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治疗白癜风不复发 http://m.39.net/pf/a_4629692.html说起黄华寺,我很有发言权。我祖籍是城郊乡止方村梨树坪自然村人。梨树坪位于黄华寺东二三里,黄华河南岸的半山坡上。我生在梨树坪,长在梨树坪,梨树坪距黄华寺近在咫尺。对黄华寺的地理状况的了解,说句大话,了如指掌。
三十八年啊!我整整三十八年的沧桑岁月是在梨树坪度过的。黄华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都摸爬滚打过,儿时到黄华寺玩是家常便饭。到黄华玩,放牛羊,放骡马,采药、拾柴、拾粪、摘野果、挖野菜、掏鸟蛋、捣蜂窝、在黄华河里学游泳、捞鱼虾、抓螃蟹、掀蝎子、捕蛇、猎獾、逮野兔。对石鸡、野鸡各种鸟雀,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听到过不少美丽的传说。
在黄华寺方圆数里的地方,很多的地名,如:白土岭、野鸡坪、灰梯、水梯、上墁邅的新老石梯,就连新梯的石阶我都数过。记忆有点模糊,好像是八百多台阶。修新梯的碑文也能说个大概,象冰冰洞、王母垅沟、没梁殿、婆婆洞、田家沟、礁白沟等。象沙帽石、田瓜石、玉石崖、朝廷帽、寺南坪、砌石板、老雕岩、老寺坡、担担岭、墁邅的、核挑凹、梯头、大连、老爷庙等村名屈指可数。黄华河里的簸箕瓮、偃头滃、锅底滃、布袋滃等,对面疙瘩坡、老红岭、稍梯、牙豁、和尚坟、道士坟、棋盘石、海蟾洞、石羊抵头,王母娘娘的洗脸盆、黄华流水颠倒颠、黑猪岭的黑猪石、银虎洞坪的银虎洞、老荒沟、石门、大南沟、二南沟、三阳洞等都非常熟悉。对黄华寺的历史背景,虽没有过多的研究,也听到过不少的传说。
对黄华山的物产,虽不甚了解也不泛说说。
黄华山的树木多种多样,其稀有物种如黄檀、紫檀、挠痒树、鬼见愁等,是一般人鲜为少见的,更不用说了解。
鸟类,如老雕、喜雀、乌雅等除外。稀有鸟类象寒号鸟,也叫飞鼠,非常罕見。我曾亲眼目睹,长相象只猫,身上没有毛,又长有一对翅膀,翅膀与别的鸟翅膀不一样,翅膀的上部长在脊部左右,下端却和腿爪子连在一起,与蝙蝠相仿,爪子非常锋利,生性非常凶,一年四季不搭窝,就住在岩石里。它吃的是树皮,特别喜欢非常苦的树皮,它的粪便可入药,又称五灵脂。我只是短时间接触,不太了解,民间也有其它说法。
还有一种鸟,名叫‘狠鵠”。我曾近距离目击,听到过它的叫声,祥细情况不太解了。
还有不少的鸟类,鲜为人知,这些不是我能说得了的。
黄华山的药材,更是丰富多样,如丹参、柴胡、元胡、天门冬、远志、知母、青连壳、苍术、白芍、野党参、葛根,常山、灵芝、五灵脂、瓜蒌、金针、红花、山药、山桃仁、吉梗、大黄、何首乌、菊花、茵陈、艾叶、薄荷、沙参、苦参、大小白钱、半夏防风、荊芥、麦冬、梨蒌等等,应有尽有。对这些药材,我虽然采集过,对其生长特性,药性和作用,咱是门外汉。
至于山果,有板栗、核桃、山楂,黄杏、桃子、梨、李、苹果、大枣、软枣、柿子、野葡萄等等,数不胜数。
关于兽类,更是有趣,狐狸、野兔、獾猪、蛇,更甚的还有人发现过金钱豹,真是五花八门。
黄华寺,座西面东,正殿是王母殿,时间久远,几经修缮,原来面目视而不见。黄华寺有后土碑记载,始建于初唐年间,具体年号,我记不清了。
黄华寺的南楼是九仙姑楼,北楼是送子娘娘殿,二门是转殿,三门是寺的正门,门外有飞来石。王母殿北山墙外是神水崖,很有些神话的传说。据传说神水崖的神水能治病,水是从上边的石缝中流出,传说水很有讲究,只要有不卫生的人洗手什么的,水就会渗到地下,流不少来,要想重新流出,就得焚香叩头才行。有些香客游人为讨个吉利,把硬币投进神水池里。黄华寺庙院西南角墙外有一块巨石,石下向东有一石岩,石岩里有一块石碑,这就是黄华寺的后土碑。在儿时的记忆里,已经被沙土埋没,只有少许露出地面。碑文好象是有关黄华寺始建的时间记载,随着时间的变迁,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也不知道此石碑是否存在,或流失去向。
上北寺也叫觉仁寺。据说初唐时期,少林和尚觉仁曾在此读书修行,我儿时见过觉仁亲笔手书的石碑,碑文似乎是行草,内容时过境迁,时间久远,实在记不起来。我说的这些只是传说,并无考证。和林州的历史大师,牛揆,王买金先生所说有出入。据牛、王两先生说上北寺是王庭均读书修行的所在。因我没考究,应该以二位所说为准。
上北寺座北向南。庙后数十米的坡上有棵油松,独占鳌头。树干有十几米高,树围大约有六七米,树冠象伞形,十分好看。寺西边有座石崖,大约高十米左右,崖石上方离顶部两米许,刻有“海蟾洞”三个楷书大字,由于天长日久,日晒雨淋。随着崖石变成了黑色,很不好辨认。这此细节,是少为人知的,外藉游客更难说。
下北寺又叫新寺.。距上北寺有二三百米,也是座北向南,门前有两棵毛白杨树,树干高十几米,笔直挺拔,树围也要三四个人合抱。树冠枝叶繁茂。新寺是什么时候修建,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也没有人给我说起过,我就无从谈起。
下北寺门前东边有一裸银杏树、树干高五六米、有七八围粗细,树冠挺高,大约有二十多米。枝肥叶茂,很有一般景致。石阶下原有一棵毛白杨。按我儿时的记忆,大约有三十多米高,笔直挺拔,粗细也有七八围。在我七八岁时,被山火烧毁。往东二三十米处,有一棵国槐,也叫家槐,树干笔直,高有十二三米,有十围多。树冠过枝也有二三十米长,枝繁叶茂景致十分迷人。我清楚的记得,我二十几岁时,某年农历五月十八,香客上香时,不小心,燃着了树洞里的残叶,被火烧掉了,实在是遗感。太可悲可叹了!
寺前黄华河中间的花岗岩石头上,刻有一个象棋的棋盘,名曰祺盘石,时间久远,各种变迁,是否存在无可考证。
其它象药王庙、鲁班庙,就不一一细表。再往东几十米处,路的北边有一块大石,重约几十吨,上边有个扁担眼,真个象扁担插过的担眼,太象了。背后刻有几个字,内容是什么,我也记不得了,据传说这块石头是二郎担山赶太阳神话的确证。传说二郎担山赶太阳时,扁担断了,一头留在这里,一头还在鲁班豁的某地方,我只是听说没有考证过。
现在需要补充的是没樑殿。没樑殿是在黄华寺上边的半坡上。座西向东,所谓没樑殿是没有樑全部有青石构成。其工艺特别精致和奇特,房顶用拱型由石块构成,前面的门子,椽头全部用青石雕刻而成,椽头真象木制的一样逼真,如果你不是刻意的观测,你一定以为是木制的。前边右首,有用青石刻成的龟驼碑,其工艺唯妙唯肖,相传龟是老法海转世。看了这些古建筑,真的不敢相信,在那技术工具落后的远古时代,有这么精湛的工艺技术,在现代化的今天是无法解释的,没樑殿供奉的是哪位神仙,我却没太在意。
在没樑殿右上方几十米的地方,有个山洞。名曰婆婆洞,婆婆洞的奇特,我是不会形容表达出来的,供奉的那路神似,我也不明白。
写到此处,很不完美,只是作了点滴回忆。由于时间的流逝,几经修缮和我儿时的记忆很有差异,我不追求词句的安排,文章的刻画,只是老老实实写真,把我记忆中的真实展现给后人,留点黄华寺原貌是我之夙愿。
希望知情者补充、供众游客参考,扩大游览胜地,赢得游客的情趣,黄华寺是旅游胜地,黄华七十二景,都有着一个个美丽动听的神话故事,使众游客流连忘返,余味无穷,沉醉在神话的梦境里,把黄华寺古文化传承下去。
李林兴写于年9月15日
林州市林虑书画院会员
作者:李林兴,城郊田西峪村人,祖籍城郊乡止方村梨树坪自然村人。爱好书法写作,长期专注于并搜集整理成册《成汉语四字经》两部、《中外史地》小常识等等。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