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正处于快速上升期,日益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慢性疾病。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迅猛攀升,患病人群已达到1.14亿,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然而,有研究表明,25%的糖友发病后还不知道已经患病。
大妈经常口渴不知已患糖尿病
今年60多岁的刘大妈今年夏天起常感口渴,她喜欢用冰镇的饮料来解渴,吃饭前也每天给自己来点饮料。虽说饭前喝了饮料,但刘大妈的饭量反而不减有增,还时常不到饭点就感觉饿,体重却开始逐渐下降。
直到最近出现手脚发麻的症状时,医院就诊。经检测,刘大妈的空腹血糖已达到了13.6mmol/L,饭后血糖有20mmol/L多,而正常值的空腹血糖值是2.8―5.6mmol/L。
医生告诉她,“口渴,多食是早期糖尿病症状的表现,不少患者早期都不知情,通过体检或有症状了才发现是患上了糖尿病。”
一年多前,张大爷发现视力越来越模糊,开始大家都以为他的老花度数加深了,就陪他去眼镜店重新配了副老花镜。不料新眼镜用了不到两个月,张大爷又说自己的眼睛看不清了。医院眼科做检查,被医生告知他的视力可能是因为糖尿病引起的,需要进一步确诊。最后通过内分泌科的全面检查,被确诊为糖尿病。
专家表示,眼部病变主要也是由于血糖升高对眼底血管损害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了视物模糊。视物模糊、眼底出血、眼肌麻痹、突然上眼脸下垂、重影、复视、视野模糊等症状其实都是糖尿病眼病的预警信号。
警惕糖尿病早期的10个信号
1、多尿
糖尿病患者机体内食物转化为糖的效率下降,导致血液中糖含量升高。身体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糖分,致使尿量明显增多。
2、口渴
排尿增加会导致口干舌燥,这时不要用含糖饮料解渴,以免增加血液中糖含量,加重病情。
3、体重略减轻
超重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体重略减轻听起来似乎并非糖尿病的标志。其实,糖尿病引起体重略减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部分水分从尿液中排出;二是排尿频繁也会带走一些热量。
4、虚弱和饥饿感
高血糖意味着身体调节血糖出现了问题,如果吃了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如精米和白面),胰岛素会升高,引起血糖迅速下降。这会使人感到虚弱,进而渴望获取更多碳水化合物,导致恶性循环。
5、持续疲劳感
持续疲劳是一个重要征兆,这可能意味着吃的食物没有分解或被细胞利用。由于机体没有得到所需要的能量,就会很累。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一段时间内血糖水平的升高,这些症状往往出现较慢。
6、喜怒无常,脾气暴躁
血糖异常时会感觉不舒服,可能变得更加暴躁。事实上,高血糖还可能出现抑郁症状,如觉得很累,不喜欢做事情,不想外出,只想睡觉。
7、视物模糊
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因为葡萄糖在眼睛积聚,暂时改变其形状,导致眼睛不能聚焦。在血糖稳定下来后约六至八周,视物模糊症状就会消失,眼睛也会自动调整。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早期的此症状多不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8、伤口愈合慢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免疫功能下降,导致身体自愈能力减弱。
9、脚发麻
血糖浓度升高后,可能出现轻度神经损伤,引起双脚麻木。
10、更容易发生尿路和酵母菌感染
尿路和阴道糖水平升高将成为细菌和酵母感染的温床,要警惕反复感染。
专家提醒说:“患糖尿病后不及时控制血糖的时间越长,发生心脏病、肾病、失明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就越高。”建议有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应定期评估,如果已出现了以上信号,医院检查相关指标。
做好5点,提早预防糖尿病
1、控制腰围、体重
我们知道,肥胖是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诱因之一,所以,减轻体重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方法。
2、健康饮食
不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粮,保证食物中纤维含量。少吃点是控制体重的重要方法。少吃洋快餐及甜品,低盐少糖,戒烟忌酒。
3、每天快走1小时
在最近的研究中,美国哈佛大学做了一项实验,对7万名妇女进行研究,研究报告显示,每天快步走1小时,患糖尿病的危险降低50%。
4、加强筛查
要想实现病情逆转,关键还在于要及早发现血糖异常,容易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一医院查血糖,特别是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必要时可做胰岛功能检查。
5、非药物降糖
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降血糖,经常补充一些天然的降糖物质很有必要,例如白桦茸。白桦茸学名桦褐孔菌,一种寄生于桦树活体的药用真菌。研究表明,白桦茸中的多糖类物质可修复胰岛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够减少自由基对胰脏的破坏;栓菌酸对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有明显的作用。
欲知产品更多详情请拨打--或-!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赞赏