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人民大道南段又有新进展啦
青云路旁的贵阳公交集团南明分公司
办公楼实施拆除
跨南明河青云路大桥即将开建
贵阳人翘首以盼的人民大道
正朝着全段开通进发
图源:知知贵阳
盟妹子开心之余
其实还有一点点惆怅
贵阳这些年的变化太大
高楼代替老街
曾经那个熟悉的“老贵阳”
披上新衣变成了另一个模样
不是说这样不好
而是感叹那些曾经承载了
好几辈老贵阳人记忆的东西
慢慢离开了我们的生活
消失的地标每一个地标背后都是那个时代的繁华
大昌隆
大昌隆在年开业之初,是贵阳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大型本土超市,深受很多市民喜爱。很多贵阳人有事没事都喜欢去大昌隆逛逛,时间一长,就慢慢变成了一种习惯。
图源:贵州都市报
年8月18日,大昌隆决定闭店,这个带着老贵阳人岁月记忆20多年的大型本土超市,就这样黯然离场了。
六广门体育馆
贵阳市体育场,贵阳人更习惯叫它“六广门体育馆”,这是贵阳最老的体育馆,也曾是贵阳乃至整个贵州最大的体育场。
摄:余珉琨
年12月8日,因为城市规划,六广门体育场进行了重建改造。很多老贵阳人曾在这里留下的回忆,也随着重建改造慢慢消失了……
大西门天桥
年10月,大西门天桥作为贵阳第一座人行天桥正式投入使用。慢慢的,它变成了一个“小商店”,衣服、饰品、零食等,这里应有尽有。
摄:卢勇
年3月5日,随着市西路步行街大西门入口广场的建设,以及地铁的修建,大西门天桥不得不告别历史的舞台,被地下通道所取代。
大十字“甜甜圈”
以前贵阳人说起“甜甜圈”这个词,想到的不是吃,而是逛!是大十字那个形似甜甜圈的环形天桥。天桥上商铺很密集、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卖,是很热闹的一个地方。
年初,为了拓宽道路,大十字环形天桥被拆除,商户们也随之关闭。历经两百多天后,它由原来的环形天桥变为地下通道,依旧很热闹,环境和商户变得比以前高大上了!
老市西路
来源:腾讯网
曾经的市西路是贵阳,乃至贵州成交量最大的商品交易中心,是引领潮流的地方。基本上每天都有几万人的流量。可以说,这是整个贵州最具商业氛围的街道,它从最初几十个摊位到后来聚齐上千上万家。
摄:卢勇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西路与购物中心、商业广场相比,显得既落后又混乱。于是在历经了两年的改造升级后,市西路摇身一变,成了现在“高大上”的滨河商业步行街。
合群路
合群路曾经是贵阳最出名、最平民化的夜市去处,这里有各式各样的市场小吃、酒吧会所咖啡吧等。一到晚上,合群路就开始忙碌、闹腾起来,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摄:谢志强
年2月22日,为了支持和配合地铁1号线的修建,承载了贵阳人20多年回忆的合群路夜市被拆迁。当年合群路的喧哗在所有贵阳人心中,已成为一个回不去的梦。
喷水池
喷水池是贵阳老城区的中心商圈之一,很多老贵阳人以前还叫它“粪水池”。没有任何贬义,因为贵阳方言发音为“fèn”。要说整个城市哪里是热闹的聚集地,喷水池绝对在其中之一。
图源:贵州都市网
年,为缓解贵阳交通压力,喷水池环岛拆除。虽然现在喷水池的样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但它依然是贵阳商业中心,是这座城的地标之一,更是贵阳人心中抹不掉的回忆~
老客车站
图源:贵阳网
老客车站曾经是四通八达之地,也曾是贵阳车流量较大的地方之一。老城区的人要去白云区和现在的观山湖区,没有私家车的基本上都要来这里坐车才能到达。
来源:贵阳网
年3月,为缓解中心城区西出口交通拥堵状况,方便大家出行,老客车站搬迁到现在的观山湖区。它就这么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呢?
消失的器物所有的器物里都装满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飞碟牌洗衣机
飞碟牌洗衣机,这个深受老百姓青睐的本土品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可谓风靡贵州。不仅物美价廉,而且真的是做到了质量至上,很多洗衣机用了一二十年还可以使用。
华日牌电视机
贵州电视机厂生产的“华日”牌电视机,曾多次获得部、省优质产品称号,不但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区,更出口到国外。年,该厂从日本东芝引进一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生产了贵阳第一台彩色电机。
乐声牌收音机
贵阳收音机生产始于年,-年生产了“乌江”牌型交流电台式收音机、“芦笙”牌袖珍收音机、“娄山牌”三用机、“乐声”牌半导体收音机等12种型号的收音机。在当时,这些收音机可都是老一辈们的挚爱。
红星拖拉机
在油榨街有个公交站叫“红拖”,就是原来红星拖拉机厂的简称。虽然国营红星拖拉机厂已经破产改制,但红星拖拉机最近几年在收藏界却炒得火热,还有网友在网上询问价格。
黔光铝制品
以前,贵阳人家里用的锅碗瓢盆等大都是黔光铝制品厂生产的。现在很多朋友甚至还记得它的广告词:“黔光黔光,贵州之光!”
贵阳二曲
提起贵州的酒,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茅台。其实除了茅台,贵州的名酒还有很多。比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贵阳酒厂生产的贵阳大曲、贵阳二曲、贵阳特曲等系列的酒,可谓极品浓香,名震一时!
瀑布啤酒
瀑布啤酒绝对是当年贵阳人心中最爱的啤酒,因其酒液清亮透明、色泽浅、泡沫洁白细腻、挂杯持久、口味纯正、具有浓郁的酒花芳香而成为啤酒中的佼佼者。如今,在各种外来啤酒的冲击下,渐渐没有了往日的风采。
花溪、甲秀香烟
贵州是全国有名的烤烟基地,贵阳生产卷烟历史悠久。在民国时期,贵阳的卷烟生产厂家曾经多达65家。曾经的甲秀、朝阳桥、花溪等香烟,一直是烟民喜好的品牌。
筑城、贵阳、瀑布牌手表
这三款不同品牌的手表,都是国营贵阳手表厂生产的,老款式、老工艺,也是品质和经典的象征。
永久牌钢笔
以前,钢笔在很多人心里都是文化人的象征。那时候谁的衣袋里夹着一支钢笔就感觉特别有文化、特别有气质。现在很多人已经不再使用钢笔,但咱们贵阳曾经的永久牌钢笔那可是很火的,现在有些收藏价都上百了。
黔光牌电池
国营贵阳电池厂生产的黔光牌电池,曾获亚太地区国际贸易博览会银奖,不仅畅销于贵州,而且远销国内外,还有我们熟悉的“阿波罗”牌电池也是这个厂生产的。
山花牌搪瓷
搪瓷盆、搪瓷盘、搪瓷杯等相信家家户户都曾有它们的身影。这种东西轻轻磕碰就是一个黑疤,一直很好奇为什么还那么受欢迎。现在山花牌搪瓷也是已经消失的旧品牌,但在一些收藏网上还有出售。
白浪香皂
在各大外来日化品牌占领千家万户之前,贵州人家大多都是用白浪。白浪香皂、白浪洗衣粉等都是便宜又好用,现在基本上买不到了。只有硫磺香皂现在还在卖,但主要是在网上有售。
除此之外,朝阳香皂、朝霞牙膏、龙菊檀香皂、丽娜香皂、芦笙香皂、芦笙牌牙膏等日用品也都是贵阳本土生产的日化产品。
消失的行当每个行当的背后是匠人的坚守
剃头匠
以前的剃头匠几乎都是男的,理发店设施也简单。一个煤炉子烧一锅开水,一条板凳,师傅实在而且手艺好,剃一个头也就一两块钱,以前的理发店里也没有太多的产品推销。
弹棉花
小时候,妈妈会把很多旧的衣服洗干净积攒起来,到一定程度就会拿到弹棉花的店里,过段时间家里就会多出一条新的被褥,那时候师傅的手艺真心不错~
磨刀匠
感觉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过磨刀师傅了。记得以前磨刀匠可是很多的,有的会摆摊磨刀,有的可是走街串巷吆喝。磨刀师傅在磨刀石上来回磨着刀,不一会儿菜刀就像新的一样了!
修表匠
现在修表匠真的很少见了,记得几乎所有的修表师傅都会有一个小摊,由玻璃组装的一个开口小柜。放大镜、酒精灯、镊子,还有灵巧的手是他们的兵器。小摊凝固了他们的人生画卷,也见证了时间的游走。
补锅匠
补锅的师傅走街串巷的较多。以前谁家的铁锅烧穿了,不舍得丢就会先放着,等遇到补锅师傅就会拿出来给师傅补一补。很多人家的锅都是补了再补,一用就是好几年。如今人们生活条件改善,锅破了就换新的,补锅这个手艺就渐渐地消失了。
修鞋匠
以前在街上会遇到很多修鞋的师傅,鞋子坏了就拿去修。那时候师傅的手艺真好,他们修鞋的样子很认真,有的师傅甚至还能废物利用,用一些人造皮革自己制作出新鞋子。
邮差
来源:贵州都市网
邮差大家并不陌生吧,以前的师傅大多都是骑着自行车送信,后来是骑摩托车。在师傅的车子后座上是两个袋子,里面装着信。而如今通讯的发展,很少有人写信寄信了。在贵阳市主城区,装信件的油桶已不足40个,使用的更是不多了。
消失的声音这些声音都曾令人怦然心动
爆米花声
小时候家里附近只要有爆米花师傅出现就无比开心,毕竟又可以吃零食解馋了。很多小伙伴都会拿搪瓷杯装苞谷去找爆米花师傅,一个架在炭炉上的圆肚子铁筒,师傅不断转着边上的把手,不一会儿就会有巨大的爆炸声,之后苞谷魔术般地变成了爆米花。
收废品吆喝声
那时收破烂是挑着一副箩筐沿街吆喝,而不像现在骑三轮车。在家里听到“酒瓶废纸拿来卖”的吆喝,就会把积攒已久的废品处理掉。
磨剪刀声
以前家里面经常会缝缝补补,剪刀很常用,剪刀钝了就会拿去找师傅磨一下。师傅磨刀的时候都会在磨刀石上加点水,磨的时候发出唰唰唰的声音。现在几乎是没有人再拿着剪刀去找师傅磨了。你还记得师傅说的这句话吗?“磨剪子~诶~起菜刀”,盟妹子至今都忘不了!
叮叮糖叫卖声
以前在老城区的街头巷尾时不时会有挑着扁担卖叮叮糖的老伯们,那担子上的篮子里装着一块块黄色的、大小不一的糖,带着些许甜香。他们拿着小铁锤敲打铁块,发出“叮叮叮”声音,边敲边喊“叮叮糖~卖叮叮糖~”这样的声音曾穿梭在城市的角落里,现在基本上没有了。
卖豆腐脑
“豆腐老,豆腐老,新宣好吃嘞豆腐脑~”小贩说着一口纯正的贵阳话穿梭在各个小区、街道中叫卖着,记忆中这样的声音还很清晰。而现在豆腐脑基本只有在各大景区里才有,还不用叫卖,大家都是主动上前买来吃的~好怀念啊!
消失的味道任光阴流逝记忆中的味道怎样都替代不了
冬瓜糖
冬瓜糖可以说盟妹子小时候常见的零食,如今却很少见。尽管我不怎么喜欢吃,但是觉得在所有零食里它的颜色最好看。
叮叮糖
叮叮糖一块一块很硬,不要嚼着吃,里边有一个一个的小洞洞,吸起气来还会漏风,超有趣,也很便宜,几块钱就能吃到不少。但虽然叮叮糖便宜,制作工艺可不简单,基本靠手工。
棉花糖
棉花糖的味道盟妹子记忆太深刻,看着很大一个,其实也就一丢丢,入口即化,吃的时候还会粘在脸上。现在很少在街上看见有卖棉花糖的了,运气好的会可能会在有的公园门口买到。
糖画
以前在街上经常能见到很多挑着担子制作糖画的师傅,他们的手工艺很厉害,能用糖稀做出很多逼真的糖画,都不舍得吃。偶尔你还能买到,但是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
搅搅糖
曾经,学校门口最火的甜食,搅搅糖绝对是其中之一。每到放学的时候,老爷爷、老奶奶的搅搅糖摊摊前都挤满了小伙伴,给我来一角钱的,我要两角嘞……喧闹声不绝于耳。搅搅糖已经很少看到了。
烤馒头
以前,烤馒头这种方便又实惠的小吃美食,是很多上班族和学生党的早餐首选。烤得脆脆的的馒头,裹上贵阳人最爱的油辣椒、凉拌海带丝、折耳根等配菜,那味道不摆咯!现在,烤馒头在贵阳几乎看不到,就算偶尔遇到,味道也大不如以前了。
盐酸菜
盐酸菜算是稍稍重口味的食物,口感麻辣脆爽、酸中带甜,总是让很多人为之奋不顾身。现在,这种极具特色的老贵阳味道也越来越少,更多的只能在记忆里回味了。
春卷
这是和“丝娃娃”不同的食物,叫春卷,其实就是“丝娃娃”的超级版。盟妹子尤其喜欢刷在米皮上的甜面酱,味道太完美了~可惜的是,现在基本上看不见这样的春卷在卖了。
碗耳糕
碗耳糕又名“娃儿糕”,是贵阳传统特色糕点。吃起来松松软软的,微甜中略带一丝酸味,令人爱不释手!如今,在各种西式糕点的冲击下,碗耳糕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街客、茶风暴
盟妹子还在上学的时候,风靡全市的奶茶店就是街客和茶风暴了。几块钱一杯的奶茶,味道还是不错的。那时候放学经过它们,不买一杯路上喝,真心对不起辛苦一天的自己。现在已经看不见它们的身影啦~
健力宝
也许这是在大家童年里唯一可以和可乐、雪碧PK的碳酸饮料,随着我们长大,健力宝也消失不见了。
消失的贵阳话没有方言的贵阳感觉就不是贵阳
现在的贵阳人普通话说得越来越流利,有的还忘了一些贵阳话怎么说,甚至没有教下一代讲贵阳话。那么,你是否还记得那些日常生活中的贵阳话呢?
在贵阳有一种发薪水叫关工资,有一种勺子叫瓢瓢,你还记得吗?在贵阳有一种聊天叫吹牛,有一种称赞叫骚得很,有一种约会叫一起出克玩,你还记得吗?在贵阳有一种犯傻叫憨包,有一种得意叫冒皮皮,有一种可怜叫造孽兮兮嘞,你还记得吗?
在贵阳有一种撩妹叫逗姑娘,有一种女人叫婆娘,有一种爸爸叫老者,有一种小孩叫娃娃,你还记得吗?在贵阳有一种鸡叫鸡咯咯,有一种鱼叫鱼摆摆,有一种昆虫叫虫虫,有一种肉叫嘎嘎,你还记得吗?在贵阳有一种脸叫脸包,有一种脖子叫蒋根,有一种膝盖叫克膝头,有一种脚叫角赶,你还记得吗?
越发展,越失去
高楼大厦、灯红酒绿确实美
却少了我们熟悉的市井烟火
我们没有办法留住
只希望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它们
不要被更多人遗忘
贵阳还有哪些东西正在消失呢?
来,留言等你们……
贵州微联盟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编辑:海贼迷妹责编:果芒芒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