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华西都市报》正式创刊为标志,中国报业的“都市报时代”正式开启。应该说,都市报在22年的发展中是在种种社会发展和观念制约中筚路蓝缕、开拓进取、发展壮大并取得了辉煌成就的。中国都市报走过22年历史,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动力来源于市场逻辑和内容价值逻辑的嵌入。以市场化理念确立都市报的市场属性,在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上实现市场化、产业化引入,从而赢得了都市报群体跑马圈地式的扩张发展;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实现主流化转型,从而获得年轻、主流、新锐读者群的阅读认可和价值认同。都市报成长为中国报业的主力军、新闻传播的主阵地。
一、都市报20年:创新理念引五轮发展
(一)市场化理念,促第一轮扩张型发展
都市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报业改革深化的产物,其新闻采编与经营运作完全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党报和晚报。在这种背景下,都市报首次提出市场化理念。
市民导向的办报理念。市民导向的办报理念反映出都市报以读者为本、以市场需要为本的基本取向,并宣称“市场需要不需要,读者喜欢不喜欢,是衡量我们办报的标准和试金石”。这就决定了报纸不只限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内容,还包括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包罗万象的内容。正是以市民为导向的办报理念,使整个都市报群体赢得了老百姓的喜欢并迅速打开了市场。
嫁接众长的办报思路。都市报发展过程中,充分借鉴其他报刊的“特长”与“优势”,并将之融入自身,这种做法扬长避短,快速嫁接别人优势,放大了都市报后发优势,很快实现了办报思路与市场的对接。尤其是开风气之先的《华西都市报》,提出了“嫁接各类畅销报优势”的思路。观察市场上哪些报纸版面、栏目或报道内容、报道样式深受欢迎,就把它们拿来组合,形成畅销版面与新颖栏目,以此满足一个又一个庞大读者群的需要。同时,还借鉴古典章回小说与评书艺术的一些手段推出“新闻追踪”,利用悬念吊足读者胃口,唤起读者阅读兴趣。
亲和有力的行文风格。都市报注重用市民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和传播模式来叙述新闻事件。语言清新活泼,大多数报道都尽量篇幅短、节奏快、思路活、话题热,让都市报刊载的新闻和其他信息的传播效果最大化。
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就是扩张。这里的“扩张”包含市场占有的速度和规模、产业效益以及衍生产品开发等诸多层面,都市报秉承市场化理念,根据市民消费需求特点及时调整报道指向和策略,使其在诞生初期就实现了第一轮扩张型发展,也为都市报的后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流化理念,促第二轮内涵式增长
20世纪90年代末,通过第一阶段的扩张型、粗放式发展,都市报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娱乐化、低俗化,以及恶性同质化竞争带来的不必要的内耗等问题。为此,都市报以主流化为契机,实现内容的提质升级和创新变革,推动了都市报第二轮内涵式增长。
1.从侧重社会新闻转向侧重时政与财经新闻
都市报发展早期,以社会新闻为重,之后逐渐意识到时政与财经新闻对媒体公信力的重要影响,并开始转变时政新闻报道观念。《新京报》把时政新闻作为第一选择,提出“时政是我们不变的选择,时政要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