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科普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

败酱草

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四川、河北、河南、东北三省等地。夏、秋季采收,全株拔起,除去泥沙,洗净,阴干或晒干。切段,生用。

药用败酱草

败酱草性味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肠痈肺痈,痈肿疮毒,产后瘀阻腹痛。

败酱草的应用

治肠痈初起,腹痛便秘、未化脓者,常与金银花、蒲公英、牡丹皮、桃仁等同用;

若治肠痈脓已成者,常与薏苡仁、附子同用,如薏苡附子败酱散;

本品还可治疗肺痈咳吐脓血者,常与鱼腥草、芦根、桔梗等同用;

若治痈肿疮毒,无论已溃未溃皆可用之,常与金银花、连翘等药配伍,并可以鲜品捣烂外敷,均有效;

治疗产后瘀阻,腹中刺痛,可单用本品煎服,或与五灵脂、香附、当归等药配伍;

此外,本品亦可用治肝热目赤肿痛及赤白痢疾。

败酱草临床用量一般为6~15g,用水煎服。外用适量。需引起注意的是,因本品性苦味寒,故脾胃虚弱,食少泄泻者忌服。

来源:零零医课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谨遵医嘱如侵权请电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zf/55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