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29412.html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桃仁去皮尖,五十个(12g)、大黄四两(12g)、桂枝去皮,二两(6g)、甘草炙,二两(6g)、芒硝二两(6g)
功效: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或妇人闭经、痛经,脉沉实或涩。
方歌:桃核承气用硝黄,桂枝甘草蓄血尝。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四钱(12g)、红花三钱(9g)、当归三钱(9g)、生地黄三钱(9g)、川芎一钱半(4.5g)、赤芍二钱(6g)、牛膝三钱(9g)、桔梗一钱半(4.5g)、柴胡一钱(3g)、枳壳二钱(6g)、甘草二钱(6g)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或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干呕不止,甚或饮水即呛,或内热瞀闷、入暮潮热,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或急躁易怒,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方歌:血府桃红四物汤,柴枳梗牛甘草襄。
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归芎芍地(四物汤)。
知识链接:
“五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主治胸中血瘀证);
通窍活血汤(主治瘀阻头面之证);
膈下逐瘀汤(主治瘀阻膈下、肝郁气滞之两胁及腹部胀满有痞块者);
少腹逐瘀汤(主治血瘀少腹之积块、月经不调、痛经等);
身痛逐瘀汤(多用于瘀阻经络所致的肢体痹痛或周身疼痛等证)。
皆由清代王清任创制。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生,四两(g)、当归尾二钱(6g)、赤芍一钱半(5g)、地龙去土,一钱(3g)、川芎一钱(3g)、红花一钱(3g)、桃仁一钱(3g)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半身不遂,口舌?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方歌:补阳还五生芪重,归尾芎芍桃红龙。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组成: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
功效: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方歌:复元活血酒军桃,柴红归甲蒌根草。
温经汤(《金匮要略》)
组成:吴茱萸三两(9g)、当归二两(6g)、芍药二两(6g)、川芎二两(6g)、人参二两(6g)、桂枝二两(6g)、阿胶二两(6g)、牡丹皮去心,二两(6g)、生姜二两(6g)、甘草二两(6g)、半夏半升(6g)、麦冬去心,一升(9g)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月经超前或延后,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或痛经,小腹冷痛或腹满,经血色暗有块,时有手心烦热,傍晚发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
方歌:温经桂萸归芎芍,麦参丹夏姜草胶。
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全当归八钱(24g)、川芎三钱(9g)、桃仁去皮尖,研,十四枚(6g)、干姜炮黑,五分(2g)、甘草炙,五分(2g)
功效:养血化瘀,温经止痛。
主治:血虚寒凝,瘀阻胞宫证。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方歌: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
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五灵脂酒研,淘去沙土、蒲黄炒香,各二钱(各6g)
功效: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瘀血停滞证。心胸或脘腹刺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等,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脉涩或弦。
方歌:失笑蒲黄五灵脂,活血祛瘀用等量。
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茯苓、丹皮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9g)
功效:活血祛瘀,缓消癥块。
主治:瘀阻胞宫证。妇人素有癥块,妊娠漏下不止,或胎动不安,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或经闭腹痛,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
方歌:《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与牡丹。
以上内容为小编总结、整理,如有错误,还望指正。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知识的小小搬运工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