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全国中草药汇编夏枯草

夏枯草:别名:棒槌草、铁色草、大头花、夏枯头。

为唇形科夏枯草属植物夏枯草PrunellαvulgαhsL.的干燥果穗。

多年生草本,高约30cm,全株被白色细毛,有匍匐根状茎。茎多不分枝,四棱形,直立或斜向上,通常带红紫色。叶对生,茎下部的叶有长柄,上部叶渐无柄;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菱状窄卵形,长1.5~4.5cm,宽0.5~1.4cm,先端钝头或钝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疏锯齿,两面均有毛,下面有腺点。春末夏初开花,轮伞花序,6花一轮,下被一对宽肾形被硬毛的苞片,多轮密集成顶生穗状花序,长2~5cm,宽约2cm,形如棒槌;花序基部有叶状总苞一对,花萼筒状,花冠唇形,紫色或白色;上唇帽状,2裂,下唇半展,3深裂;雄蕊4个伸出花冠外;小坚果三棱状长椭圆形,褐色。夏末全株枯萎,故名夏枯草。

生于路旁、草地、林边。全国各地多有分布。

干燥果穗呈长圆柱形或宝塔形,长2.5~6.5cm,直径1~1.5cm,棕色或淡紫褐色。宿萼数轮至十数轮,作覆瓦状排列,每轮有5~6个具短柄的宿萼,下方对生苞片2枚。苞片肾形,淡黄褐色,纵脉明显,基部楔形,先端尖尾状,背面生白色粗毛。宿萼唇形,上唇宽广,先端微3裂,下唇2裂,裂片尖三角形,外面有粗毛。花冠及雄蕊都已脱落。宿萼内有小坚果4枚,棕色,有光泽。体轻质脆,微有清香气,味淡。

以身干,穗粗长,红棕色,无叶、梗杂质者为佳。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等省。此外,广西、湖南、山东、贵州、云南、吉林、辽宁各地亦产。

春播在当年,秋播在第二年采收。当夏季花穗呈半枯时,剪下花穗,晒干。

果穗含三萜类成分:齐墩果酸、熊果酸、夏枯草苷B、夏枯草新苷A、β-香树脂醇;黄酮类成分:槲皮素、槲皮素-3-0-β-D-半乳糖苷、刺槐素-7-0-β-D-葡萄糖苷等;甾体类成分:β-谷甾醇、豆甾醇、α-菠菜甾醇、△?-豆甾醇及其葡萄糖苷、豆甾-7,22-二烯-3-酮、胡萝卜苷等;有机酸类成分:咖啡酸6,7-十八碳二烯酸、油酸、花生油酸、月桂酸、肉豆蔻酸、亚麻酸、亚油酸等;挥发油类成分:十六烷酸、1,6-环癸酮二烯、三十六烷、新植二酸等。

??花穗含甾体类成分:β-谷甾醇、α-菠甾醇、豆甾-7,22-二烯-3-酮、胡萝卜苷等;还含寡肽、大黄酸、丹参素、丹参素甲酯、丁基迷迭香酸、夏枯草皂苷A等。

①降压、舒张血管作用:夏枯草煎液给犬灌胃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肾性高血压犬的降压作用更为明显;夏枯草三氯甲烷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使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家兔胸主动脉收缩曲线右移,且使其最大收缩幅度变小,而夏枯草水提取物则对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家兔胸主动脉收缩曲线无明显的左移或右移。

②抑菌作用:夏枯草醇提物中的水溶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抗菌作用。

③降血糖作用:夏枯草醇提物可降低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水平,该提取物可对抗肾上腺素升高血糖作用,并具有改善糖耐量、增加肝糖原合成的作用。

④抗肿瘤作用:夏枯草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内抗肿瘤作用,促进瘤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作用途径。

⑤其他作用:体外试验显示夏枯草不同提取液体外对草酸钙结晶的抑制影响随药物浓度增加,其对草酸钙结晶抑制作用也增强。夏枯草对在体兔心、离体兔心及离体蟾蜍心脏小量时兴奋,收缩振幅增大,大量时则抑制,收缩振幅变小。夏枯草煎剂对家兔离体子宫、肠管均有兴奋作用,可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肠管蠕动增强。抗炎效应与肾上腺皮质中糖皮质激素合成、分泌的加强有密切关系。

辛、苦,寒。归肝、胆经。

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适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乳癖,乳房胀痛。

6~15g。

(1)服用夏枯草可引起过敏反应。

(2)夏枯草可导致接触性皮炎。

(1)口眼歪斜:

夏枯草三钱,胆南星五分,防风一钱,钩藤草一钱。水煎,引点水酒卧时服。《滇南本草》。

(2)人心昏塞,多忘喜卧:

夏枯草花末,服方寸匕,有效。《脉药联珠药性考》。

(3)肝气胀痛:

夏枯草一两。煎水服之《吉人集验方》。

(4)血崩不止:

夏枯草为末。每服方寸匕,米饮调下。《太平圣惠方》。

(1)长冠夏枯草(山菠菜)PrunellααsiαticαNakai与夏枯草极相似,其不同点在于植株较粗壮,花冠明显超出于花萼很多,长约为萼长的2倍,长18~21mm。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山东、江苏、浙江、安徽及江西等省,药材亦通称夏枯草,与夏枯草同等入药。

(2)硬毛夏枯草(刚毛夏枯草、粗毛夏枯草)prunellαhispidαBenth,本种的特点在于植株各部明显具白色刚毛(具节硬毛),叶两面由于全部密被刚毛,作毛毡状,所以质地较厚。花穗粗短,略呈卵形,长1.5~2.5cm。花冠亦较大,长约1.8cm,上唇盔部具一极清晰之脊,脊上有2列明显长而密集的白色刚毛带。分布于云南、四川(西昌)和西藏地区。本品在西昌地区称“白毛夏枯草”,用作清热消炎、活血祛瘀、止血接骨药。

(3)夏枯草国内异物同名品甚多,常见者尚有唇形种植物金疮小草AjugαdecumbensThunb.(江苏、浙江一带称白毛夏枯草,福建晋江混称此为夏枯草),紫背金盘AjugαnipponensisMakino(江苏、浙江亦称白毛夏枯草,江西、湖南称“红夏枯草”,云南昆明混称夏枯草),夏至草Lαgopsissupinα(Steph.)IK-Gal.exKnorr.(河北与内蒙古混称夏枯草),列当种植物列当OrobαnchecoerulescensSteph.及黄花列当OrobαnchepycnostαchyαHαnce(河北称夏枯草,檀香科百蕊草ThesiumchinenseTurcz山西和吉林延边称土夏枯草等。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草药对症图谱》夏枯草

夏枯草:别名:铁色草,夏枯花,大本夏枯草。

药用部分:花穗,全草。

味苦,辛,性寒。入肝、肺、胆经。

全草:清肝泻火,明目,降压利尿,散结解毒,宣通湿痹。

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瘰疬,颈部淋巴结核,淋巴结核,单纯性甲状腺肿,肿瘤,淋巴肉瘤,腺瘤,纵隔肿瘤,肺结核,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细菌性痢疾。

11.3~18.8克,单用18.8~37.5克。水煎服。

脾胃虚弱者慎用,气虚者禁用。

1.急性黄疽型肝炎:

夏枯草56.3克,黄肉川七(虎杖)30克,茵陈蒿30克,败酱草18.8克,栀子根30克,积雪草(雷公根)18.8克。

用法:水8碗煎3碗,分3次服。

2.高血压:

夏枯草18.8克,大蓟11.3克,桑叶11.3克,野菊花11.3克,车前子18.8克。

用法:水5碗煎2碗,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服1次。

3.头晕目眩:

夏枯草37.5克,菊花18.8克,石决明11.3克,冰糖18.8克。

用法:水5碗煎2碗,去药渣。加冰糖炖5分钟,溶化调匀,早晚饭后各服1次。

备注:若顽固性头痛者,可用夏枯草、菊花各克(均为干品)装入枕心内,睡觉时枕之。

4.胸腺炎:

夏枯草30克,车前子15克(包煎),炙甘草3.8克。

用法:水3碗煎1碗,渣以水2碗半煎8分,早晚饭后各服1次。

5.肺结核(渗出型、混合型):

夏枯草30克,葎草30克,矮地茶18.8克,十大功劳18.8克,天门冬11.3克,白鹤灵芝18.8克。

用法:水4碗煎1碗,第2次煎用水3碗煎1碗,早晚饭后各服1次。

6.青光眼初期:

夏枯草30克,白菊花18.8克,白鸡冠花15克,白马齿苋15克(或用鸡冠花18.8克,埔姜根18.8克,午时草根18.8克,水煎服)。

用法:水煎2次服。或随症加减。

7.肥胖症:

夏枯草30克,车前草30克,西河柳11.3克,白茅根18.8克,陈皮7.5克。

用法:水5碗煎2碗,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服1次。

8.地方性甲状腺肿:

夏枯草30克,蛇莓15克,珍珠母(蚌壳)18.8克,山楂18.8克,石上柏18.8克。

用法:水3碗煎1碗,渣用水3碗煎8分,早晚饭后各服1次。

9.乳房长硬块:

夏枯草30克,仙鹤草18.8克,蒲公英15克,青皮l8.8克,忍冬花15克。

用法:水6碗煎2碗,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10.眼睛结膜炎:

夏枯草15克,香附30克(炒焦用)。

用法:共研细末,早晚各服3克,开水送服。

11.颈淋巴结核:

夏枯草15克,马兰18.8克,白英18.8克,百部11.3克,有骨消30克,柳仔茄18.8克。

用法:水3碗煎1碗,第2次煎,水2碗半煎8分,两次煎汤合并。早晚各服1次。

12.高血压、高血脂:

夏枯草18.8克,掇鼻草(牛膝)11.3克,青木香7.5克,杜仲15克,野菊花11.3克。

用法: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服半个月。

13.肺结核:

夏枯草.5克,青蒿37.5克,鳖甲15克。

用法:先将二味青草加水煎,去药渣。浓缩成膏,烘干或晒干,再将鳖甲研成细末,混合拌匀,分成20份。早晚各服一份,温开水送服。

14.夜盲症:

夏枯花果球8个,猪瘦肉.5克。

用法:加水共炖烂,饮汤吃肉。

15.失眠:

夏枯草30克,法半夏11.3克,秫米18.8克(包煎)

用法:水煎2次,下午及晚睡前服之。

备注:秫米为禾本科植物粟的干燥种子(又名小黄米)。

性味功用:味甘,微寒。入肺、大肠经。和胃安眠。

16.乳腺炎初起:

夏枯草30克,蒲公英30克,米酒5汤匙(50克)

用法:水煎,去渣。冲入米酒,早晚各服1次。服五日。

17.生产后血晕:

病状:因产后气血暴虚,虚阳上冒清窍,或恶露不下,内有停淤,上攻心胸,或气血俱虚,痰火上泛,以致发头晕,昏厥,不省人事。

治则:宜温养气血,活血祛淤。

a.泽兰叶3.8克,人参3.8克,川芎3.8克,荆芥11.3克。

用法:共为末,水酒各半,或水煎灌服。

b.鲜夏枯草93.8克(冷开水洗净)。

用法:捣烂,加冷开水,绞汁灌服。

18.颈淋巴结炎:

夏枯草15克,泥胡菜30克,野菊花7.5克,制半夏7.5克,天葵子(又名“千年老鼠屎”)5.6克。

用法:水4碗,煎1碗,渣以水3碗煎1碗,2次煎液合并。分2~3次服。连服一星期。

19.皮肤脂肪瘤:

夏枯草30克,木芙蓉30克,金钱草18.8克,埔银根15克,赤芝18.8克,橘核11.3克,土贝母11.3克。

用法:水煎2次服。

夏枯花含有色苷及熊酸果,樟脑,小茴香酮等。

药理:1.夏枯草质较轻,体积较大。放在他药内同煎,易把他药成分吸收掉。因此,最好另煎取汁再冲入其他药内,以更好发挥作用。

2.本品能清泄肝火,散郁结。补养厥阴血脉,又能疏通结气,止目痛,消瘰瘟,皆系肝证,故为其专长。而且有降压利尿作用。本品对葡萄球菌,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药处方一本全》夏枯草

夏枯草:别名:棒柱头草,灯笼头草。

①高血压:

夏枯草、菊花各10克,决明子、钩藤各5克,水煎服。

②单纯性甲状腺肿:

夏枯草30g,全当归30g,珍珠母30g,生牡蛎30克,昆布15g,丹参15克。共研末,制蜜丸,每丸9克,每天2次,每次1丸。

③硅肺病(矽肺):

夏枯草15g,桑寄生15克,丹参9g,郁金9g,赤芍9克,莪术12g,地骷髅12g,鹅管五12克,陈皮6克,水煎服。

④颈淋巴结结核:

夏枯草50克,水煎或沸水冲泡当茶饮服。

⑤细菌性痢疾:

夏枯草62克,水煎,4次分服;或加入半枝莲15~30克,水煎服。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药大辞典》夏枯草

夏枯草:异名:夕句,乃东,燕面,麦夏枯,铁色草,棒柱头花,灯笼头,鎯头草,棒槌草,锣锤草,牛牯草,广谷草,棒头柱、六月干,夏枯头,又名:麦穗夏枯草,钱线夏枯草。

为唇形科夏枯草属植物夏枯草或长冠夏枯草的果穗。

1.夏枯草Prunellαvulgαris?L.麦穗夏枯草、钱线夏枯草《滇南本草》。

2.长冠夏枯草分P.αsiαticαNakai?[P-vulgαrisL.subsp.αsi-αticα(Nakai)Hara]又名:山菠菜《中国植物志》。

??与夏枯草极相似,其不同点在于:植株较粗壮;花冠明显超出于萼很多,长约为萼长的2倍,达18~21mm。

??生于荒地、路旁及山坡草丛中。分布于东北及山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等地。

???品质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规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迷迭香酸(C??H??O?)不得少于0.20%。

果穗含三萜类:熊果酸,齐墩果酸,β-香树脂醇和它的二十四烷酸,二十六烷酸,二十八烷酸,及三十烷酸的酯,迷迭香酸。

???全草含具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酸性多糖一一夏枯草多糖。三萜皂苷类:2α,3α,24-三羟基乌索烷-12,20(30)-二烯-28-酸,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α,3α,24-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2α,3β-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α,3β-二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齐墩果烷-12-烯-28-醛-3β-羟基,乌苏烷-12烯-28-醛-3β-羟基,齐墩果烷-12-烯-3β,28-二羟基,乌苏烷-12-烯-3β,28-二羟基,夏枯草皂苷A、B,熊果酸,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黄酮类:槲皮素,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芸香苷,金丝桃苷,又含咖啡酸,左旋樟脑,右旋小茴香酮。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夏枯草总皂苷40mg/kg腹腔注射可减少麻醉大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20mg/kg腹腔注射对麻醉大鼠冠脉结扎后4小时,心肌梗死范围较对照组有缩小,降低早期死亡率;2.5mg/kg静注开始对麻醉大鼠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有显著下降。实验证明,夏枯草的降压作用可能与夏枯草总皂苷有关,并有对麻醉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2.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1:1浓度的夏枯草水煎醇沉液小鼠腹腔注射对由巴豆油所致小鼠耳郭肿胀及腹腔注射对由10%酵母液所致大鼠足跖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抗炎效应与肾上腺皮质中糖皮质激素合成、分泌的加强相关。夏枯草水煎醇沉液腹腔注射或注射液皮下注射,均可使动物胸腺、脾脏明显萎缩、肾上腺明显增大;腹腔注射后,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且使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表明夏枯草可能是一种抑制剂。

3.降血糖作用:夏枯草中活性物质降糖素皮下注射,能明显抑制四氧嘧啶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作用强度为mg降糖素相当于22.6u的胰岛素。

4.抗菌、抗病毒作用:体外试验,煎剂对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杄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及人型结核杆菌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黄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本品提取物体外有抗I型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夏枯草皂苷具有明显抗艾滋病毒作用。

5.细胞毒作用:夏枯草中所含的熊果酸及衍生物对细胞P???、L????和人体肺肿瘤细胞A???均具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

毒性:夏枯草活性成分降糖素小鼠一次口服10g/kg无死亡,犬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该成分对血象、肝、肾功能及主要脏器无损害。致突变Ames试验为阴性。

苦、辛,寒。归肝、胆经。

1.《滇南本草》:味苦、微辛,性微温。入肝经。

2《品汇精要》:气薄味厚,阴中之阳。臭香。

3.《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阳经。

4.《本草正》:味微苦,微辛。气浮而升。

5.《本草汇言》:可升可降。血分药。

6.《本草新编》:入肺、脾、心三经。

7.《要药分剂》:降也,阳中之阴也。

8.《药性考》:纯阳。

清肝明目,散结解毒。主治目赤羞明,目珠疼痛,头痛眩晕,耳鸣,瘰疬瘿瘤,乳痈痄腮,痈疖肿毒,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病。

1.《本经》: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癥,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

2.《丹溪心法》:补养血脉。

3.《滇南本草》:祛肝风,行经络。治口眼歪斜,止筋骨疼,舒肝气,开肝郁。治目珠胀痛,消散瘰疬、周身结核、手足周身筋骨酸痛。

4.《纲目》:能解内热,缓肝火。

5.《本草经疏》:治乳痈、乳岩。

6.《生草药性备要》:去痰消脓。治瘰疬,清上补下,去眼膜,止痛。

7.《医林纂要》:解暑。

8.《科学的民间药草》;有利尿杀菌作用。煎剂可洗创口,治化脓性外症。洗涤阴道,治阴户及子宫黏膜炎。

9.《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对淋病、子宫病有效;并能治高血压,能使血压下降。

内服:煎汤,6~15g,大剂量可用至30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脾胃虚弱者慎服。

1.《医学广笔记》:忌铁。

2.《本草通玄》:久用亦防伤胃。

3.《外科全生集》:久服则成疬痨。

4.《得配本草》:气虚者禁用。

1.治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

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为末。每服一钱,腊茶汤调下,无时。(《简要济众方》补肝散)。

2.治眩晕:

夏枯草15g,万年青根15g。水煎服,每日1剂。《实用中医内科学》。

3.治高血压病:

夏枯草10g,菊花10g,决明子15g,钩藤15g,水煎,每日1剂。服药1星期,再每日加服决明子30g,水煎,分2服,2星期后停药。[《中西医结合杂志》,(3):]

4.治羊痫风,高血压病:

夏枯草(鲜)三两,冬蜜一两。开水冲服。《闽东本草》。

5.治肝气胀痛:

夏枯草一两。煎水服之。《吉人集验方》。

6.治瘰疬,马刀,不问已溃未溃:

夏枯草三钱,大黄三分,甘草二分。水煎,顿服。(《方家方选》夏枯草汤)。

7.治甲状腺腺瘤:

夏枯草30g,鲫鱼大者1尾或小者数尾,去鳞,清除内脏后洗净,加水与夏枯草同炖。食鱼及汤。〔《福建医药杂志》:(2):55〕。

8.治乳痈初起:

夏枯草、蒲公英各等分。酒煎服,或作丸亦可。《本草汇言》。

9.治肺结核:

夏枯草30g,煎液浓缩成膏,晒干,再加青蒿粉3g,鳖甲粉1.5g,拌匀。为一日量(亦可制成丸剂服用),分3次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10.治月经过多:

炒蒲黄9g,制五灵脂9g,夏枯草9g。每日1剂,分早晚2次顿服。连服2个月经周期,经期不停药。《中华妇产科杂志》,21(4):调经Ⅰ号〕。

11.治创伤出血:

夏枯草90g,昨浆草60g,雪见草30g。研细粉,以药粉撒伤口,用消毒敷料加压(1~2分钟),包扎。《全国中草药汇编》。

12.治小儿菌痢:

1岁以下,夏枯草30g,半枝莲15g;2~6岁,夏枯草30g,半枝莲30g;6~12岁,夏枯草45g,半枝莲45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技术展览会资料选编》。

1.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用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甘草煎制成ml药液分别相当于生药.5g、.5g和.25g。每次口服25ml,每日2次,28日为1个疗程。共观察

72例,结果平均住院天数为25.3日,痊愈者占62.5%,总有效率为%。与服用三磷腺苷,或肝苷,或维丙胺的对照组相比,对食欲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的恢复和肝脾回缩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对黄疸消退比对照组快、例数多;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絮浊试验的恢复亦强于对照组。

2.治疗肺结核:用夏枯草膏,每日3次,每次15ml。治疗23例,其中6型19例,8型4例,均为病灶进展、中毒症状明显、咯血而用抗痨药无效者。结果除2例无改变外,21例中毒症状消失,食欲增加,精神改善,咯血停止,体温正常,痰菌转阴,血沉正常。其中10例X线拍片复查,病灶明显吸收。有效率达91.3%,

3.治疗失眠:以半夏15g,夏枯草15g,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治疗失眠例,服药期间停用中西药。结果:治愈78例,显效28例,好转5例。

1.《丹溪心法》:夏枯草,大能散结气,而有补养血脉之功。能退寒热,虚者尽可倚仗。

2.《纲目》: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盖目珠连目本,肝系也,属厥阴之经。夜甚及点苦寒药反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夏枯草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

3.《灵兰要览》:从来不寐之证,前人皆以心肾不交治之,投剂无效,窃思阴阳违和二气亦不交。椿田每用制半夏、夏枯草各五钱,取阴阳相配之义,浓煎长流水,竟覆杯而卧。

4.《本草经疏》:夏枯草,得金水之气,故其味苦辛而性寒无毒,为治瘰疬、鼠瘘之要药。入足厥阴、少阳经。丹溪谓其补厥阴肝家之血。又辛能散结,苦寒能下泄除热,故治一切寒热及消瘰疬鼠瘘,破癥散瘿,结气头疮,皆由于热;脚肿湿痹无非湿热所成,热消结散湿去,则三证自除而身亦轻矣。

5.《本草新编》:夏枯草,专散痰核鼠疮,尤通心气,头目之火可祛胸膈之痞可降,世人弃而不收,谁知为药笼中必需之物乎?夫肺气为邪所壅,则清肃之令不行,而痰即结于胸膈之间而不散,倘早用夏枯草,同二陈汤煎服,何至痰核之生。心火上炎,则头目肿痛,而痰即结于胸膈而成痞,早用夏枯草,入于芩、连、天花粉之内,何至头痛目肿乎?盖夏枯草直入心经,以通其气,而芩、连、花粉之类,得以解炎上之火也,尤妙心火一平,引火生脾土,则脾气健旺,而痰自消亡,鼠疮从何生乎?本草止言其破癥坚,消寒热,祛湿痹,尚未深知夏枯草也。

6.《重庆堂随笔》:夏枯草,微辛而甘,故散结之中兼有和阳养阴之功,失血后不寐者,服之即寐,其性可见矣。陈者其味尤甘入药为胜。

7.《增订治疗汇要》:(夏枯草)气禀纯阴,得冬至少阳之气发,一交盛阳阴气尽则枯。凡盛阳留结之病,用治即枯,此天地感应之理。又散疔毒(疔系大毒),治头疮,兼治对口托腮痈等证,皆火气所发也。

8.《本草正义》:盖目珠系于厥阴,夜甚而遇寒药反甚,是厥阴之火郁窒不疏,自不宜直折以寒凉,反致遏抑愈剧。夏枯草能疏通肝胆之气,木郁达之,亦以禀纯阳之气而散阴中结滞之热耳。石顽谓《本经》言轻身者,能除脚肿湿痹而无重着之患也。又能解内热,缓肝火,治肝热目赤,皆疏通厥阴气滞之功用。夏枯草之性,《本经》本言苦辛,并无寒字,孙氏问经堂本可证。而自《千金》经后,皆加一寒字于辛字之下,然此草夏至自枯,故得此名。丹溪谓其禀纯阳之气,得阴气而即死,观其主瘰疬,破癥散结,脚肿湿痹,皆以宣通泄化见长,必具有温和之气,方能消释坚凝,疏通窒滞,不当有寒凉之作用。石顽《逢原》改为苦辛温,自有至理,苦能泄降,辛能疏化,温能流通,善于宣泄肝胆木火之郁窒,而顺利气血之运行。凡凝痰结气,风寒痹着,皆其专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xs/81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