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提示白癜风三部曲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linchuangbiaoxian/6829.shtml
香蒲:我找到的药用植物
今天介绍的药用植物是香蒲。先说二个关于香蒲的典故。
一、
唐代诗人李白写过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短者如《静夜思》、《赠汪伦》,长者如《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等。不过,下面这首长诗可能很多人都没读过:
我李百万叶,柯条布中州。天开青云器,日为苍生忧。
小邑且割鸡,大刀伫烹牛。雷声动四境,惠与清漳流。
弦歌咏唐尧,脱落隐簪组。心和得天真,风俗犹太古。
牛羊散阡陌,夜寝不扃户。问此何以然,贤人宰吾土。
举邑树桃李,垂阴亦流芬。河堤绕绿水,桑柘连青云。
赵女不冶容,提笼昼成群。缲丝鸣机杼,百里声相闻。
讼息鸟下阶,高卧披道帙。蒲鞭挂檐枝,示耻无扑抶,
琴清月当户,人寂风入室。长啸一无言,陶然上皇逸。
白玉壶冰水,壶中见底清。清光洞毫发,皎洁照群情。
赵北美佳政,燕南播高名。过客览行谣,因之诵德声。
这首诗的名字叫《赠清漳明府侄聿》,诗中有句话“蒲鞭挂檐枝,示耻无扑抶”,这里的“蒲鞭”是什么意思呢?
据说,古代官员惩戒过失之人常用皮鞭。东汉时期,有一个叫刘宽的官员,涵养深厚,颇有德量。汉恒帝时,刘宽被征召为尚书令,升南阳太守,典历三郡。刘宽理政,温仁多恕,属下官吏有了过失,只用香蒲制作的蒲鞭鞭之,以示告诫。后来人们便以“蒲鞭示辱”来比喻以德从政。
李白诗中“蒲鞭”的典故就来自这里。宋代的苏轼也曾把蒲鞭之典写进自己的诗中:顾我迂愚分竹使,与君笑谈用蒲鞭。
二、
关于香蒲的另一个典故来自隋末瓦岗军领袖李密。
根据《旧唐书.李密列传》的记载,李密年轻时“乘一黄牛,被以蒲鞯,仍将《汉书》一帙挂于角上,一手捉牛靷,一手翻卷书读之”。意思是,坐在用香蒲铺垫的牛背上,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一只手牵着牛绳,一只手翻书阅读。如此苦读后,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
三、
作为一种水生植物,香蒲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全草可做为造纸原料,雄花粉可以入药(蒲黄),幼叶基部和根状茎先端可以食用,成熟的雌花序(蒲棒)可作枕芯和坐垫的填充物,蒲叶可以用来编织草袋、草包、草席、坐垫、茶垫、提篮等手工艺品。
地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滨州市博兴县就是我国重要的蒲草编织品产区,这里生产的草编茶垫、坐垫、门踏垫、草编储物箱、日用家居工艺品等,远销到欧美、日本、韩国、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朋友的青睐,博兴县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草编之乡”,这个县的湾头村则成为著名的“淘宝村”。
在这次“我们身边的中草药——黄河三角洲药用植物大搜索”活动中,河口区人大财经委的郭启联先生第一位为我们提供了植物图片,确认了这种药用植物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存在,特此表示感谢!
点击查看活动方案:我们身边的中草药——黄河三角洲药用植物大搜索活动开始啦!!一、香蒲的植物形态
根据《中国药典一部(版)》的记载,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为同一种中药:蒲黄。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水烛香蒲和东方香蒲的植物形态。
1、水烛香蒲
又名蒲草、狭叶香蒲,香蒲科香蒲属植物,多年生沼生草本。株高1.5~3米。叶线性,下部为鞘状,抱茎。肉穗花序,雌雄花序离生,雄花序在上部,雌花序在下部,雌雄花序相距2.5~6.9厘米;雄花具雄蕊2~3,毛长于花药,顶端单一或2~5分叉,花粉粒单生。雌花有小苞,匙形,与柱头等长,小苞与花柱均较白,果穗长短变化很大,通常短于雄花序,赭褐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2、东方香蒲
又名香蒲,香蒲科香蒲属植物,多年生沼生草本。根茎粗壮,横走。基部鞘状,抱茎。雌雄同株,穗状花序圆柱状,雌花序与雄花序彼此连接;雄花序在上部,雌花序在下部。雄花通常由3枚雄蕊组成,花粉粒单生;雌花无小苞片,有多数基生的白色长毛,毛等于或稍长于柱头,稀短于柱头,孕性雌花柱头匙形,不育雌蕊棍棒状。小坚果有一纵沟。花期6~7月,果期7~8月。
3、水烛香蒲和东方香蒲的区别
水烛香蒲的雌花序和雄花序都比较长,通常雄花序比雌花序长,且雌雄花序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叶片相对较狭,看上去较柔弱,故谓之狭叶香蒲。
东方香蒲的雌花序和雄花序都比较短,通常雄花序比雌花序短,且雌雄花序紧密相连,即使有间隔也不足半厘米;叶片相对较宽,显得挺拔。
二、蒲黄(中药名)
蒲黄属止血药分类下的化瘀止血药,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夏季花刚开时,剪取蒲棒上部的黄色雄花序,晒干后碾研,除去花茎等杂质,所得带雄花的花粉称“草蒲黄”;再经细筛,所得纯花粉,习称“蒲黄”。
1、草蒲黄:为蒲黄花粉与花丝、花药的混合物,花丝黄棕色,不光滑。
2、蒲黄:黄色粉末,体轻,放水中则飘浮水面,手捻之有滑润感,易附于手指上。气微,味淡。
3、蒲黄炭:形如蒲黄,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具焦香气,味微苦,涩。
1、生蒲黄:揉碎结块,过筛。
2、蒲黄炭:取净蒲黄,照炒炭法炒至棕褐色。
性平,味甘。归肝经、心包经。
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通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
蒲黄在治疗瘀血症的时候,主要用于胸腹部的瘀血症,尤其是腹部。腹部的瘀血症以妇科病居多,特别是产后和痛经之类的妇科病。
很多产妇产后恶露不尽或者疼痛,很多是由于子宫收缩不良。妊娠期间妇女子宫随着胎儿长大扩张了,分娩以后要恢复到受孕前的状态。如果子宫收缩得好,那么就恢复得快,症状就少。蒲黄具有收缩子宫的作用,有助于子宫的恢复,所以对产后的瘀血或者出血就用得多一些。反过来讲,妊娠期间的妇女就不能用,否则由于收缩子宫,可能引发流产。
具有改善心肌微循环、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凝血作用,兴奋子宫平滑肌,对肠道平滑肌有解痉作用,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抗炎、抗菌、抗过敏、溶血作用。
5~10g,包煎(见车前草一文)。外用适量,敷患处。止血多炒炭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蒲黄有生用和炭用之分,蒲黄生用性滑,能行血消瘀,多用于治疗气血阻滞的疼痛,常与五灵脂同用。治疗跌打损伤所致的瘀血肿痛等,常与红花、桃仁、土鳖虫同用,实验研究证明,生蒲黄不仅有散瘀消肿的作用,而且有良好的止血功效,其止血功效与蒲黄炭基本相同,所以,蒲黄为一味止血而不留瘀的药物。
蒲黄炭,味甘涩,性微寒,有收敛之性功专止血,临床治疗肺热伤络所致的衄血、咯血,常与栀子、黄芩、白茅根等清热止血的药物同用。治妇女崩漏下血,常与血余炭、棕榈炭、阿胶等药同用。如兼有体虚者,常与人参、黄芪同用。近来临床常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此外生蒲黄兼有利尿通淋的作用,治疗血淋涩痛,常与冬葵子、生地、海金砂等利尿通淋药同用。总之,蒲黄生用行血消瘀作用为主,蒲黄炒炭,具有收敛之性,以止血为主。
孕妇慎用。
1、产后血瘀:蒲黄三两。水三升,煎一升,顿服。(《梅师方》)
2、儿枕血瘕:蒲黄三钱。米饮服。(《产宝》)
3、产后烦闷:蒲黄方寸匕,东流水服,极良。(《产宝》)
4、坠伤扑损:瘀血在内,烦闷者。蒲黄末,空心温酒服三钱。(《塞上方》)
5、关节疼痛:蒲黄八两,熟附子一两,为末,每服一钱,凉水下,日一。(《肘后方》)
6、阴下湿痒:蒲黄末,敷三、四度瘥。(《千金方》)
7、耳中出血:蒲黄炒黑研末,掺入。(《简便方》)
8、治妇人月经过多,血伤漏下不止:蒲黄(微炒)90克,龙骨75克,艾叶30克。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米饮下,艾汤下亦得,日再。(《圣济总录》蒲黄散)
9、治血崩:蒲黄、黄芩各30克,荷叶灰15克。为末。每服9克,空心酒调下。(《卫生易简方》)
10、治咯血,吐血,唾血及治烦躁:生蒲黄、干荷叶等分。上为末,每服9克,浓煎桑白皮汤,放温调下,食后。(《卫生宝鉴》恩袍散)
11、治鼻衄,出血过多,昏迷欲死,诸药不效:生蒲黄6克,青黛1.5克,生藕汁调作一服,即验。(《朱氏集验方》)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版)》第页,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年6月第一版。
2、《国家药典中药彩色图鉴》第页,中国古籍出版社,年10月第一版。
3、百度百科词条“蒲黄(中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提供。
4、张廷模:《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第-页,人民卫生出版社,年5月第1版。
文中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应用请以医生诊断和处方为准,因擅自服用造成不良后果者,本号概不负责。
点击查看“我找到的药用植物”:
?刺儿菜:我找到的药用植物
?半夏:我找到的药用植物
?商陆:这可不是“土人参”,服用千万要小心!!
?地黄:六味地黄丸中的第一味药!
?这是一种田间杂草,也是一种药用植物!
?这么多年了,第一次知道:“肠炎宁”的主要成份竟然来自这种植物!
?汗颜!作为黄河口人,我们对这种植物药用价值的开发还不如新疆
?古代传说中的“蒙汗药”就来自这种植物?
?药用车前草竟然有二种,你见到的是哪种?
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