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改错临证解读贾海忠

六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膝地龙,羌秦香附草归芎,

黄芪黄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秦艽一钱川芎二钱桃仁三钱红花三钱甘草二钱羌活一钱没药二钱当归三钱灵脂二钱,炒香附一钱牛膝三钱地龙二钱,去土

若微热,加苍术、黄柏;若虚弱,量加黄芪一二两

原文:

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明知受风寒,用温热发散药不愈;明知有湿热,用利湿降火药无功;久而肌肉消瘦,议论阴亏,随用滋阴药又无效。至此便云:病在皮脉,易于为功,病在筋骨,实难见效。因不思风寒湿热入皮肤何处作痛,入于气管,痛必流走;入于血管,痛不移处。如论虚弱是因病致虚,非因虚而致病。总滋阴,外受之邪归于何处?总逐风寒,去湿热,已凝之血,更不能活。如水遇风寒,凝结成冰,冰成风寒已散。明此义,治痹症何难。古方颇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身痛逐瘀汤。

贾海忠讲解:“痹症有瘀血说”不是讲痹症都是瘀血,而是说痹症存在有瘀血这个因素,祛风寒湿热的药解决不了瘀血的问题,祛了风寒湿热瘀血仍在。“身痛逐瘀膝地龙”,“牛膝和地龙”,“羌秦香附草归芎,黄芪黄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不能没有桃仁、红花、没药、五灵脂,王清任认为瘀血是这个病的一个重要病机,黄芪黄柏可根据病情加减,不是费用不可;其他药牛膝、地龙、香附、羌活、秦艽、当归、川芎、甘草是必须用的。

秦艽3g,临床使用时,如热像明显、湿热明显的,可以加6g,甚至9g,湿热痹症比较好,可以加量;

川芎6g,桃仁10g,红花10g,甘草6g;

羌活3g,如果临床上偏于风寒的痹症,可以用6g或9g,甚至15g,都可以。尤其合并有便秘的时候,羌活可以用到15g(《脾胃论》----第十一讲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如不利者(指大便),非血结便秘而不通也,是热则生风,其病人必显风证,单血药不可复加之,止常服黄芪人参汤药,z只用羌活、防风以上各五钱,二味,fu咀,以水四盏,煎至一盏,空心服之,其大便必大走也,一服便止。”)

没药6g,当归10,当归养血和血效果非常好,五灵脂6g,一定是炒五灵脂;

香附3g,理气药比较有特点的用法,牛膝10g,地龙6g;

加减,若微热,加苍术、黄柏,秦艽、地龙都可以加大,两者都是凉药,可以祛热。虚弱比较厉害,黄芪30~60g。

贾海忠老师在临床上用治疗各种痹症,不管是不是坐骨神经痛,,发现效果很好,尤其是神经痛以及神经痛占主要成分的疼痛,都非常好;在治疗各种疼痛、各种痹症的时候,基本以身痛逐瘀汤为基础进行加减,把防风汤、独活寄生汤、宣痹汤,还有含有乌头的制剂,辨证加减。

防风汤《宣明论方》

治风胜为行痹.上下行走掣痛.

防风当归赤苓杏仁(各一钱)黄芩秦艽葛根(各二钱)羌活(八分)桂枝甘草(各五分)

加姜.水煎.入酒半杯服.

独活寄生汤

独活9克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芎藭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克

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现用于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者。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毫升,分二次服。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

宣痹汤

防己15克杏仁15克滑石15克连翘9克山栀9克薏苡15克半夏9克(醋炒)晚蚕沙9克赤小豆皮9克(取五谷中之赤小豆,凉水浸,取皮用)。

清化湿热,宣痹通络。治湿热痹证。湿聚热蒸,阻于经络,寒战发热,骨节烦疼,面色痿黄,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或灰滞。

上药用水1.6升,煮取毫升,分三次温服。

痛甚,加片姜黄6克、海桐皮9克。

《温病条辨》卷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xs/74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