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药师考试在线模拟考场专业实践能

1、下列错误论述中成药的是

A、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

B、有特有的名称

C、以中药材为原料,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D、有规定的处方与制法

E、都属于非处方药

E

中成药系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研究论述中成药组方原理、剂型选择、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等内容的学科,称为中成药学。

2、热压灭菌法选用的蒸气为

A、湿饱和蒸气

B、水蒸气

C、饱和水蒸气

D、过热蒸气

E、空气与热蒸气1:1混合

C

热压灭菌法:本法系在热压灭菌器内,利用高压饱和水蒸气杀灭微生物的方法。该法是最可靠的灭菌方法,特别适用于输液剂。

3、下列不属于湿热灭菌法的是

A、热压灭菌法

B、低温间歇灭菌法

C、煮沸灭菌法

D、辐射灭菌法

E、流通蒸气灭菌法

D

湿热灭菌法是利用饱和水蒸气或沸水进行杀灭菌的方法。分为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气灭菌法、煮沸灭菌法和低温间歇灭菌法。

4、樟脑、冰片宜采取的粉碎方法为

A、水飞法

B、超微粉碎

C、加液研磨粉碎

D、低温粉碎

E、混合粉碎

C

加液研磨法

系将药料先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液体后进行研磨,直至药料被研细为止。研樟脑、冰片、薄荷脑等药时,常加入少量乙醇;研麝香时,则加入极少量水。常采用“轻研冰片,重研麝香”的原则。

5、下列不属于膜分离法的是

A、反渗透

B、微滤

C、细滤

D、纳滤

E、超滤

C

膜分离法根据被分离药液中粒子或分子的大小和所采用膜的结构,可将压力差驱动的膜分离法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

6、适用于黏性、无组织结构、新鲜及易于膨胀、芳香性药料的浸提的是

A、回流法

B、煎煮法

C、浸渍法

D、渗漉法

E、蒸馏法

C

浸渍法系指用规定量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将饮片密闭浸泡适宜时问,以浸提饮片成分的方法。该法适用于黏性、无组织结构、新鲜及易于膨胀、芳香性药料的浸提,不适用于贵重、毒性药料及高浓度的制剂。

7、关于散剂的包装叙述正确的是

A、非分剂量散剂多用塑料瓶包装

B、散剂贮藏的环境应避光,且应分类保管,定期检查

C、选用适宜的包装材料和贮藏条件以延缓散剂的变色

D、常用的包装材料有玻璃纸、蜡纸、玻璃瓶、塑料瓶、硬胶囊、铝塑袋及聚乙烯塑料薄膜袋等

E、分剂量散剂可用各式包药纸包成三角包

D

散剂的比表面积较大,易吸湿、结块,甚至变色、分解,从而影响疗效及服用。因此应选用适宜的包装材料和贮藏条件以延缓散剂的吸湿。常用的包装材料有玻璃纸、蜡纸、玻璃瓶、塑料瓶、硬胶囊、铝塑袋及聚乙烯塑料薄膜袋等。分剂量散剂可用各式包药纸包成四角或五角包,非分剂量散剂多用纸盒或玻璃瓶包装。散剂贮藏的环境应阴凉干燥,且应分类保管,定期检查。

8、下列关于冷冻干燥说法有误的是

A、在低温减压条件下利用冰的升华性能,使物料低温脱水而干燥

B、又称升华干燥

C、多用于抗生素、血清等生物制品的干燥

D、适用于稠浸膏及热敏性或高温下易氧化物料的干燥

E、用于制备注射用无菌粉末

D

冷冻干燥系将湿物料冷冻成固体,在低温减压条件下利用冰的升华性能,使物料低温脱水而干燥的方法,又称升华干燥。该法的特点是:物料在低温减压条件下干燥,尤适用于热敏感物料的干燥;干燥产品多孔疏松,易于溶解;含水量低,有利于药品长期贮存。但设备投资大,生产成本高。冷冻干燥多用于抗生素、血清等生物制品的干燥,还常用于制备注射用无菌粉末。干燥设备为冷冻干燥机。

9、下列关于酒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酒剂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

B、儿童、孕妇以及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不宜使用酒剂

C、酒剂应密封,置阴凉处贮存,并控制含醇量

D、酒剂系指饮片用乙醇浸提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E、酒剂制备简便,易于保存

D

酒剂又名药酒,系指饮片用蒸馏酒浸提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供内服或外用。酒剂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酒辛甘大热,能行血通络,散寒,故祛风活血、止痛散瘀等方剂常制成酒剂。内服酒剂以谷类酒为原料。酒剂制备简便,易于保存,但儿童、孕妇以及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不宜使用。酒剂和酊剂均应密封,置阴凉处贮存,并控制含醇量。

10、茶剂中含挥发性成分较多者的干燥温度为

A、60℃以下

B、40℃以下

C、75℃以下

D、65℃以下

E、55℃以下

A

茶剂一般应在80℃以下干燥,含挥发性成分较多者应在60℃以下干燥,不宜加热干燥的应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干燥。

11、下列关于合剂说法错误的是

A、单剂量灌装者又称“口服液”

B、浓度高

C、吸收快

D、服用剂量较小

E、可随证加减

E

合剂系指饮片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单剂量灌装者又称“口服液”。中药合剂与口服液是在汤剂的基础上改进和发展而成的,具有浓度高、吸收快、服用剂量较小、可大量生产等特点。但合剂的组方固定,不能随证加减。

12、下列不属于乳化剂的是

A、聚山梨酯类

B、白陶土

C、明胶

D、阿拉伯胶

E、磷脂

C

明胶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用于高分子溶液中。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分散介质大多为水,也可用植物油

B、毒性药物或小剂量药物宜制成混悬液使用

C、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微粒可制成混悬液

D、难溶性药物或药物使用剂量超过其溶解度但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使用

E、混悬微粒粒径一般:为0.5~10μm,小者可为0.1μm,大者可为50μm或更大

B

适宜制成混悬液的药物有:难溶性药物或药物使用剂量超过其溶解度但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使用;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微粒;欲使药物发挥长效作用者,为安全用药,毒性药物或小剂量药物不宜制成混悬液使用。混悬液服用前应摇匀以确保服用剂量的准确。

14、下列不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是

A、月桂醇硫酸钠

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C、硬脂酸钠

D、十六烷基硫酸钠

E、氯苄烷铵

E

氯苄烷铵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他的都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5、以下关于真溶液型制剂说法有误的是

A、溶液型药剂中药物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物理稳定性较胶体溶液、混悬液、乳浊液好

B、常用制备方法有溶解法和稀释法

C、溶解法先可取处方总量约1/2量的溶剂,加入药物,搅拌使其溶解,滤过,自滤器上添加溶剂至全量,搅匀即得

D、加入增溶剂或助溶剂时应采用浓配法

E、对热稳定而溶解缓慢的药物,可加热促进溶解

C

溶液剂系指药物溶解于适宜溶剂中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常用制备方法有溶解法和稀释法等。溶解法:一般配制顺序为:溶解、滤过,加溶剂至全量,搅匀,即得。可取处方总量约2/3量的溶剂,加入药物,搅拌使其溶解,滤过,自滤器上添加溶剂至全量,搅匀即得。加入增溶剂或助溶剂时应采用浓配法;对热稳定而溶解缓慢的药物,可加热促进溶解;挥发性药物或不耐热药物则应在冷却至40℃以下时加入,以免挥发或破坏损失;难溶性药物可使用增溶剂或助溶剂使其溶解;易氧化的药物应加适量抗氧剂。稀释法:系将药物的高浓度溶液或易溶性药物的浓贮备液用溶剂稀释至所需浓度。

16、关于鲎试验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鲎试验法操作简单,结果迅速可得

B、鲎试验法容易出现假阳性,且对革兰阴性菌以外的内毒素不够敏感

C、鲎试验法不能完全代替家兔致热试验法

D、鲎试验法的试验费用多

E、鲎试验法反应灵敏

D

鲎试验法反应灵敏,操作简单,结果迅速可得,试验费用也少,但容易出现假阳性,且对革兰阴性菌以外的内毒素不够敏感,故不能完全代替家兔致热试验法。

17、热原活性的主要成分是

A、磷脂

B、蔗糖

C、葡萄糖

D、脂多糖

E、蛋白质

D

热原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多存在于细菌的细胞外膜。其中脂多糖(LPS)是热原活性的主要成分,LPS的结构随菌种不同而异。

18、注射剂中热原污染的途径不包括

A、溶剂带入

B、原辅料带入

C、外包装材料带入

D、制备过程污染

E、使用过程带入

C

注射剂中污染热原的途径1.由原辅料带入原辅料规格不当、贮存时间过长、包装不严等均易带有或污染热原。2.由溶剂带入如注射用水制备时操作不当或贮放时间过长,均易带有热原。3.由容器与设备带入配制注射剂的容器、用具、管道、滤器等,使用前清洗不彻底或灭菌不完全,均可污染热原。4.制备过程污染不按操作规程操作,或时间过长,气温太高,灭菌不及时或灭菌不彻底,包装不严等,都可能使注射剂污染热原。5.使用过程带入临床使用时由于输液用具污染热原而发生热原反应。

19、焦亚硫酸钠在注射剂中作为

A、稳定剂

B、抗氧剂

C、渗透压调节剂

D、pH调节剂

E、金属离子络合剂

B

常用的抗氧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和硫代硫酸钠,一般用量为0.1%~0.2%。其中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常用于偏碱性药液,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常用于偏酸性药液。

20、关于凝胶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载药量小,尤其适于中药浸膏

B、药物释放性能好,能提高皮肤的水化作用

C、与皮肤生物相容性好

D、使用方便,不污染衣物

E、透气,耐汗,无致敏、刺激性

A

凝胶膏剂系指药物提取物或化学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凝胶膏剂具有以下特点:①载药量大,尤其适于中药浸膏;②与皮肤生物相容性好,透气,耐汗,无致敏、刺激性;③药物释放性能好,能提高皮肤的水化作用,有利于药物透皮吸收;④使用方便,不污染衣物,反复贴敷,仍能保持原有黏性。

21、下列关于橡胶膏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携带方便,不污染衣物

B、橡胶膏剂黏着力强,用时无需加热软化

C、膏层薄,容纳药物量少,维持时间较长

D、分为不含药的如橡皮膏和含药的橡皮膏两种

E、可保护伤口、防止皮肤皲裂,治疗风湿痛等疾病

C

橡胶膏剂黏着力强,用时无需加热软化,使用携带方便,不污染衣物。可保护伤口、防止皮肤皲裂,治疗风湿痛等疾病。橡胶膏剂膏层薄,容纳药物量少,维持时间较短。

22、下列不属于软膏剂特点的是

A、均匀

B、适当的黏稠性

C、易涂布于皮肤或黏膜上

D、细腻

E、刺激性

E

软膏剂应均匀,细腻,具有适当的黏稠性,易涂布于皮肤或黏膜上并无刺激性。软膏剂应无酸败、变色、变硬、融化、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装量、微生物限度等检查,应符合《中国药典》年版(一部)有关项下规定。

23、外用膏剂不包括

A、膏药

B、橡胶膏剂

C、贴剂

D、栓剂

E、软膏剂

D

外用膏剂主要包括软膏剂、膏药、贴膏剂(橡胶膏剂、凝胶膏剂、贴剂)等。

24、相对于颗粒剂、散剂,胶囊剂的特殊检查为

A、水分

B、装量差异

C、外观

D、卫生学

E、崩解时限

E

颗粒剂、散剂、胶囊剂均需检查水分、装量差异、外观以及卫生学,但只有胶囊剂需要检查崩解时限。

25、以下胶囊剂的特点,哪项描述有误是

A、外观光洁,美观,且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便于服用

B、与片剂、丸剂相比,在胃肠道中崩解较快,故显效也较快

C、制成定时定位释放药物的制剂

D、药物生物利用度低

E、药物被装于胶囊中,与光线、空气和湿气隔离

D

胶囊剂的特点有:①外观光洁,美观,且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便于服用;②药物生物利用度高,与片剂、丸剂相比,在胃肠道中崩解较快,故显效也较快;③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因药物被装于胶囊中,与光线、空气和湿气隔离;④可制成定时定位释放药物的制剂。

26、滴丸的制备原理是基于

A、蒸馏法

B、塑制法

C、泛制法

D、固体分散法

E、稀释法

D

滴丸的制备原理是基于固体分散法。固体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状态为:①固体药物以胶体或分子分散,形成固体溶液;②某些难溶性药物形成胶态或微细的晶粒;③多晶型药物因熔融、骤冷等形成亚稳定型结晶或无定型粉末。液体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状态为:①形成固态溶液;②形成固态凝胶;③形成固态乳剂。

27、下列关于丸剂的分类,说法错误的是

A、塑制丸包括蜜丸、糊丸等

B、水丸、蜜丸是按赋形剂分类的

C、浓缩丸、蜡丸是按赋形剂分类的

D、泛制丸包括水丸、水蜜丸等

E、滴制丸是按制备方法分类的

C

(1)按制备方法分类:丸剂分为:①塑制丸,如蜜丸、糊丸、浓缩丸、蜡丸等;②泛制丸,如水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等;③滴制丸(滴丸)。(2)按赋形剂分类:丸剂分为水丸、蜜丸、水蜜丸、糊丸、蜡丸等。

28、饮片细粉以米糊或面糊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是

A、蜡丸

B、糊丸

C、浓缩丸

D、水丸

E、蜜丸

B

糊丸系指饮片细粉以米糊或面糊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糊丸溶散迟缓,能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故一般含毒剧药或刺激性药物的处方以及需延缓药效的处方,多制成糊丸。

29、尤适于粉末直接压片的填充剂是

A、预胶化淀粉

B、淀粉

C、乳糖

D、淀粉浆

E、糊精

A

预胶化淀粉(又称可压性淀粉):白色或类白色粉末。为淀粉经物理或化学改性,淀粉粒全部或部分破坏的产物;微溶于冷水,不溶于有机溶剂;有良好的可压性、流动性和自身润滑性,并兼有黏合和崩解性能。尤适于粉末直接压片。

30、多用于维生素类及治疗胃部疾患的片剂是

A、咀嚼片

B、多层片

C、泡腾片

D、包衣片

E、素片

A

咀嚼片:系指在口腔内嚼碎后咽下的片剂。多用于维生素类及治疗胃部疾患的药物。如干酵母片。

31、下列不是制粒的目的的是

A、减少细粉吸附和容存的空气

B、避免粉末分层

C、增加物料的流动性

D、避免细粉飞扬

E、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E

制粒的目的(1)增加物料的流动性。(2)减少细粉吸附和容存的空气,以减少药片的松裂。(3)避免粉末分层。(4)避免细粉飞扬。

32、不属于包合物的制备方法的是

A、水蒸气蒸馏法

B、喷雾干燥法

C、超声法

D、冷冻干燥法

E、研磨法

A

包合物的制备方法(1)饱和水溶液法(2)研磨法(3)冷冻干燥法(4)喷雾干燥法(5)超声法。

33、延缓水解的方法不包括

A、调节pH

B、降温

C、避光

D、改变溶剂

E、制成干燥固体

C

延缓药物水解方法:调节pH、降低温度、改变溶剂、制成干燥固体。

34、下列不属于大蓟的处方用名的是

A、刺秸子

B、刺蓟

C、大蓟

D、马扎嘴

E、大蓟炭

D

大蓟的处方用名有:大蓟、刺秸子、刺蓟、驴扎嘴、大蓟炭。

35、关于处方管理制度的书写,错误的是

A、每张处方不得超过6种药品

B、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

C、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D、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画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E、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

A

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36、下列不需要泡服的是

A、大青叶

B、薄荷

C、蒲公英

D、麦冬

E、饴糖

E

泡服

主要是指花叶类及部分易浸出有效成分的药材,用开水浸泡代茶频服,可以减去煎药的麻烦。花类如金银花、红花、西红花、菊花;叶类如桑叶、竹叶、香薷、大青叶、藿香、薄荷;其他类如胖大海、地丁、蒲公英、桔梗、麦冬。

37、下列不属于修治中去皮的是

A、肉桂

B、桔梗

C、厚朴

D、金樱子

E、杜仲

D

桔梗、厚朴、肉桂、杜仲去皮。

38、下列不属于中药饮片处方的是

A、煎煮方法

B、外部包装

C、名称

D、用法用量

E、数量

B

中药饮片处方应分列饮片名称、数量、煎煮方法和用法用量。

39、腹皮子应付大腹皮和

A、沙苑子

B、冬瓜子

C、生槟榔

D、决明子

E、莪术

C

合用名称:腹皮子,调配应付:大腹皮、生槟榔。

40、下列属于妊娠禁用药的是

A、姜黄

B、枳壳

C、枳实

D、商陆

E、天南星

D

妊娠禁用药:马钱子、天仙子、轻粉、斑蝥、雄黄、三棱、莪术、水蛭、关木通、土鳖虫、川牛膝、千金子、千金子霜、巴豆、巴豆霜、甘遂、芫花、京大戟、牵牛子、商陆、丁公藤、芒硝、玄明粉、阿魏、猪牙皂、益母草、麝香、附子、虻虫、天山雪莲花、鳖甲胶、陆英。

41、不能与芒硝同用的是

A、三棱

B、人参

C、甘草

D、狼毒

E、贝母

A

芒硝不宜与三棱同用。

42、下列不属于十八反的是

A、甘草与甘遂

B、川乌与半夏

C、硫黄与朴硝

D、藜芦与人参

E、附子与白及

C

1.川乌、草乌、附子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瓜蒌同用。2.甘草不宜与海藻、红大戟、京大戟、甘遂和芫花同用。3.藜芦不宜与人参(包括各类人参)、人参叶、西洋参、党参、苦参、丹参、玄参、北沙参、南沙参及细辛、赤芍和白芍同用。

43、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内容,错误的是

A、设立新药监测期的国产药品,应当自取得批准证明文件之日起每满1年提交一次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B、首次进口的药品,自取得进口药品批准证明文件之日起每满1年提交一次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C、除设立新药监测期的其他国产药品,每4年提交一次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D、对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和首次进口5年内的药品,应当开展重点监测

E、首次进口的药品,自取得进口药品批准证明文件之日起每满一年提交一次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C

设立新药监测期的国产药品,应当自取得批准证明文件之日起每满1年提交一次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直至首次再注册,之后每5年报告一次;其他国产药品,每5年报告一次。

44、合理用药的指导原则不包括

A、有效利用卫生资源

B、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C、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D、合理配伍组方

E、注意用药禁忌

A

合理用药的指导原则

1.正确“辨证”,合理用药;2.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物及制定给药剂量;3.针对病情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4.针对病情制定合理给药时间及疗程;5.合理配伍组方;6.注意用药禁忌;7.指导患者合理用药;8.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45、以下有关六神丸中毒后的解救措施,错误的是

A、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如给氧,并根据病情可选用口服或静滴氯化钠

B、清除毒物,如洗胃、导泻等

C、中医对症治疗

D、甘草、绿豆煎汤饮用

E、阿托品、氯化钾对症治疗

A

六神丸

解救与处理:清除毒物,如洗胃、灌肠、导泻、静脉输液,吸氧,口服蛋清、大量饮水及浓茶。西药可选用阿托品,氯化钾,对症治疗。中药可选用甘草、绿豆煎汤饮用,中医对症治疗。

46、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的是

A、卫生部

B、县级以上地方行政部门

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E、省级卫生部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年第53号《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卫生部负责全国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47、雄黄的用量为

A、0.1~0.2g

B、0.05~0.1g

C、0.06~0.12g

D、0.5~1.5g

E、0.1~0.3g

B

雄黄的服用剂量为0.05~0.1g,多入丸散,外用适量,熏涂患处。

48、乌头碱中毒主要是针对

A、泌尿系统

B、循环系统

C、皮肤和黏膜

D、中枢神经系统

E、消化系统

D

乌头碱对中枢神经的强烈兴奋作用,先兴奋后抑制和对心肌的直接作用,用量稍大即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

49、下列不属于中药计量工具的是

A、台秤

B、分厘戥

C、勾秤

D、药匙

E、盘秤

D

在中药调剂工作中最常用的是传统的戥称(又称戥子),其次是分厘戥、盘秤、勾秤、台秤、天平及字盘秤,乃至现代电子秤的使用。

50、对于不常用的品种,可以

A、装五斗供应多日调配

B、装两斗供应多日调配

C、装四斗供应多日调配

D、装三斗供应多日调配

E、装一斗供应多日调配

E

非常用饮片供应量:不常用品种,可以装一斗供应多日调配。

51、需要过筛或者过箩的是

A、根茎类

B、全草类

C、胶类

D、鲜药

E、果实类

B

装斗饮片的预处理:对装斗饮片,应事先进行整理。有的饮片需要过筛,全草类或种子类饮片要过筛或过箩,鲜药如生姜、芦根等均须洁净之后放置备用。

52、下列特殊中药的存放中,不属于配伍相畏饮片存放的是

A、甘草与京大戟

B、丁香与郁金

C、芒硝与三棱

D、肉桂与赤石脂

E、玄明粉与三棱

A

配伍相畏的饮片存放不宜放在一起,如丁香(包括母丁香)与郁金、人参与五灵脂、芒硝(玄明粉)与三棱、肉桂与石脂(赤石脂、白石脂)等均不宜放在一起。

53、下列不属于调配称量工具的是

A、戥秤

B、分厘戥

C、台秤

D、电子秤

E、药碾

E

常用调剂工具在中药调剂工作中最常用的是传统的戥称(又称戥子),其次是分厘戥、盘秤、勾秤、台秤、天平及字盘秤,乃至现代电子秤的使用。

54、从三七根上剪下的较细根茎称为

A、剪口

B、筋络

C、僵子

D、麻点

E、鹤顶

A

剪口指从三七根上剪下的较细根茎,习称剪口。

55、下列不属于贵药的是

A、杜仲

B、天麻

C、麻黄

D、天冬

E、五倍子

C

贵药产于贵州的地道药材,主要有天麻、杜仲、吴茱萸、黄精、白及、天冬、五倍子、朱砂、雄黄等。

56、泽泻药材表面的环状突起称为

A、羊角

B、连丝

C、芦头

D、鸡头

E、岗纹

E

岗纹指泽泻药材表面的环状突起(茎节)。

57、蓄积较多挥发油和树脂类物质的木材部分为

A、心材

B、术腿

C、马尾

D、天丁

E、马牙贝

A

心材:蓄积了较多的挥发油和树脂类物质,颜色较深,质地较致密而重的木材部分。例如沉香、苏木、檀香、降香等均为心材入药。

58、收方时对处方的内容审查不包括

A、处方日期

B、毒、麻药应用

C、配伍

D、用法

E、剂量

A

收方时对处方的内容审查包括五个方面,①字迹。②配伍,特别是配伍禁思。③剂量,尤其是贵重药与有毒药的剂量。④用药疗程是否符合医保制度的要求。⑤用法。⑥毒、麻药应用。⑦缺药与否。

59、属于调剂工作把关环节的是

A、审方

B、复核

C、发药

D、计价

E、调配

B

复核是调剂工作的把关环节,除对所调配药品按处方逐项核对外,对处方的内容也要逐项审查。

60、医疗机构制剂的特点不包括

A、剂型多

B、临床必需

C、贮存时间短

D、产量大

E、规模小

D

医疗机构制剂的特点是规模小、品种少、剂型多、产量小、使用量不定、临床必需、贮存时间短、周转快等。但是,医疗机构制剂仍然属于药品生产范畴。

往期精彩回顾药店人必看:这7种行为被国家医保局纳入失信清单!年执业药师考试当天体温≥37.3℃,出现咳嗽发烧,怎么办?疫情将二次爆发?会影响今年考试?所有执业药师考生注意了!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zf/55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