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泡脚养生,已有数千年历史,“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烫脚,丹田暖和”。一年四季用热水泡脚对人体皆有好处。
人体脚上有6条主要的经络,包括三条阳经(膀胱经、胃经、胆经)和三条阴经(脾经、肝经、肾经);人体踝部以下有66个穴位。脚底还有全身的反射区。泡脚能影响到很多经络气血的运行,这也是泡脚而不去泡手的原因。
泡脚水中加上对症的中药材,药材的功效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身体。热水的温度也帮助身体更好的放松,能令经络疏通,改善上热下寒,活血祛瘀。泡脚的时候我们还会微微出汗,毛孔通了,皮肤也会更干净。
1有效祛除体内寒湿之气很多人都非常注重祛湿,但症状反反复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疏忽了寒气的危害!寒气进入人体后,很难自行排出体外,会沉积在体内,蓄势待发!
只有在祛湿同时排出寒气,才能使气血恢复正常运行,让五脏六腑发挥正常的生理机能,睡眠也会更加安稳。
泡脚,是对驱寒、散湿、助眠极为有效的方法。《黄帝内经》有记载:“寒气升,泡脚驱寒,消百病。”
人体脚上有6条主要的经络,包括三条阳经的终止点和三条阴经的起始点。泡脚,就等于刺激了这六条最主要的经络,尤其适合体内有寒、手脚冰凉、睡眠不好的人。
2温肺润燥,预防感冒秋天气候逐渐变干,很容易引起皮肤干燥缺水,从而导致皮肤瘙痒、口干舌燥或者是头皮屑严重。每天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液对皮肤的营养供给,从而起到润燥的作用。
秋天脚部受凉,会造成上呼吸道粘膜的毛细血管收缩,粘膜抵抗力下降,此时鼻咽部的病毒和细菌就会乘虚而入,引起肺部疾病。如果用热水泡脚,会使呼吸道粘膜内的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粘膜表面的纤毛摆动加快,增强呼吸道的抗病能力。
1泡脚的时间很重要15到20分钟即可,最多不超过半小时,避免出汗太多。泡脚一般以泡到全身发热,有微微出汗,就算是泡好了,泡完脚后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
用40℃左右温水浸泡双脚(水淹没踝关节处),每次浸泡20~30分钟(其间可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同时可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
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在肚子饿的时候泡脚,不然会更饿甚至头晕。
2这几类人泡脚要特别注意心功能不全患者,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人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或长时间泡洗,如果泡脚时感觉头晕和心慌要立即停止泡洗;经期妇女也不宜足浴。
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也不易泡脚。
3泡脚加点中药,效果事半功倍泡脚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相关的疾病,若在水中加点中药,可起到更好的作用。
1.生姜泡脚
生姜一块,红花1克,盐适量。用刀拍扁生姜或切片,红花用纱布包好放在水里一起烧开,再加一勺盐泡脚。用于脚凉怕冷。
2.红花泡脚
红花1克,少许盐。把红花放入水里烧开,加一勺盐,先熏脚后泡脚。可活血化瘀,治腰酸痛。
3.艾叶泡脚
干艾叶50~克,先用水将艾叶煮开,加凉水或待降低温度后再泡脚;或用热水浸泡艾叶20分钟,再加热泡脚。
艾草加姜,可治风寒感冒、关节病、类风湿、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
艾草加红花,可改善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手脚麻或瘀血;
艾草加花椒20粒,适用脚汗、脚臭、脚气、温疹。
4.当归桂圆泡脚
当归40克,桂圆肉25克。将当归,桂圆加清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再将它与毫升开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擦洗面部,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天1次,每次熏泡30分钟。可美容养颜,亮肤。
5.党参黄芪白术泡脚
党参15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把三味药加水煎煮后倒入足浴盆内泡脚30分钟,每日一次。补气虚。
6.冬瓜皮泡脚
冬瓜皮g,茯苓g,木瓜g。水煮去渣后,混入足浴盆内浸泡双足每次30~40分钟,至微微出汗。每日一次,20-30天为一疗程,可减肥。
7.苍耳子辛夷花泡脚
辛夷花20克、苍耳子20克、白芷15克、桔梗10克、升麻10克、五爪龙60克、薄荷10克、细辛10克。把几味药加入水中煮开,泡脚。通鼻窍,改善鼻塞,流涕。
8.蒲黄五灵脂泡脚
蒲黄20克、五灵脂20克、香附20克、延胡索20克、当归20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没药10克。
上药加水毫升,煮沸15分钟后离火,先以药液蒸气熏双脚,待温度适宜后将双脚浸泡于药液中。每次浸泡15~20分钟,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每剂药重复使用两天。
在经前3天左右开始用药,连用3~5剂,连续用3个月经周期,可治痛经。
来源/中青网、健康圈编辑/陈懿苗义乌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