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www.znlvye.com/
编者按:淦氏中医,一脉相传,已是六代。让我们一起了解下传承了两百年的淦氏医门吧!
作为一名中医,我一直在寻访功底深厚的同道,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淦作辉老师,他四十多岁,精神极好,问诊之时,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显露出一位医者的儒雅、细致、豪爽、坚毅,这必是一位奇人,让人忍不住深入的探寻。
对桌而坐,一杯清茶,四目相视,品茗之际,从中医望闻问切聊到辨证论治,从傅青主聊到叶天士,从病人聊到家族,淦家医风,扑面而来。让人回味无穷。一个下午,总觉得意犹未尽,相约一同前往永修麒鳞山,更探究竟。
年的冬季,天寒雨细,我和买亮、登辉,一起随淦作辉大夫和他的父亲前往永修麒麟山,拜谒淦氏医门先人,自此打开了一个中医世家六代相传的传奇故事。
永修,因泮临修水,永受其利,而得名,古为艾国、海昏之地,海昏秀域,人杰地灵,明贤辈出。今天就让我给大家讲述一个中医世家的故事。
淦氏一门,在永修是大族,自清代淦耕心,到当代淦作辉,中医一脉相承,已是六代。在近两百年的时光里,淦氏医门萌芽、发展,形成流派,是近代中医发展的缩影。为发展中医,传承中医提供了无数的启发和美好的愿景。在九江的历史上,一族六代相传,代代名贤辈出,是非常稀有的,怀着崇敬的心,让我们来一窥究竟。
查阅族谱,拜访墓园,脉络清晰。淦氏医门,自古书香门第,以医为业始于淦耕心。淦耕心之父为清代增广生,其祖父为禀善生,其曾祖为县丞。淦氏家族,自淦耕心开始,弃文学医,是为淦氏医门第一代医生。
壹
第一代淦耕心
淦耕心自幼饱读诗书,参加科考,为国学生。逢瘟疫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户户有哀嚎之声,淦氏族人亦多染病,淦耕心看到这种情景,心如刀绞,立志弃文从医。苦读伤寒、温病等书籍,他先后拜永修、武宁三位名医为师。“秀才学医,笼中抓鸡”,天资聪慧的淦耕心,苦读医书一年而参与救治瘟疫,以叶天士所创卫气营血辩证处方。即以外感温病由浅入深或由轻而重的病理过程分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阶段,各个阶段各有其相应的证候特点进行处方治疗。
在实践中,发展了察舌、辨斑疹等温病诊断方法,辩治精准,善用经方,不避时方,处方药少、量雄、力专,多效如桴鼓、覆杯而愈。救治了一大批病患,自此医名远播。在永修老县城创“太和堂”,应诊治病,造福乡里,四邻八乡病患,络绎不绝,并广收门徒,传授弟子,淦氏医门。自此而开,自此而兴。
贰
第二代淦唐卿
淦氏第二代淦唐卿,作为淦耕心的儿子,学习中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淦唐卿在父亲的指引下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内经》、《难经》、《伤寒》、《医宗金鉴》等古籍,并对历代名家之书旁搜博采,参加科举,清廷授予修职郎。
淦唐卿不仅孜孜不倦,而且谦逊向贤;不仅博览群书,而且虚怀若谷。淦唐卿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古训,除了家传,只要比自己高明的医生,他都愿意行弟子礼,拜之为师;一听到某位医生有专长,就欣然而往,必待学成后始归。从八岁到十八岁,他先后拜过师的名医就有六人,多为赣北名家,无怪后人称其"师门深广"。
叁
第三代淦显名
第三代,淦显名,名琦,谱名长祥,字显名,号漱可,生于光绪丙子年年。自幼勤奋好学,在祖父细心栽培下,文采出众,于宣统乙酉年进京赴考,中优贡生。民国三年,考入江西省警视所,正医官。医院医官兼女医校教员。
后归故里,设药局于艾城,接手太和堂,乃承祖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为万家生佛。淦显名书法韶秀,为诗文不假思索,随意书写而桃花流水自然成章。
肆
第四代淦克基
第四代,淦克基,号鸿图,字云觉,生于光绪丁酉年(年),年往生。秉性耿直,清高自恃,待人宽厚,处事恭谨,不因真才实学而骄纵,不仗姓聚族大而欺人,淦克基为淦族领主,主众事凭公断,遇姓争众谈商,反对黩武逞强。公不仅德镜高悬,且博学多材,四书五经饱读在腹,楹联诗赋,样样皆通。
淦克基年毕业于江西省立第一师范,五年制学成组建永修教育改造团。先后任永修县教育局局长,县中校长,教绩斐然,八年抗战期间任省训团秘书主任专属科长,皆以宣传训练支援抗日为己任。
淦克基幼少随父学医,耳濡目染,早得真传,抗战胜利后归乡,专事从医。温医书、理秘方,开诊所、继衣钵,培育新秀,使淦氏中医三代祖传得以后继有人。淦克基悬壶济世二十余载,重症难症迎刃而解,妇科儿科尤为见长,医德医术早已著称修河两岸。
淦克基又酷爱书法和太极拳,繁忙要练,寒暑不辍。尤其是书法自幼发墨,祖父严教以练,高温汗流严冬手冻而不息,故功底深厚,笔力遒俊别具一格。碗笔悬书,更是气势恢宏,商铺招牌、名人寿匾皆见公之雄浑墨迹,每逢春节请撰写对联者更是络绎不绝,书不计酬。行医无妄取出诊,贫家不收银、不坐轿,反垫药资救穷困,落得自身财疏家寒。
淦克基一生清风傲骨,族威高不霸产,权力大不索财。高风炼才传后人,功德高望重重,堪称永修社会名流,光宗耀祖,功德千秋,实为吾辈典模。
伍
第五代淦家铮
第五代,淦家铮,出生于年。年冬,人民政府官员到永修联合诊所视察,惊叹淦氏医学,问及名医淦鸿图,可有传人,绝不能让淦氏医门绝学失传。淦鸿图响应政府号召,收其第三子淦家铮及其他徒弟3人,严格教习,亲传身教。
自此十六岁的淦家铮跟其父学医,白天上山采药、炮制认药,熟记药性;夜晚阅读经典、聆听讲解,深谙医理。三年不辍,后又随父临证望闻问切,跟诊一年,自此出师,师兄弟四人,仅淦家铮一人学成。
医院工作,远近病患求诊,络绎不绝。后响应政府号召,下乡支医,在永修九合乡红光卫生所十余年,年响应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在永修县城重开太和堂,继承祖业,振兴淦氏医门。
今以虚岁八十高龄坚持出诊,不避寒暑、不问贵贱,皆一视同仁,活人无数。是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真为一方名医。
陆
第六代淦作辉
第六代,淦作辉,出生于年,自幼跟随父亲看诊,耳濡目染。见病患痛苦而来,欢喜而归,自小萌发继承家学,研习中医的理想。十五岁便研读《黄帝内经》,遇有疑惑便请教父亲,自此正式开始学习淦氏医学。
步入高中以后,文化学习间隙,白天侍诊,夜间苦读。详加研习淦氏经验,淦氏医学内、外、妇、儿皆涉,独善妇科,淦作辉潜心钻研妇科,除家族经验秘方,又搜集历代妇科专著,潜心学习,特别是《傅青主女科》、《竹林寺女科》,手不释卷,夜读昼诵,烂熟于心。
医案两则
星子县查氏,女,26岁。婚后4年不孕,检查为多囊卵巢。家人十分着急,公婆恶言恶语相向,夫妻因此吵闹不安,自己自卑委屈伤心,经人介绍,找到淦大夫。
淦大夫认真看诊,发现病人月经尚属正常,只是晚上常有腹痛胀,阴道分泌物减少,有时感腰背痛,精神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小。证属奇经虚损,冲任气血不利。方用归芪六君子汤加味健脾助化,资助后天以培养先天以顾冲任之虚,以菟丝子、杜仲、枸杞补任脉之精气以助孕,佐温经活血,化瘀通络疏通任脉冲脉脉道之品,以保持冲任之通畅。
处方:北黄芪18克、当归12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云苓12克、炙甘草5克、广陈皮5克、半夏5克、鸡内金3克、西砂仁3克、菟丝子15克、杜仲12克、枸杞12克、白芍12克、附片3克、丹参12克、鸡血藤15克、水蛭10克、肉桂1克(同煎)。
水煎服,每日一剂。守法守方,稍事调整,坚持治疗4月余,诸症消失而孕。
湖口县张氏,女,35岁。经常月经量多,经期紊乱,偶因劳累,血崩如注,西医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无效。
诊见:面色白光白、睑、唇、舌俱淡,爪甲失华,血仍未止,夹凝块,腰腹作痛,但欲饮水不欲食,伴头晕、心悸、失眠、神疲、气短、懒言,脉弦细涩。
治宗健脾理血养阴大法。方用归芪四君子汤,益气健脾统血;三炭活血止血;二至丸等养阴。另加酸枣仁、远志、大枣等补血养心安神。
处方:黄芪15克、当归10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云苓12克、甘草5克、蒲黄炭10克、五灵脂10克、荆芥炭5克、仙鹤草15克、酸枣仁10克、远志(炙)3克、大枣4枚、女贞子15克、旱莲草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3剂,出血停止。去黄芪加骨碎补15克、丹皮炭10克,并以盐水漱口,降其浮火以愈其牙龈出血。4剂后,去止血药,另加龙眼肉补血养心,鸡内金、麦芽健胃助化以善其后。28剂,食纳增,面红润,月经亦正常。
淦作辉大夫,行医二十余年,迁居浔阳,在九江开业,家族医学深厚,子女未有学医者,淦作辉老师见当今中医人才凋敝,祖国医学低迷,逐发愿,招收外姓优才,传授家传医术,以期门徒业成,中医光大,百姓受益。
滚滚长江,浪花淘尽,多少中医先贤潸然泪下,我中医匡扶中华千年,今世医零落,杏林不暖,期许中医传人奋勇当先,努力学习,光耀中医,传承精华,造福万民。
淦氏医门,继往开来,期待再造光华!
淦氏医门传承图
第一代
淦本浣
号耕心,年-年,一生积仁累德,救死扶伤,出名中医,开创太和堂。淦耕心自幼饱读诗书,参加科考,为清朝国学生。
第二代
淦元远
号唐卿,年-年,受学于祖父,有家学渊源之誉,博考方书,以活人为职志。参加科举,清廷授予修职郎。
第三代
淦显名
号漱可,年-年,自幼勤奋好学,在祖细心栽培下,文采出众,于宣统乙酉年进京赴考,中优贡生。民国三年,考入江西省警视所,医院医官兼女医校教员。后归故里,设药局于艾城,接手太和堂。
第四代
淦克基
号鸿图,年-年,毕业于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八年抗战时期,任江西省训团秘书主任专属科长,皆以宣传训练支援抗战为己任。抗战胜利归乡,专事从医,温医书理秘方,开诊所继承衣钵,培育新秀,使淦氏中医三代祖传得以后继有人。
第五代
淦家铮
年-,十六岁跟其父学医,白天上山采药、炮制认药,熟记药性;夜晚阅读经典、聆听讲解,深谙医理。三年不辍。今以虚岁八十高龄坚持出诊,不避寒暑、不问贵贱,皆一视同仁,活人无算。是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真为一方名医。
第六代
淦作辉
年-,自幼跟随父亲看诊,耳濡目染,自小萌发继承家学,研习中医的理想,十五岁便研读《黄帝内经》。潜心钻研妇科,精研家族经验秘方,又搜集历代妇科专著,潜心学习,特别是《傅青主女科》、《竹林寺女科》,手不释卷,夜读昼诵,烂熟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