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90326/6997150.html
药食同源:唐朝《黄帝内经太素》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食,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药助食威,食借药力,二者相辅相成,从而达到“药食同疗”的目的,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高良姜祛风散寒行气养胃止痛
别名:海良姜、良姜、蛮姜、膏良姜、小良姜、佛手根
性味:味辛,性热。
归经:归胃、脾经。
来源
高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种植4年后,10月份采挖,除去须根和残留的鳞片,洗净,趁鲜切厚片,晒干或低温烘干。
以粗壮、坚实、红棕色、味香辣者为佳。高良姜常规粗贮,香气易散失,药效流失快,贮藏时间不宜超过2年。建议在20℃以下,单包装密封,大垛密闭库藏。贮藏期药材水分控制在10%~14%。在此贮藏条件下,香气不易散失,有效成分不易流失。
性状鉴别
高良姜呈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枝。表面棕红色至暗褐色,有细密的纵皱纹和灰棕色的波状环节,节间长0.2~1cm,面有圆形的根痕。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或红棕色,纤维性,中柱约占1/3。气香,味辛辣。
功效作用
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1、散寒止痛
用于时发时止的胃脘寒痛,常与香附配用,如良附丸;若脘腹感寒绞痛如刺、两胁胀满,常与厚朴、桂心同用,如高良姜汤;亦可与五灵脂配用;若寒疝腹痛,可与小茴香同用。
2、温中止呕
用于胃寒气逆、呕吐清水、四肢冰冷等证,可与大枣同煎服,也可与半夏、生姜配用。
3、和胃平逆
用于寒邪客胃、气机失调、逆气上冲之呃逆,可与半夏、丁香同服。
药理研究
主含挥发油、桉油精、桂皮酸甲酯丁香油酚、高良姜酸等;尚含高良姜素、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等黄酮类成分。具有调节胃肠运动、抗胃溃疡、镇痛、抗炎、抗真菌等作用。现代研究,高良姜水提物具镇痛、抗炎活性;煎液对炭疽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有显著的对抗实验性溃疡作用;不同浓度的高良姜水提取物对实验性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资料来源于蜀中集团董事长安好义编著的《中药材质量新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