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锐湿疣专家刘军连 https://m-mip.39.net/nk/mipso_9392460.html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又名《小郎中学医记》,是正在网上热传的一本以小说形式讲述中医药知识的书籍。该书“以中药教材"为背景,以爷孙俩的行医故事为主线,展现每一味中药平凡而又神奇的一面,以及一个传统中医成长的过程。书里既有师徒传承的中医精神,也有爷孙俩深深的中医药情结。
本书采用小说题材的创作形式,使读者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从头到尾一气读完。书里既有医案故事,读书析疑,又有养生保健、采药记趣等内容,既有老中医的哲理智慧,又有小徒弟的天真童趣,能够迅速引领大家了解中医,学习中医,感悟中医”。
上一篇:(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三七
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脘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
蒲黄治口舌疮肿
有个口腔溃疡的病人,痛得坐立不安,吃不了饭。
他说,医生我讲一下饭都痛,我等不及了,你有没有办法,不用熬药就给我先治治?
老爷爷说,就用一味蒲黄,敷在疮口上。
然后便到药柜子里抓一小把蒲黄,叫病人按在疮口就好多了。
那病人回去多按几次,一小包蒲黄粉都还没有用完,口腔溃疡就好了。
小指月说,爷爷,为何这蒲黄粉,外敷疮口处,能让口腔溃疡快点好?
老爷爷说,你看蒲黄它是什么功用?
小指月说,活血化瘀又能止血利水。
老爷爷说,你再看口腔溃疡,局部是不是像一个瘀肿,创面有溃烂水肿瘀血的迹象。
小指月点点头,老爷爷说,这蒲黄活血利水,能够很快使得局部血水流通,使伤疮处修复快。
正因为这样,蒲黄又有一个重要的功用,就是病人舌头肿胀,难以说话,直接用蒲黄粉涂在舌头上,搞几次都也容易好,或者用蒲黄粉煎水漱口都有效果,这都是取它活血利水之功。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本草纲目》曰,《本事方》云,有士人妻舌忽胀满口,不能出声,以蒲黄频掺,比晓乃愈。又《芝隐方》云,宋度宗,一夜忽舌肿满口,用蒲黄、干姜末等分,干搽而愈。据此二说,则蒲黄之凉血活血可证矣。盖舌乃心之外候,而手厥阴相火乃心之臣使,得干姜是阴阳能相济也。
失笑散治瘀血腹痛
《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失笑散用蒲黄、五灵脂等分生研,每用五钱,水、酒各半,加醋少许,煎数沸连渣服之,能愈产后腹疼于顷刻之间。
有个妇人,怀上小孩后,做B超,发现是女孩子就去做人工流产手术,把孩子流掉。
做完手术后,她就吹空调,继续熬夜工作,没有来得及休息恢复,结果经常腹痛如刀刺。
随后几年居然都怀不上娃子,她就开始后悔了。
老爷爷说,做人工流产手术后,对身体的伤害是比较大的,正常的发育被中断,你想想身体受到的伤害有多大。
你们这重男轻女的观念要不得啊,搞到现在连娃子都怀不上,不更痛苦。
他们夫妻非常后悔,老爷爷便给这妇人开了蒲黄跟五灵脂两味药,原来这两味药又叫失笑散,专治疗产后瘀血排不干净,导致的腹痛,以及各类血瘀刺痛诸症。
这病人连续服了两个月经周期,都是来月经的时候,连服五天,排出大量的血块,腹痛顿减,第三个月居然能够怀上娃子,这时不管是男的女的,他们都没再分别了。
小指月问,为什么叫失笑散呢?
老爷爷说,当一个人瘀血刺痛,肚腹难忍时,你完全看不到他有一点笑容,都是痛苦之状,而用这蒲黄跟五灵脂,把瘀血化开,让刺痛消除,不觉就笑了出来。
小指月说,可这五灵脂味道有些臭浊,不太好喝怎么办?
老爷爷说,确实,胃气虚的人,入口容易吐,喝到肠胃里也容易拉,是因为五灵脂味道臭浊,正因为它臭浊,入血分,能够降血中瘀滞。
当然你不用五灵脂,纯用蒲黄也有效,就要加大剂量。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1、治产后血不下:蒲黄三两。水三升,煎取一升,顿服。(《梅师集验方》)
2、治产后心腹痛欲死:蒲黄(炒香)、五灵脂(酒研,淘去砂土)各等分。为末,先用酽醋,调二钱,熬成膏,入水一盏,煎七分,食前热服。(《局方》失笑散)
(未完,待续,往下拉有往期故事链接!)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版权归作者所有。
1
往期文章精彩回顾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合集(全集完整版)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络石藤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五加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桑寄生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狗脊、千年健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防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海桐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丝瓜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鹿衔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桑枝、桑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藿香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苍术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砂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厚朴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白豆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草豆蔻、草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茯苓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薏苡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猪苓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泽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玉米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葫芦、香加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泽漆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车前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滑石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木通、通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络石藤瞿麦、萹蓄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海金沙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石韦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冬葵子、灯心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萆薢、石菖蒲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茵陈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虎杖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附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干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肉桂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吴茱萸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小茴香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丁香(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高良姜(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胡椒(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花椒(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荜拔(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荜澄茄(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陈皮(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木香(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青皮(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川楝子(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乌药(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青木香、荔枝核(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香附(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佛手、香橼(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玫瑰花(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绿萼梅、娑罗子(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薤白(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天仙藤(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大腹皮(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甘松(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九香虫(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刀豆、柿蒂(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山楂(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神曲(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麦芽、谷芽(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鸡内金(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鸡矢藤(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使君子、苦楝皮、槟榔(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南瓜子(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芜荑(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小蓟、大蓟(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地榆(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槐花(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侧柏叶(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白茅根(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苎麻根(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羊蹄(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三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