Y:不在乎,也没得啥子偶像包袱。我实话实说,刚开始我看都看不来,后来他们教我,我现在看得来了。但至于后台那些,我都不懂。

X:抖音下面的留言是谁在处理?

Y:他们能直接回答的就回答,有一些回答不了的,就我来回答,录视频回答。

袁庭栋在杜甫草堂

X:家里面的人会不会偷偷粉您?

Y:我老伴儿图闹热看一哈。

X:光头是自己剃的,还是岁月的雕琢?

Y:年轻的时候,绝非如此。老了才掉了的。年轻的时候还是有点帅。

X:有人问您腰围多少?

Y:2尺9,嘿嘿嘿嘿。

X:每次拍摄,会不是有一些准备?因为我刚刚看到您有一个小抄?

Y:就是一些涉及的题目,我怕搞忘(从包包里头摸出来)。都是提前两天准备一些小问题,实际讲啥子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嘿嘿。

要说完全不准备,那是假的,你不能那么不负责任。虽然肚子里也装得有书,但还有些数据,比如说,草堂重建茅屋哪一年,我要写一个“”,再比如说,这个万福楼,哪年建起来的?“”。我怕时间错,我就写个这个。其他我肚子头有。就是年代,这个就是我这一天工作的准备。

捕捉偷看“小抄”的袁老师一枚

02/

“好事”都是诸葛亮做的,

“坏事”都是张献忠做的,

此话怎讲?

正在讲述城墙故事的袁庭栋,图源/成都电视台

抖音号刚做不久,袁庭栋的抖音号发布的一条有关湖广填四川的内容“湖广为什么偏偏填了四川”就引起了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xs/67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