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孙女士,61岁。患者患乙肝病有十几年了,三年前因病住院,又诊断为肝硬化。虽然经过多次治疗,但肝功异常始终存在。后来患者寻求中医治疗。
当时诊见患者舌质暗红夹瘀紫,苔薄黄,脉沉弱。观察患者面目身黄,肌肤枯燥不荣,经详细问诊又得知患者脘腹胁肋胀闷不适,不思饮食,大便干结,倦怠乏力,口淡不渴。
综合患者的这些情况来综合分析,根据脘腹胁肋胀闷不适、舌质暗红夹瘀紫辨为瘀,又根据肌肤枯燥不荣辨为津亏燥热,因大便干结、不思饮食辨为热结气逆,又因口淡不渴辨为寒,以此辨为瘀血燥结,寒热夹虚证。于是给患者开出如下药方:柴胡,半夏,黄芩,红参,白术,干姜,生姜,大枣,五灵脂,蒲黄,炙甘草等。以柴胡,半夏,黄芩,红参清热调气,益气和中;以白术,干姜,生姜,大枣健脾益气,温中散寒;以五灵脂,蒲黄活血化瘀。七付药,水煎服,早中晚各一服,日一付。
患者服完药后第二次来诊时说脘腹胁肋胀闷不适减轻,面目身黄好转,仍大便干结,于中在原方中加入杏仁、火麻仁,又七付。患者服完后脘腹胁肋胀闷不适较前又有减轻,面目身黄消退。后又在原方的基础上又多次调方,患者前后共服药五十多付,诸证基本消除,经复查肝功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
温中散寒是温法之一。运用具有温中补虚,健脾燥湿作用的药物为主组方,以治疗中焦脾胃虚寒证的治法。适用于脾胃阳虚所致的脾胃虚寒证及寒邪直中脾胃证。根据病变的脏腑不同,温中散寒法又分为温胃法和温脾法。温胃法又称温胃散寒,适用于胃寒证的治法。证见胃中虚寒,或寒邪犯胃所致的胃脘冷痛,多用吴茱萸汤、良附丸治疗。温脾法适用于脾阳虚表证的治法。证见面色少华,肢体倦怠,纳少腹胀,大便溏泻,手足不温等,常用理中汤治疗。温中散寒法常同燥湿理气法、利水法、下法、温补肾阳法等治法配合使用。临床上对于胃热、脾胃湿热、饮食积滞所致的呕吐、腹痛、腹泻、痢疾、脾胃阴虚证等均不宜使用。
·生姜是家庭主妇离不开的食材,而且也是烹饪各种美味菜肴经常用到的调味品。另外,生姜属于药食同源的食物,有着很多的药用价值。因此,中医讲生姜不仅可以降逆止呕,还可以温中散寒。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外面淋了雨,或者受了风寒,往往回到家就会喝上一碗热乎乎姜汤。为什么姜汤能够抵御风寒,治疗风寒感冒呢?姜是走表的,它性温味辛,可以散寒发汗,疏通因受风邪寒邪侵入而阻滞的气机,所以风寒感冒可以用生姜,再加些红糖趁热服用,不一会就有一股热流流遍全身,体内的风寒往往能够得汗而解。
正是因为姜性偏温热,所以可以调矫食物的寒性,比如人们吃螃蟹时,往往要搭配些姜末做佐料,这就是因为螃蟹性寒味腥,而姜即可中和寒性,又可消除腥膻,能够防止寒伤脾胃,避免消化不良。同样的道理,身有寒症之人,应该常常吃些姜来调矫体内的寒凉。
以上讲了生姜可以治疗的几类呕吐,这些知识太实用了,因为人们吃五谷杂粮,有时候免不了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因此生姜就可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了。其实生姜不仅可以降逆止呕,还可以温中散寒,比如有些人受了风寒可以喝一些生姜红糖水,祛除体内寒气,对于治疗风寒感冒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